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8-22 1819

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考察调研。在莫高窟实地考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在嘉峪关关城察看并听取介绍、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察看实物和图片……不难看出,文物保护研究和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是习近平此行关注的一个重点。

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从古城正定到榕城福州,再到首都北京……习近平从政以来身体力行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牵之念之30多年

1982年,习近平来到正定工作。县内有九处国家级文物,但却长久失修。习近平很痛心:“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他推荐作家贾大山当了文化局局长,并为正定争取到了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正定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戒坛等得以进行了修缮和彩绘。

来到福建工作后,习近平推动了对林觉民故居、林则徐故居、万寿岩史前遗址等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后,被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开馆当天,习近平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文物保护的思路更加系统、成熟。他提出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拆迁改造把文物古迹搞得荡然无存是非常可惜的,“推陈出新”不是胡乱“拆旧建新”,要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到中央工作后,文物保护依然时常牵动着习近平的心。对于文物保护的相关报告,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他批示:“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他批示:“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对反映731遗址群破损情况的报告,他批示:“务必抓紧进行维修,切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物,在习近平的心中分量很重。在他看来,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2014年2月,习近平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他表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习近平提醒因为忙着拍照而离文物过近的记者们:“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幽默话语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2017年4月,习近平赴广西考察,首站就来到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他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这一次在甘肃省,习近平考察了莫高窟、嘉峪关等文物古迹,再次强调文化传承。在敦煌研究院,习近平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在嘉峪关关城,习近平指出,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通过文物,不仅可以传承文化、提振自信,还可以回忆历史、解读初心,连接中外、增进情谊。习近平深知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文物的必要性,他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护文物也是政绩”。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让文物说话”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15年2月,习近平到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让文物说话”,类似的话习近平不止一次说过。2014年2月,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7年4月,习近平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时再次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在习近平看来,不能只满足于领略文物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他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2014年9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时表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守护历史文物,延续文化命脉。习近平其情至真,其意至深。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