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作者:佚名 来源:学习小组 2019-01-31 546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一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先锋项南去探望老帅聂荣臻。谈话间,聂帅跟他提起河北阜平县,一座当年晋察冀边区的革命老城。聂帅说:“老百姓保护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下了天下,是为老百姓打下的天下,阜平的乡亲们现在生活还没有明显改善,我于心不忍,一定要把老区的事情办好。”

  老帅话里有故事。战争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养活了超过9万人的部队。超过1/5的阜平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再没回来。

  “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说这话时,老帅流泪了。

  这个故事是项南讲给习近平听的,习近平深受触动:“我们对脱贫攻坚特别是老区脱贫致富,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

  2012年12月30日,距离北京300公里的阜平骆驼湾村,地处深山,气温零下十几度,雪还没消,贫困户唐荣斌家里的木门和上面贴的福字一样,被时光侵蚀得掉了色。门外寒气逼人,帘子一掀,走进来的是满脸笑容的习近平总书记。

  此时,距离党的十八大闭幕刚刚六周。外头天冷,老唐两口子跟孙子在炕上摆了火盆,添了些炭。习近平盘腿坐上炕,跟老人拉起家常:一年挣多少钱,粮食够不够,生火的煤存了多少,小孩上学远不远。他说:“元旦快到了,我特意来看看大家。”

  阜平是他担任总书记之后出京考察的第二站。第一站在深圳,他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向外界传递坚持改革开放的讯息;第二站就到了阜平。他说,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鼓励大家:“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到困难群众唐荣斌家看望。

  

  六盘山区,宁夏泾源的贫困户马科记得,习近平来家里那一天,把三间房挨个看遍,问他屋顶铺没铺防渗漏的油毡,又问他家里电视有多少个台,学校里有没有营养午餐,农村合作医疗能报销多少。

  他还问了一个多少出乎意料的问题,是给马家小儿子的:“你常洗澡吗?”

  看似突兀的问题有来历。1997年,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去了“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在一户人家里,他看到家徒四壁,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窑洞顶上吊了一根绳,拴着一捆发菜,在当时那就算比较值钱的了。老百姓用水很困难,澡也洗不上。

  习近平回忆:“虽然穷地方我见过,也住过,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我心里受到很大冲击。”

  从西海固回来,他拍板敲定了闽宁合作的几件事:修梯田;发展马铃薯生产,加工成饲料,卖给东部地区饲养鳗鱼;抓井窖工程,解决群众用水;“移民吊庄”,把不宜居地区的群众整体搬迁,建立新村。为了纪念福建与宁夏的合作,他给新村命名“闽宁”。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上图为闽宁镇建设早期开发建设者的住房;下图为现在的村民农家小院

  马科所在的六盘山区,和老唐家乡所在的燕山-太行山区,都属于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根据2011年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这些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国综合排名最低的600个县中占了86.8%。

  2015年,网上流传一篇“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文章的作者是大凉山地区一名父母双亡的小女孩。看到文章后,习近平要求有关部门深入调研。读了10份调研材料,习近平心情沉重:“应该说,全国极端贫困现象虽然不多了,但仍然存在。

  这个故事,是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给干部们听的。他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一句古语:“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北到雪域高原,南至西南边陲,2013年至今,习近平走遍了10多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坦言:“40多年来,扶贫工作我花的精力最多。

  经过20年发展,习近平命名的“闽宁”,从8000多人的贫困移民村成了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搞起大棚和养殖。镇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发初期的500元增长到2017年的11976元,翻了22.8倍。马科家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家里专门辟出了淋浴区。

  十八大之后的5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在原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看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人脱离贫困,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40%下降至10%,主要贡献来自中国。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如是说。

  

  北京东城,南锣鼓巷,长度不足800米。巅峰期,这里一天要迎来10万游客。即使在平日,也有2万多游人,摩肩接踵。

  庄保在旁边的雨儿胡同住了几十年,看惯了游人拍照,熟悉南锣鼓巷喧哗与安静的每一个瞬间。大杂院的邻里家常、生活冷暖,和外面的热闹非凡不是同一个世界。对他来说,2014年2月25日这一天很不一样。

  当天,庄保在自家院子里见到了习近平。他回忆道,经过厨房,习近平问他,地砖是不是自己花钱弄的,每家每户是不是都安了水管子,换煤气罐的地方远不远。“总书记日理万机,还把这些‘小事’挂在心上,真是没想到。”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东城区雨儿胡同与居民合影。

  前一年的2月3日,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渭源,年过八旬的老党员马岗家,一进门,习近平首先关注的是屋门口的水缸。吃的水哪儿来?是泉水。“我尝尝。”接过水瓢,习近平喝了一口:“这水味道不错,硬不硬?”

