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作者:尹国明 来源:明人明察 2017-04-24 1215

朝鲜半岛又起波澜

——《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尹国明

新闻一: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21日发表署名“正笔”的文章,文中警告:周边国家,如果他们错估朝鲜的意志,对人家随波逐流,执着于对朝鲜经济制裁,或许会得到朝鲜的敌人的欣赏,但也要对同朝鲜关系的灾难性后果做好思想准备。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新闻二:据日经新闻网4月20日报道,连接俄罗斯远东主要城市海参崴与朝鲜东北部罗先特别市的客货混装船定期航线将于5月开通。往返该航线的就是因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等遭到制裁被禁止驶入日本港口的“万景峰”号。

  新闻三:近日,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谴责朝鲜试射导弹的决议时,俄罗斯一开始投了反对票,要求增加对话解决的内容,与中国开始投赞成票的态度有所不同。

  新闻四:4月22日,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曝出,俄罗斯在俄朝边境突然大举增兵,据悉,这次增兵行动共动用了三列火车运送士兵或军事装备。

  新闻五:4月22日,在澳大利亚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表示,正开往朝鲜半岛近海的美海军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Carl Vinson)号将于月底前在日本海就位。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以上几则新闻,是最近几天各方围绕朝鲜问题的博弈和反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树欲静而风不停,凸显了中朝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微妙,从中可见朝鲜半岛问题的复杂性。

  首先,中朝目前的关系到底该怎么定位?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舆论乱象,除了中国思想界和媒体界失去了理论自信,也失去了思考能力之外,跟中朝关系定位的模糊也有一定的关系。

  中朝之间现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现在缺乏一种清晰的表述。

  从法理上来说,中朝之间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还没有废止,条约第二条规定的中朝军事同盟关系也继续存在,中朝之间至今还存在着法律上的盟友关系。但在实际层面,恐怕中朝都有人在怀疑这个同盟条约的现实有效性。朝鲜在那篇针对中国的不点名批评文章里面,再次重申:“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力量,自立自强才是活路”,这句话意在表明,朝鲜对中朝军事同盟关系持怀疑态度。而中国这边,早在2009年,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杨文昌在韩国的一个论坛上指出:"中国和朝鲜不再是军事同盟关系”。

  目前的情况是,朝鲜不惜一切代价要发展核武器,自己给自己撑起核保护伞,朝鲜前段时间,在美国军事攻击叙利亚之后也发出声明,国家安全要靠自己。从中国的角度,中国淡化中朝这个军事同盟关系,主要是不想为朝鲜核问题背锅。杨文昌说"中国和朝鲜不再是军事同盟关系”,目的是为了说明:“就正常的国家关系而言,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对其影响力也存在必然局限性。解决朝鲜核问题的钥匙握在美国手中","众多人提问,中国是朝鲜的‘大哥',为何不对朝鲜施以影响力?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必然存在局限性”。并不真的意味着中国已经放弃中朝军事同盟关系。就在杨文昌表态之后的2011年,中朝两国还为《中朝友好互助合作条约》签订五十周年举行了招待会,会上,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冯佐库说,“50年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为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遵循条约基本精神,与朝鲜同志一道,为中朝友谊的世代相传和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2013年,中国驻朝鲜大使馆11日在平壤举行宴会,纪念《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52周年。

  现在中国对中朝关系的定位出现一定的模糊性,虚虚实实,虚实相间,让人难以捉摸。我个人觉得,这主要是应对美国压力的一种策略。美国对中国施压,把朝鲜核问题说成是中国责任的时候,中国就淡化中朝军事同盟关系,甚至在非正式尝试通过一定身份的官方人员说已经不存在,这是告诉美国我不为朝鲜核问题承担责任,你惹出来的事情不要赖我,这是你们美朝之间的矛盾,我可以掺和,但我是帮忙的性质,我不站队。但是在另一些场合,又宣誓遵循条约。这是警告美国不要有动武的想法,这又实际承担着对朝鲜的安全义务。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不过,中朝之间现在也确实存在着缺乏互信的问题。这方面,中国的媒体功不可没。朝中社发表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中国一些媒体对朝鲜的态度而发出的反击。早就分析过,中国的媒体跟着美韩调子走,客观上起到分化中朝的作用。离间中朝,离间中俄,是美国近期舆论战的主线,有中国媒体的配合,舆论战就起码成功了一半。

