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吏不畏严而畏廉 “端得平”才是真水平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8-17 289

据史载,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国丞相,曾上表建议罢黜廖立、李严,放逐到南中。诸葛亮病逝后,廖立闻之痛哭流涕,李严更是发病而死。为什么受到如此严厉惩罚,二人却心无怨恨?《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诸葛亮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凡事出于公心,为政公正无偏,持法务求公允,哪怕是受罚之人也会投以认同、报以敬佩。

古人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有的领导干部,个人能力不是不突出,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众人不服、怨声载道,毛病就出在没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公平是权力的底色,要想安心做人、放手做事,必须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事实上,遇事从公心出发,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总是盘算小九九,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复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内心的天平稍有偏差,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而,处世公平、为人坦荡,不仅体现个人的见识和胸襟,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凡事“端得平”,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所以今天读来仍倍感亲切、发人深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贯穿了立规矩、讲公平的思想。事实证明,越是错综复杂的事情、矛盾众多的事情、利益集中的事情,越要坚持依规办事、公平处事。业绩标准明确,人人未来可期;规矩朝令夕改,势必难以服众。特别是在涉及职务调整、评奖评优等大家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上,更应有章有法、有据可依,不能因亲疏远近而厚此薄彼,也不能因个人好恶而乱行赏罚。否则,不仅人为制造矛盾,也会给工作带来极大被动,甚至造成无穷后患。

工作中,天天琢磨使招数、耍心机管理人的干部有之,一心用“好处”吸引人的干部有之,乱拍胸脯、乱许承诺拉拢人的干部有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人甚至还以此沾沾自喜、逢人炫耀,自以为颇有水平。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实在要不得。大道至简,大巧若拙。与其挖空心思待人,不如一颗公心示人。自身行得正、端得平,是最简单、最管用的处世方法,也是真正的有水平。没有一颗至公至正之心,再多的“套路”,再好的待遇,也交不到人、管不好人、留不住人。纵能赢得一时掌声,也无法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和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当官就要干事,用权就得担责。所谓“为官不易”,其实应理解为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易。如何用好手中权力,要看用得“对不对”,也要看用得“好不好”。为官一任、主政一方,不能说不以权谋私就万事大吉了,还应本着为党的事业负责、对岗位负责的态度,公平待人、公正处事,充分保护人人想干事的热情,极大激发人人干成事的信心。须知,以权谋私会失掉人心;用权不公,同样也会失掉人心。

 

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有赖于对公平正义理念的共同坚守。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考验,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树立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