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 2018-12-30 568

  作为立国之本和兴国之器,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在第一位,提出的几项具体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

 

 

  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在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等领域,颇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已经形成。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依然大而不强,优秀企业数量不够多,尤其缺乏世界认可的大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亟需提升。

  振兴制造业,必须首先明确我们决不是再去搞低端制造业,而是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一句话,必须多管齐下,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要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深化内涵,加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相融。

  积极促进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形成有效创新激励机制。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削减不合理的前置审批和许可,减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强制性认证种类,缩短商标专利审查周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真正有利于制造业整体进步的良性创新环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涌现一批优秀企业,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稳步推进制造业企业优胜劣汰,深入推进去产能,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积极探讨有效的债务处置方式,制定退出实施办法,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推动更多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品牌企业。

  2019年,我们要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的基础上,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高端制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济日报评论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