  中国的自由派媒体就不用提了,和美国立场保持一致是他们一直坚持的“政治正确”,中国的一些民族主义立场的媒体,在朝鲜问题上,也没有真正的跟中国政府的这种建议双暂停和双轨并行的居中调停,反对生战生乱的立场保持一致。《环球时报》在这方面表现就很突出。

  朝中社这篇针对中国的批评文章,提到的中国媒体就是有《环球时报》,其中提到的“18日,他们还通过媒体主张,平壤的核导计划使过去的对手美国变成了他们的合作者”,内容就来自《环球时报》18号登载的文章《中美朝鲜半岛合作界限在哪?重点是什么?》。这家媒体更早的一篇文章《美国切不可选错突破朝核困局的方向》,称“中国非常希望朝核问题早日破解,但无论发生什么,中国都有一条底线,会不惜代价去守护,那就是东北的安全与稳定。与此相关,朝鲜的核活动决不可对中国东北造成任何污染。此外,朝鲜不能走向大量输出难民的那种动荡,鸭绿江对岸也不能出现一个与中国敌对的政权,美国军队更不可推至鸭绿江边”,这段诡谲的内容,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暗示美帝可以打击朝鲜核设施和越过三八线作战了”,一些海内外媒体也据此理解为中国政府允许美国对朝鲜动武的证据之一,理由是《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的子刊,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喉舌。后来,中国外交部出来辟谣,继续坚持双暂停和双轨并行的解决方案,重申不许生战生乱的底线,各种猜测才渐平息。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环球时报》的这些表态,跟该报总编胡锡进对朝鲜的立场倾向和认识应该有莫大关系。胡锡进,是一个值得分析的媒体符号人物。他身上看不到社会主义者的影子,可取之处是他领导下的《环球时报》在爱国主义被妖魔化的时候,坚持了民族主义立场。但胡锡进本人则是一半的民族主义加一半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皮,自由主义的骨,时不时在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来回跳跃,带着自由主义的镣铐跳着民族主义的舞蹈,让人感觉怪怪的,时不时发出一些怪声。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4年,他在微博借用一个无名无姓的越战老兵之口,说当年越战时候参加敢死队,被两倍人数的士兵看着怕人跑了,被《解放军报》官微和很多参加过越战的战士斥为胡说八道,子虚乌有,后进行道歉。但这个微博造成的影响,却并没有消除。因为他有党报子刊总编的身份,他发出这样的抹黑军队的段子,杀伤力远远超过公知。胡锡进因为来回摇摆,所以左右都不待见,在自媒体上,说胡锡进是一个形象偏于负面的人物,也并非不是事实。。

  《环球时报》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媒体,为了保持市场份额,有一些雷人之语,也不算为过。但是在涉及到中国重大立场的问题上,《环球时报》就不宜以自己的臆测来释放错误的信号。毕竟还有《人民日报》的子刊这样一个身份,表态不慎,很容易给中国政府的半岛政策带来强大的干扰。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在朝鲜问题上,我一再说一部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者已经合流,并不是无中生有,无的放矢。何况胡锡进这种本身就是实现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同体存在的人。

  回到中朝关系的问题。中朝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虽然已经看起来接近名存实亡。但并不等于已经完全不存在。1961年7月11日,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北朝鲜的金日成首相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签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中朝两国之间的军事同盟义务,按该条约第二款的规定:缔约双方将采用各种措施预防任何国家对缔约方的进攻,而当缔约方中任何一方遭受其它国家进攻而进入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将使用其所拥有的各种手段对另一方提供军事援助”还在发挥着效力,事实上,中国现在还在实际履行着“采取各种措施预防任何国家对缔约方的进攻”的安全保障义务,警告美国不准在朝鲜半岛生战生乱,就是这一义务的具体表现。如果没有中国提供这一义务,朝鲜的安全早就成为现实问题而不只是安全风险了。那么,可以想象,在朝鲜如果受到军事进攻的时候,该条约第二条也是中国可以出兵干涉的法律依据。在朝鲜半岛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当然不会放弃这一法律依据,以为这条法律依据承载着中国的一项重大权利:战时可出兵。

