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甘肃之行,三个重点贯穿其中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19-08-24 1661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他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他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总书记这次甘肃之行路线跨度长,考察站点多,讲话内容重要而丰富,贯穿其中的有三个重点。

“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的关注特别突出。

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

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敦煌莫高窟,了解莫高窟保护和研究情况,走进洞窟实地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他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他还说,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革命年代孕育的鲜明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同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日,习近平来到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说,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考察途中,习近平一再强调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特殊年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让绿水青山常在”

“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祁连山又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考察中,习近平的多项安排都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20日傍晚,习近平来到山丹马场,察看草场和马群放养情况,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冻土剥离、碎石嶙峋、植被稀疏,多年累积的过度开发带来严重恶果。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经过实地察看,习近平表示,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他叮嘱大家,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21日,习近平先后前往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兰州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考察调研。到八步沙林场,习近平拿起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劳动。习近平对他们说,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言传身教,习近平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22日下午,听取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还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甘肃是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甘肃各族人民生活的改善一直让习近平牵挂于心。2013年2月,他冒着严寒来到定西、临夏等地看望困难群众。今年全国两会,他又来到全国人代会甘肃代表团,同代表们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这次甘肃之行,脱贫攻坚依然是习近平高度重视的重点内容。

古浪南部山区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当地进行了易地搬迁,6万多地处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进了新房,通过发展牛羊养殖和蔬菜种植正逐步摆脱贫困。

21日上午,习近平走进村民李应川家,在屋里屋外仔细察看,了解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厕情况。他对这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十分欣慰。

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对于甘肃脱贫攻坚下一步着力的重点,习近平在考察中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城市民生工作也是习近平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兰州考察时,习近平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习近平在考察中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次甘肃考察,总书记作出的这些重要指示,事关全局,事关未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