高水平,习近平为科技自立自强“再升级”定向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5-29 959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黄钰钦 张素)当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转型升级与国际竞争的复杂局面,居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科技创新将如何成为关键变量,备受海内外关注。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8日在一场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会议上,以“高水平”与“科技自立自强”两个关键词为中国下阶段创新发展划出重点。接受中新社采访的专家表示,这一最新表述蕴含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再升级”的方向,也明晰了如何绘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施工路线图”。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高度。

  在此次高规格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为这一战略支撑加上“高水平”的定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评论指出,“高水平”的提出既基于过往的发展成果,也针对现实的发展、呼应未来。

  结合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称,中国科研能力经过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已有基础使中国有能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向“领跑”迈进,而“高水平”这一表述也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未来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具有高水平的独立科技力量事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侠就此指出,一旦关键科技力量呈现不足,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就存在被替代风险。只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以比较优势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避免被“卡脖子”和“被动脱钩”。

  面向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正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认为,着眼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愿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在“更加突出强调自主创新”,将发展的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进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从实验室、大学、企业的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到创新体系、人才评价的体制机制高水平,再到基础研究成果、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出高水平……当科技自立自强“再升级”,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何为“高水平”作出系统论述。有观察指出,“高水平”目标的具体化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落实责任,避免层次混乱的无序竞争。

  在提出“高水平”的目标中,专家注意到,习近平尤其关注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明确它们各自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的作用。他特别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明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成,将有助于划分各层次科技力量在科研活动中的位置与分工,落实责任与使命,避免无序竞争。”李侠认为,清晰的结构安排更有利于头部科技力量实现原始创新。

  从“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梳理发现,习近平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视一以贯之。

  “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此次在明晰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施工路线图”中,习近平再次点明了“人才”为关键力量。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专家注意到,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及科技人才,既包括国内人才培养,也强调国际人才交流和引进。对此,李侠分析指出,自立自强是科技合作与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的机会,恰恰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有效手段,历史早已证明闭门只会造成退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如何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也是科技界关切的话题。此次大会上,习近平针对如何让科技人才集中精力搞创新的一番话,引发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核心在于科技人才,中国的科技人才从量上看并不少,但真正能够起到创新引领作用的核心人才并不多。”常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既重视‘加法’,要求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实施‘减法’,强调为人才松绑减负,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机制障碍。一加一减,正是从不同维度激发高水平创新人才动力,进而实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