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作者:王陶陶 来源:陶太郎 2021-07-08 2063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王陶陶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罗纳德·里根的人格两重性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1 1961年,一场时尚明星秀中的罗纳德里根(最左),里根是好莱坞明星出身的政治家,在好莱坞工作期间,他就以无情地打击有亲苏嫌疑的明星著称,并充当美国情报机构的线人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乃是备受西方保守派尊崇的大人物,这种赞誉得益于他冷战胜利者的名声。尽管里根本人享有这种名望并不让人觉得过分,但是必须同时意识到,里根本人的人格特质存在着相当的黑暗面,而他成功的也离不开相适宜的政治大气候。

作为资深的反共“斗士”,罗纳德·里根的政治人格有种浑然天成的属性,一方面他以激烈的自由主义反共思潮著称,并为此常常发出近乎竭嘶底里的狂言,敢于发动勇敢得近乎鲁莽的攻击性行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标准的马基雅维利实践者,为了达成反对苏联的目标,他可以随时与红色中国把酒言欢称兄道弟,冷酷无情地默许韩国、智利和台湾地区的反共军人血腥镇压民主运动,毫无底线地武装伊斯兰圣战士发起对苏联人的血腥报复。

相比之下,苏联历史上只有伟大的列宁和斯大林,才能够具有相同水准的手段灵活和目标坚定。说起来,也只有如此将马基雅维利原则和自由主义狂热糅合在一起的政客,才可能毫不愧疚地践行“伊朗门”这样丧失起码原则的黑暗政治,并最终完成征服苏联世界的鸿业。

实际上,里根的对苏外交思维与传统共和党、民主党具有相当大的不同,这是中国冷战观察家往往忽视的。

里根对传统共和党基辛格式的对苏逻辑不屑一顾,尼克松、福特和基辛格从不认为美国在道德原则上超越苏联,当苏联流亡者索尔仁琴科试图获得福特总统的接见时,基辛格却向福特强调美国与苏联的互信更加重要。相比之下,里根则对此毫无顾忌,他不仅肆无忌惮地接见、支持东欧的反苏异见分子,也公开接待那些与苏联军队血肉相博的伊斯兰激进圣战士。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2 与基辛格时代白宫尽量避免公开接待反苏人士不同,里根总是堂而皇之地接待反苏人士,不管他们什么信仰,都把他们吹嘘为伟大的自由战士,以此煽动全世界的反苏浪潮

同样,里根与卡特代表的民主党对苏政策思维也完全不同,卡特或多或少怀有真诚的理想主义观念,但里根则是赤裸裸的马基雅维利自由主义者。

美国民主党总统卡特在执政期间尽管对苏联人权多有挑剔,并常常以此发起对苏联的口头挑战,但与此同时,卡特对美国最忠实却奉行非民主的政府却也极为苛刻,忠诚的伊朗巴列维政府即是被卡特的“民主化”外交毁掉的,取而代之的乃是一个美国的敌人,巴基斯坦的齐亚哈克将军、韩国的朴正熙、智利的皮诺契特等盟友等也因为不够“民主”,而与卡特的美国之间争执甚多,默契有限。

