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两会“绘”山水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网 2019-03-20 703

春日的暖阳洒向大地,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民意在这里汇聚,思想在这里碰撞,共识在这里凝聚,国家发展的“大图景”与人民生活的“小目标”在这里交相辉映,传递出中国奋进拼搏的强劲动力。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生态保护,谆谆嘱托、殷殷期望,绘就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一道风景——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在中国版图中,内蒙古如同雄鸡的脊背,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一首《敕勒歌》,描绘了这片大地的辽阔与壮美。

2019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他健步走入会场,鄂温克族代表梅花向他献上美丽的蓝色哈达。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会上,习近平一语道出内蒙古在生态方面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张继新、于立新、吴云波等八位代表先后发言。习近平叮嘱大家:“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生态保护是全国一盘棋,如何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习近平思虑深远。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

一系列论述,为生态文明发展画出新的坐标,指明前进方向。

千里之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牧民侍明斌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的新闻。

“我的家乡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原来向大自然要资源,结果环境差了、地也荒了,后来开始种梭梭,不仅治住了流沙,还成了致富的‘绿色银行’。”侍明斌激动地说。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张千户岭村村委会主任张宏祥。

一代代右玉人长达70年的“绿色接力”,让曾经的不毛之地蜕变为如今的塞外绿洲。“总书记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这应当成为我们一种深刻的自觉。”张宏祥说。

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曾提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次他又提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吴云波把合作社的这个胸牌送给了总书记。合作社的名字“玛拉沁艾力”是“牧民之家”的意思。

审议结束时, 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送给习近平一件别致的小礼物——一枚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胸牌。

习近平仔细端详:胸牌上,金黄的远山,碧绿的草原,富饶的牧场点缀着蒙古包,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远意义。

一个底色——让绿色成为“三农”发展的底色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乡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农业、农村、农民,习近平念兹在兹。这源于他对“老乡”始终怀着朴素且深厚的感情。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

在河南代表团,来自河南农村的李连成代表谈到农民的八个梦想。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农村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总书记说我讲得生动,说‘八个梦想’就是他想听的。” 李连成兴奋地说。

让农村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农民的切身福祉。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

习近平要求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梦想照进现实。农村面貌,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浙江省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6年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云南大理古生村,水更清,生活方式更“绿”,“澄明万象丽”的景象再现湖畔。

河南省汤阴县向阳庄村,村道两侧的绿化带繁茂苍郁。村民们亲手“执画笔”,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全国人大代表葛树芹就是向阳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她坚定地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如果每个村都成为美丽的新农村,我们就离美丽中国更近了一步。”

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先手棋,撬动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良性发展循环。现代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一篇文章——做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习近平曾在福建工作、生活十七年半,对八闽大地充满感情。“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只要一想起福建,八闽大地历历在目,就像一幅生动的画。”他曾这样表达对闽山闽水的眷念。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

“总书记,1997年4月10日上午,您来到我们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3月10日下午,福建代表团审议现场,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的发言,唤起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的一段回忆:“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当年在常口村,习近平这样叮嘱大家。

如今习近平依旧语重心长:“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作为老区苏区的常口村,正是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现在的常口村发展起生态产业,搞起了漂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人均纯收入比当年增长了10倍。

福建蒲城县的枫溪乡也是革命老区乡,虽然地处偏远,却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2018年以来,为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浦城县启动“最美画乡”项目,力求做好山水“文章”,为枫溪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最美画乡’项目,一方面做好乡村旅游的开发,一方面继续发展高山大米、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枫溪乡党委书记龚一森说。

“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习近平一语中的,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真谛。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涌的力量;每一个梦想,都激荡着奋进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中国迈向更加壮阔的新征程,中国画卷正在展开更加壮丽的新篇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9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