  甘肃之行,习近平专门去了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无数普通民众最日常也最宏大的梦想。他叮嘱随行同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2017年,一期工程顺利通水。

  老百姓发现,习近平亲自担纲的中央深改委、中央财经委等高层级会议中,出现了很多民生议题:北方冬季取暖、垃圾分类、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抑制房地产泡沫……在江苏镇江考察乡镇卫生院,他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小事”乘以人口基数,就是天大的事。习近平经常引用郑板桥的一句名诗:“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全世界的目光,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话很朴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与宏观、制度性的词汇相比,“美好”一词微观而具象。在观察中国政治的人看来,最高领导人用这样的柔性词概括执政目标,是作风和理念的转变。

  5年后的十九大,“美好”一词再度写入中国政治纲领性文件。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被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心人统计发现,这份报告14次提到“美好生活”、200多次提及“人民”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回顾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历史,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关键词,更是主题词。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在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此前经历过许多次领导考察,2013年的那一次让他们记忆尤为深刻。没见着隆重的车队长龙,就见着两辆中巴;迎接领导惯用的横幅标语都不见了,没有彩旗,也没有鲜花。

  那是新一届党中央定下的几条规矩。简单易行,短短几年内刹住了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

  2013年7月,在武汉的港区,码头上风大雨急,地面积水。习近平卷着裤腿,自己打伞,衬衫湿了。微博上的这张照片,引来无数网友点赞。

  入乡随俗,是习近平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的习惯。2018年,震后10年的四川映秀镇,他跟群众一块炸酥肉,笑言“挺练臂力的”;在海南考察,他顺手接过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戴在头上;赴井冈山革命老区,他同群众一起打糍粑;在北京吃传统小吃,像其他顾客一样排队取餐。现场的顾客回忆:“那种感觉好像是在街头遇见了老朋友。”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习近平“尽显非同寻常的亲民一面”;《纽约时报》则发表评论称,习近平自上任以来,一直以“接地气”的朴实风格被外界所熟知。

  但每逢群众利益受侵害,习近平却总是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2018年7月,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事件爆发。正在非洲出访的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严厉批示:“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在习近平的指示下,有关部门迅速组成调查组奔赴吉林。20多天后,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疫苗案”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汇报。有媒体感叹,这么高层级会议专题研究疫苗问题,查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真是罕见。

  70年前,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毛泽东在西柏坡向全党发出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样在西柏坡,习近平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4年,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记者专访,颇为感慨地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

  习近平的时间去哪儿了?人们很好奇。2016年9月4日,镜头记录下了典型的“习式一天”。这一天G20杭州峰会开幕,习近平从早到晚就没停过——

  早上7:45,到湖畔茶居,15分钟吃完早饭。8:00,他已经在会见埃及总统塞西了。画面开始跳转,节奏很快,每一次的会见都精确到分钟。15:00开始,4小时不间断会议、主持晚宴、接着又是一连串的外事活动。一天下来,工作时间15小时以上,19场活动、会见国际政要80人次以上。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

  在习近平看来,每年的出访和接待外国领导人来访,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巩固了友谊,增进了信任,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也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得更远、赢得更多赞同和支持。

  2015年新年贺词,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习近平感慨:“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其实,要说拼,总书记最拼。

  曾有媒体统计,当普通人都在过周末和节假日时,习近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公务。出访就更是如此:即便出访与中国时差十几小时的遥远国家,一下飞机便开始工作、不倒时差,属于“日常操作”。一位近距离观察习近平外事活动的记者写道,习近平每天所要做的,实在是一项“高速运转且极费精力”的系统工程。

  《秘书工作》杂志的一篇文章透露,总书记要求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报送给总书记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有人说,总书记劝“年轻人要少熬夜”,自己却是“夙夜在公”。

