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21-05-11 97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继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支撑,为食物消费升级提供更好保障,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价。粮食供求关系及其价格走势,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对其他行业、部门和产业有广泛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由前几年的结构性相对过剩向结构性偏紧转变。今年,要力争玉米等供求关系能够再度宽松,做好饲料粮的保供稳价工作,促进养殖业加快发展。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让种粮农民获得政策性补贴、实现合理收益,在经济上不吃亏。

  更好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不断更新,食物消费也在升级。从“有什么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再到“怎么吃得健康就吃什么”,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粮食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粮食消费需求不仅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工作既要守住底线,又要在更好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升级方面做文章。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滞后于粮食消费升级,造成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依据粮食消费格局演变趋势,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资源配置,维护宽松的粮食供求关系。在粮食政策上,不仅要着眼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要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供给结构,更好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要。

  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要力争实现稳中有增。一方面,要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供耕地支撑。加快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完善各级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及管理办法,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另一方面,提高单产水平根本上要靠地力保护和科技创新。既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高产,也不能产生新的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过去,我国依靠自主创新和国外引进繁育良种等,实现了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国粮食科技必须依靠自主自强,突出抓好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发工作,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粮食良种育繁推体系建设和基地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科技创新之路。

  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2030年要实现零饥饿目标。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涉粮国际组织的倡议和活动,推动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粮食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各国在粮食安全治理方面形成共识,促进解决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各国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紧急粮食援助,促进世界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