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写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闭幕之际

作者:刘文嘉 罗容海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9-07 218

2016年9月4日至9月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会聚中国古都杭州。被形容为晴好雨奇的西湖,成为全球发展的晴雨表;数千年来大潮涌动的钱塘江,见证了世界经济的弄潮时刻。

这是一次处于历史关键节点上的峰会——

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起点;G20机制正处于由危机应对迈向长效管理的转型点;世界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转折点。如何完成转型?与会者落笔作答。

这是一次深度塑造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峰会——

从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到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从习近平主席在B20(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讲话中针对世界经济的四点“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的“四个格局”,到G20杭州峰会开幕辞中五个针对世界经济综合施策的“药方”,此次峰会的过程和成果已经表明:中国正在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变为改革者,中国的发展哲学正在支撑全球治理的深刻变革。

源头既清,波澜自阔:创新世界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是G20杭州峰会议程的核心问题。

由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放缓、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等原因,2015—2016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修复和深度调整过程中,增长缓慢。G20杭州峰会因此承担着一种无形的期待:占全球经济总量超八成的二十国集团需对世界经济增长给出方案,作为G20轮值主席国的中国需团结各方唤醒全球发展潜能。

这正是当代中国一直致力的方向:中国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四分之一的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和稳定器;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短暂时间,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过去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中国贡献”上;现在,则更体现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上:

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此次达成共识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提出了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的发展战略,展现出了“中国理念”在全球经济治理上的影响和应用。

中国着力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合作竞争和市场分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普惠世界经济。此次G20杭州峰会重启了二十国集团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致力于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让“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由中国实践拓展为国际实践。

“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B20杭州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四型”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定策。让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正是要靠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和全球治理模式变革。

源头既清,波澜自阔。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擘画全球经济治理蓝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西子湖畔的聚光灯下,习近平主席以中国智慧解题、中国道理论道,再次强调了擘画全球经济治理蓝图的共同责任。

近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参与联合国大会、巴黎气候峰会、核安全峰会,在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上发挥了累土聚沙般的艰辛努力。现在,由这些努力而逐步团结起来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共识,已经开始带动全球治理规则的变革,使“治制”成为可能。

“治制”,首先指G20平台的“升级换代”。

G20杭州峰会不仅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而且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引入峰会议程,制定了G20历史上首个围绕落实该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这一议题的成功引入,标志着中国成功地将二十国集团从讨论短期全球金融危机管理转变为从长远角度讨论世界发展问题。

“治制”更是指建立起平等、公正、高效、包容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

面对经济亟待复苏、自由贸易受阻、老牌霸权仍在、新兴国家受压的原有经济秩序,中国一直在倡议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构建发展创新、利益融合、增长联动、规则平等、包容有序的经济治理格局。此次杭州峰会是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在生态治理、金融安全、支持不发达国家等领域创造了多个“首次”,以此助推新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能源治理格局、发展治理格局的实现,完成了一次对“大智治制”的诠释。

在此之中,中国为全球治理注入了诸多新议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认为,中国“通过倡导创新,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增添新的动力;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为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各种困难拿出新的方案;通过强化发展合作,为引领全球发展目标开辟新的前景。”

同舟共济,聚同化异: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B20工商峰会开幕演讲和G20峰会开幕辞中,习近平主席都提到了一个数据:“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收入分配差异增大、地区鸿沟始终存在、人类整体发展不平衡——这些,始终是中国的重要关切。

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一致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是在那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承诺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

中国主办的G20杭州峰会,继承了联合国发展峰会对全人类命运的关切,结合《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积极构建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用行动向世界宣示:同舟共济,聚同化异。G20不仅关注自身福祉,更心系全人类共同发展。

一以贯之的中国主张,背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视野。过去几年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已经使中国对地区合作、全球治理的影响由“器”入“道”,由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和精神层面。借G20杭州峰会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再次倡议,“我们应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路一变天地宽。从中美率先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能效、可再生能源、创业方面共同行动计划的形成;从推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合作,到公共管理和再分配政策的调整,G20杭州峰会已将一条世界经济发展新道路铺展在各个国家面前。只是,这次“起跑”,不再是比拼单个国家的速度,而是考验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体自觉。

扬人类希望之帆,世界经济巨轮从钱塘江再次起航。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