  虽然在平时,中朝之间的国家关系表现的较为冷淡,连最高领导人互访都没有实现。但这并不等于,在朝鲜面临外部军事攻击的时候,中国会完全无视这个军事同盟条约。

  这就是中朝关系的复杂性。在平时非战争状态,在朝鲜没有面对外部力量的军事威胁和军事打击的时候,中朝关系表现的有些地方还不如一般的邻国关系。但是在战争状态,朝鲜面临外部军事力量的进攻的时候,中朝关系,又会超越一般的邻国关系。虽然不能确定,中国是否会第二次抗美援朝,但是中国军事力量肯定会介入,保证中国不失去朝鲜这个战略缓冲地带。

  中朝这个条约规定的军事同盟关系,并不是一个全面的同盟,既不是政治同盟,也不是经济同盟。所以,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冷战之后,朝鲜在中国的外交和经贸版图上,并没有高于一般国家的地位,中朝的经贸联系,还远远弱于中韩。如果从经贸方面去判断中朝关系,会觉得中朝关系还不如中韩关系密切。这也是一些人幻想中韩交好代替中朝友好的一个原因。

  自从中国改开之后,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已经基本放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中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实际上已经很少,中朝之间的经贸往来,也主要是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这点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区别可能仅仅在于,其他国家在经贸方面跟随美国封锁朝鲜,而中国还给朝鲜提供了一扇经贸的大门。但这个大门,因为中国加入到制裁朝鲜的行列,也在缓缓的关闭。

  中朝之间的军事同盟条约,是提供的一种安全绑定。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中朝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又是由两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决定的,并非由个人的好恶决定。从自身的安全考虑,中国绝对不会放弃朝鲜这一东北战略门户。中美俄在朝鲜半岛上的博弈,是因为朝鲜半岛特殊的战略价值。我特别同意王鼎杰对朝鲜半岛地缘价值的总结:“朝鲜半岛是顶在中国脑门上的枪管,是抵在日本胸口上的尖刀,是阻碍俄罗斯南下的绊脚石,是中国经略亚洲地中海的基石,是日本大陆政策的跳板,是俄罗斯获得太平洋不冻港的踏脚石。同时,又是区外大国制衡中日俄的抓手,本地大国抗衡区外大国的前沿”,朝鲜半岛的南半部分,已经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北半部分,不能有失,否则,就会从中国经略亚洲地中海的基石,变成钉在中国脑门上的枪管了。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这个条约,实际是规定了中国给朝鲜提供军事保护的义务,因为中朝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被历史一再证明。保护朝鲜的安全,也就保护了自己的安全。正因为朝鲜是中国的东北门户,所以,中国同意用条约的方式把自己对朝鲜的保护义务法律化。中国愿意提供这样的义务,根本原因并不是什么契约精神之类的鬼话,而是给朝鲜提供保护义务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因为朝鲜的战略意义对中国来说太过重要,中国可以允许中朝关系磕磕碰碰,但绝对不允许失去朝鲜,更不会允许朝鲜落入对手的实力范围。

  所以,中朝之间的关系云山雾罩,平时的关系表现的若即若离,但是中国又实际上承担着对朝鲜的安全保护义务。

  但是朝鲜拥核,又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担心朝鲜此举会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核竞赛,这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将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希望朝鲜能够放弃核武器,但中国又深知,朝鲜拥核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和对朝鲜的安全威胁的持续存在。中国军队退出了朝鲜,而美国军队却没有退出韩国,导致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失去平衡,朝鲜的先军政策出于应对这种不平衡,保证自己的安全。又因为中国核武器的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就没法对朝鲜提供核保护伞,而美国一直实行先发制人的核威慑政策。所以,中国在半岛核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半岛无核化,基本思路是双轨并行策略,美国不再威胁朝鲜,缔结和平条约,朝鲜也放弃核武器。中国政府的这一双轨思路,也符合朝鲜提出的放弃核武器的条件。中国政府提出的双暂停策略,也跟朝鲜多次重申的暂停核武器条件是一致的。虽然中朝之间,在朝鲜拥核问题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又是一致的。中国和美国的合作,是在经济制裁方面,这种合作是有限度的,并不是全面的合作。中美之间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是有合作又有斗争,不能仅用合作关系加以概括。