相比之下,里根则对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完全忽视,他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更有利于反苏事业的推进,在他的任期内,里根先后支持了韩国的残暴军人全斗焕、埃及的腐败军阀穆巴拉克、沙特的专制王室、菲律宾的贪婪政客马科斯、巴基斯坦的血腥军事独裁、南非的种族隔离政府和智利的杀人不眨眼皮诺切特等,这些人获得支持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最有效率的反苏盟友,在里根眼里,这些人都是最伟大的反苏自由斗士,这是一种最典型的马基雅维利执政思维。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3 里根多次称赞屠灭韩国自由派的残暴军人领袖全斗焕,称他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斗士,更有效率、更为果敢的反苏战士,这个时代的伟人”,原因只是源于全斗焕全力配合里根的极端反苏政策。这种寡廉鲜耻的好听话,在卡特口中是无法说出的。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4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在外交上)为了渡过这段艰难的桥,我需要搀扶着魔鬼的手臂潜行”,这句话恰恰代表了最传统的英美外交的实质:外交的实质大于形式,力量集中于追求最重要的目标。这是二战期间罗斯福与他曾经极度厌恶的巴西法西斯主义者瓦加斯会晤场景,此次会晤中罗斯福身体前倾,以示对瓦加斯的尊重和讨好,罗斯福寡廉鲜耻地称赞瓦加斯是伟大的自由民主战士,美国人民最伟大的朋友,很快获取了瓦加斯的欢欣,这次会晤后,瓦加斯宣布巴西与德国日本决裂,加入英美阵营。里根的外交思维方式与罗斯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里根不同于基辛格这种诞生于欧洲,从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选民的纳粹狂热中仓皇逃离到美国的传统老欧洲人,后者与生俱来带有对民主的深深怀疑和对民粹的深切恐惧,所以,在基辛格眼里,美国制度和苏联制度本质上都是没有任何高下之分的,他们都是历史大潮下平等的选民。但里根则是一个生于美国,对美国怀有狂热信仰的纯粹美国人,这种狂热信仰使得他对苏联制度是不屑一顾的,是以居高临下的傲慢视角看待苏联道义原则的,这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十字军心态。这就是使得里根时代的冷战或者至少里根前期的冷战是极为激烈的。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5 1982年月8日,罗纳德里根作为第一位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的美国总统,他在此公开预言并扬言将推动“苏联及其意识形态最终将落入历史的灰烬”,这在美苏外交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称这场演讲的基调是“十字军式的”

从这个角度看,苏联意识形态领袖苏斯洛夫将里根视作“希特勒般疯狂的反共妄人”本身并没有错误。

所以,将里根归结为一个马基雅维利自由主义狂热斗士是恰当的。马基雅维利指的是他的行事方式,自由主义则代表着他的意识形态目标。

罗纳德·里根崛起的基础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6 1976年,罗纳德里根以微弱劣势输给美国总统福特,失去了代表共和党参加美国大选的资格,这次失败昭示了里根式共和党的未来崛起,预示着极端反苏政治思想在共和党内部的发酵——福特和里根虽然同为共和党总统,但他们的对苏政策可谓截然相反

里根反苏政策的成功施行,并不仅仅源于里根本人的能量,更源于美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这是里根崛起的基础。

从美国国内来看,自1975年以来,美国国内反苏情绪不断酝酿推升,到了1980年1月的时候,阿富汗被苏联入侵和伊朗革命的爆发,一方面让美国公众不再将苏联视为一个可以信赖的大国,而是一个毫无信义可言的侵略者;另一方面美国公众在伊朗革命屈辱的打击下亦不敢再将美国视为一个绝对的超级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反苏和振兴的诉求乃是民间的普遍外交呼声,正是凭借这样的社会氛围,里根乃打着“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旗帜,仗着自己众所周知的反苏狂热者名声轻而易举地取得总统——更重要的是,随后里根大肆增加军费也是毫无阻碍,这在尼克松、卡特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国会和美国社会不再厌恶冷战,他们要求更强硬的反苏政策。

也正是因为如此,1976年在选举中初选即败溃的共和党人里根,竟然在1980年的大选中一举击败了卡特,成为了八十年代美国外交的主宰者。从这个角度看,苏联70年代的扩张对里根的当选确实起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使里根拥有了一个强烈反苏且愿意为此支付代价的西方民意基础。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7 1980年11月大选胜利后,里根在白宫与连任失败的卡特总统进行交流

罗纳德·里根对苏联弱点的理解与对苏战略的形成

1980年的美国和西方,大部分公众舆论认为苏联是更强大的一方或者至少是难以撼动的大国,但里根则怀有不同的看法。里根认为,舆论对苏联的优势更多是一种心理焦虑,而非现实。与他的中情局局长比尔凯西一样,里根认为,苏联存在着不可修补的重大弱点。

1982年1月白宫国家安全会议的公开记录里,里根以一种近乎直觉的理性,准确意识到苏联存在的两大困境,他的看法和因此形成的对苏战略简略如下:

第一,里根认为,苏联当前的形势和处境,决定了苏联必须消耗比美国更多的资源才能维持战略的平衡。“苏联人在欧洲与西欧强国作战,在高加索与土耳其人对峙,在阿富汗,与穆斯林互相残杀,在漫长的远东地区,他们要与中国人进行相持”,“相比之下,美国从来不需要面对这样的危险处境”。