  繁忙至斯,他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路上”。

  当大家读到这篇文章时,春节就要到了。无论再远都要回家,是中国人心底的牢固情结;奋斗一年后阖家团聚,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精神根脉。而在过去几年,每次春节前,习近平更习惯去往脚步不易抵达之处——

  内蒙古阿尔山,冬天零下30多度,官兵睫毛上都结了冰。顶风踏雪而来的习近平跟战士讲:“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从四川西昌出发,来到大凉山腹地海拔2500多米的彝族村落,需要经过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见到贫困村民,习近平说,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还有一些细节令人难忘。纪念唐山大地震40年,他望着纪念墙上镌刻的地震遇难同胞名字,问当地干部:“24万人的名字都刻上去了吗?有没有遗漏的?”在南疆,他关心反恐一线的官兵:“既要敢于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又要善于保护自己、保护同志。”2019年新年贺词,总书记的一句话更是让普通劳动者们暖心: “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人民”是个复数词。要装下全中国,心里要有无数个群体。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来到阿尔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迎风踏雪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

  

  2015年1月,外媒所言的中国“反腐风暴”正如火如荼。在中央纪委全会上,习近平问所有与会同志:“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13亿人民?”答案很明确:“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其实,早在2012年12月,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审议八项规定时,习近平就对同事们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十八大之后5年多,正是从元旦、春节、中秋等每一个时间节点开始,从月饼、粽子、礼品卡、烟酒等“小节”抓起,才能在全党范围内刹住“四风”、遏住不良风气,赢得党心民意。

  这还不够。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头绪繁杂。

  于是我们看到,十九大报告、全会《决定》等中央重要文件,起草组组长都是习近平;事关全局的重大议题,如深化改革、财经工作、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等,习近平担任中央议事协调机构第一负责人;影响全局的改革规划,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习近平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在2019年初的考察中,习近平说,十八大以来,自己已经“到京津冀考察调研6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9次”,并且表示“今后我会时不时过来走一走,看看你们阶段性工作的情况”。雄安新区的规划,也一次次摆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会议桌。习近平反复告诫:“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在他的构想中,这一战略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擘画、推动,跳出“一城一地”得失思考发展路径。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是为北京发展构建“新的骨架”,称得上“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即将开工建设的雄安新区,更是体现了“谋定而后动”。

  政令要出中南海,各级干部是关键。2015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2个中西部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是习近平的要求。立下军令状,就意味着要实施问责制。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这些年,人们发现,小到地方一条河流的“河长”,大到反腐、环保、扶贫、宣传等事务,习近平的要求都一样:“‘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中国几十年发展经验,核心一条就是,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

  2017年和2018年,两份中央通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通报点名的分别是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区破坏、秦岭北麓西安段圈地建别墅事件,向全党全国传递强烈警示意义。

  事实上,这些年,包括陕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岛湖违规搞建设、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违规“瘦身”、腾格里沙漠污染、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习近平多次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

  为什么“盯住生态环境问题不放”?习近平的答案是:“如果不抓紧、不紧抓,任凭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不断产生,我们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善为国者计当下,更计长远。

  

  那年习近平13岁,刚上初中一年级。

  课堂上,政治老师给同学们读《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当听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习近平“受到深深震撼”。

  16岁那年,习近平带着铺盖插队到了陕西延安梁家河,一住7年。他自己回忆:“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歇过。”当初的过往凝结成记忆,更转化为无穷的财富。习近平说,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多年以后,井冈山的毛竹依然葱翠。在村民张成德家,习近平看了厨房、卧室,也看了羊圈、娃娃鱼池、水冲厕所。张成德的老伴拉着他的手:“感谢您来看我们,您可是国家的当家人啊!”习近平答道:“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

  

习近平的幸福年心里话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还到访了位于罗霄山脉深处茅坪乡神山村的贫困户张成德一家

  “人民的勤务员”,一个带着时代烙印的称呼,浓缩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那天,习近平总结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2018年春节前在四川映秀镇,习近平更朴实地概括“勤务员”的职责——“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

  与乘务员、炊事员一样,勤务员也是“员”,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更要“勤务”,勤于政务、勤于所从事的事务。

  习近平在参加河南兰考县委民主生活会时,再度提出萦绕心头多年的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其实,他已经给出答案。“人民勤务员”的工作原则和追求便是这番话——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文/明日大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