  有人说中朝之间现在是一种假同盟关系,双方都只考虑自己利益而不顾及对方利益,在地缘政治的博弈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但这不等于中朝之间在地缘安全利益方面就是完全对立的。一旦发生战争等情形,中朝的这种平时表现的假同盟关系,又有着变成战时状态下真同盟关系的可能性。美国至今不敢对朝鲜动武,最大的忌惮就是战端一开,中国的态度和选择,中国政府反对动武的态度,也实际履行着中朝同盟的最重要的义务。至少从美国目前的表现来看,美国并没完全认定中朝军事同盟关系在战时状态也是一张纸。

  中国现在淡化中朝军事同盟关系,一是要跟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不发生表面的冲突,二是要通过疏远与朝鲜的关系,不为朝鲜的拥核背锅。美国一直指责,朝鲜拥核是因为中国的纵容,但中国现在要表达的是,中国对朝鲜之间是正常的国家关系,而且特别强调中朝两国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言外之意,已经不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中国对朝鲜的内政没有实质的影响力,朝鲜拥核怪不得中国,更不是中国支持和纵容。中国政府现在刻意的和朝鲜保持着距离,也是为了让朝鲜核问题定位成朝美矛盾,中国还是想作为一个利益攸关的调停者,出现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博弈中。

  其实中国心里也清楚,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真正症结是美国。美国只要不肯退出朝鲜半岛,只要继续保持着对朝鲜的军事威胁,朝鲜核问题就没有解决的可能性。中国目前的双暂停和双轨并行方案,并没有得到美国的响应,显示美国对解决朝鲜核问题的诚意为零。一个保持紧张状态的半岛局势,才符合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利益。中国现在要做的是以拖待变,再拖三五年,中国整体实力已经足以把美国挤压出西太平洋,那个时候才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条件成熟之时。目前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打太极,是想用时间来换空间。中国最想做的是,朝鲜半岛和中国周边不生变生乱,尽最大可能延长中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尽快弥补军事等方面的短板。中国决策层的基本判断可能是再过三五年,中国就可能抹平跟美国的综合实力差距,把难题拖到有实力之后解决。胡鞍钢《2020年,综合实力可超美了》,虽然是他一家之言,但也可能印证了高层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考虑,并不是没有支持性条件。

尹国明:朝鲜半岛又起波澜——《环球时报》怼朝中社

  俄罗斯最近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一些表态和动作,也表现了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中俄之间的关系,普京虽然多次表达过中俄结盟的愿望,甚至还说过:“中俄一旦联合,全世界就可以安然入睡”,但中国并没有积极响应。因为现在跟中俄结盟,有很多问题很难处理,并不符合中国利益的最大化。一是,中俄结盟,以谁为主的问题现在没法解决。二是,中俄结盟会把世界拖入再次冷战,这并不是中国目前想要的结果。中国希望和俄罗斯在事关两国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协调立场,互相配合,但又不影响在其他问题上的独立性。这种关系被官方界定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际上就是当年的吴蜀共同抗曹的松散型的联合关系。这样就会出现为,两个国家有时候立场完全一致,有时候又会出现一些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安理会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调查问题上,俄罗斯投反对票,中国投弃权票。在谴责朝鲜发射导弹的决议上,中国投赞成票,俄罗斯对部分内容表示反对,要求加入对话内容。

  俄罗斯的战略中心在欧洲,现在又扩展到中东,中国的战略中心目前在东亚,战略重心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向中亚和中东扩展。美俄斗争的重心在东欧和中东,中美斗法的重心在西太平洋。谁都希望自己的战略中心承担的压力更小一点,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小动作。只要这些小动作不过分,就不会实质伤害到中俄联手的关系。中俄联手的前提是双方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大于利益冲突。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并不会保持一条水平线,动态中保持稳定,稳定中出现变化,这才是常态,不用因为一些小事就一惊一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1
2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