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感受信心与力量

作者:佚名 来源:国际在线 2018-01-01 214

2018年新年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发表了新年贺词。在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新年的祝福,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概述了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科学、产业、国防、外交等各项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并对2018年的工作提出展望。讲话在全党、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大家在习近平主席温厚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信心与力量,明确了目标与方向。

在短短一千多字的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用一连串来之不易的数字简述了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但是,他在贺词中也坦言道: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直面现实问题,坦陈工作中的不足,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来源人民、根植人民、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任何国家、民族都不是抽象的存在,人民始终是国家、民族的主体。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存在;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无法实现。强国之路、复兴之路必然是一条富民之路。因此,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这不仅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郑重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一个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然而,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首先必须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承诺,全党必须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争取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前提条件。

总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实现人民幸福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沈夏珠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