根据这一特质,里根认为“美国当前的所有政策都应该尽可能增加苏联人的战略成本”,“达成这一目标,美国需要联合更多的国家对苏联发起更多的攻击”,竭尽全力地“让俄国人失血”,在漫长无尽的斗争中“损失尽可能多的俄国财富”,最终俄国将“资源耗尽不得不寻求妥协”。

这种认知,形成了里根对苏外交的第一阶段策略,即“尽可能地让俄国人失血”,“尽可能地让俄国人花钱”。

第二,里根对苏联第二个弱点的理解和未来反苏战略的看法则反映出他确实具有某种马基雅维利式的大智略和奸诈阴狠的阴暗人格,白宫的主人认为,与美国不同,苏联体制本身是建立在人性的扭曲之上,当舆论赞叹苏联的强大时,里根却认为“1962年苏联为了阻止民众涌向西方之柏林墙的修建,本身就已经展示了一点,那就是美国比苏联更能吸引人的认同,波柏林墙足以证明苏联是更虚弱的一方”;里根同时认为,“1968年苏联以武力镇压布拉格骚乱,就已经证明了苏联秩序真正唯一的支撑就是武力……苏联最大的弱点,就是它违背了人性的本能,而我们顺应了人性的本能,我们将是更有吸引力的一方”[ 注:1977年3月、12月,里根电台广播 ]

[ 注:苏联的柏林墙两难困境

1953年的柏林是一个很奇怪的城市,“柏林是一个很奇怪的城市,只要你乘上火车,你就可以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东方或者西方都可以。”东西柏林客观存在的差距使得苏联占领区存在巨大的不满,这导致了人口的逃亡。

1951年-1953年期间,有超过50万东德人通过西柏林逃亡西方;

1956年底,有超过100万东德人通过西柏林逃亡西方;

1961年,有超过270万东德人通过西柏林逃亡西方;

东德总人口从1949年1700万暴跌到1700万;

1952年,东德领袖乌布利希就试图修建柏林墙,以阻止人口尤其是精英人口的流失;

1953年,苏联反对乌布利希的做法,称“柏林墙将使东方思想上只能防御的一方”;

1961年初,匈牙利领袖达喀尔反对修建柏林墙,称,“柏林墙将会严重损害我们思想的信誉”,赫鲁晓夫对此表示,“一个月内,三万多最优秀的人才离开了东德,如果我们不设法阻止,东德经济就会立即崩溃。”

1961年8月,柏林墙开始修建。

无独有偶,在冷战期间,大批苏联精英离开苏联,他们有的跑到美国,有的跑到以色列,其中不乏震撼世界的英杰,如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

在里根看来,一旦苏联的资源消耗殆尽,那么其秩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美国将利用这种困境,以实力强迫苏联推进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改革。

实际上,里根和他的继承者老布什恰恰是基于此行事,等到冷战的迷雾散尽,局势越来越明显有利于西方时,里根政府就如同老练的妓女欺骗迫不及待的久旱嫖客一般,他们用一笔又一笔的贷款诱惑去资源耗尽的苏联领袖,迫使俄国人推进一条条瓦解苏联根基的改革,最终竟然成功毁灭了苏联,这真是一条难以想象的事业。

至此,我不禁想到马基雅维利的名谚:“能够用欺骗取得胜利,就没必要使用战争。”

罗纳德·里根决心发动彻底的冷战与苏联对他的理解

1981年初的公开讲话中,里根是这样阐述他未来的苏联政策的,这位新总统志在发动彻底的冷战,结束所谓的缓和政策,他说,“简单而言,我并不知道对面(苏联)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发射核导弹……但我不会因为可能失去与俄国的缓和,就抓耳弄腮,惊慌不已”,在2个月后的广播中,里根表示,“什么是缓和政策?难道那不是一个火鸡与一个农夫一起欢庆感恩节吗?”这位演员出身的总统之种种行为和演讲,实际上已经暴露出苏联将面临一场真正的大考验。

对此,苏联和他的华约盟友自有他们对里根的看法,大量的情报从各个驱动涌入了克里姆林宫的案桌,并得到了最高优先级的整理和翻阅。今天已经公开的讯息,可以清晰让我们得知当时苏联人对里根的了解。

1、东德情报机构Stasi于1980年的情报中,将里根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共分子”,“通过无耻卑劣的手段,将进步主义的同僚从电影和演员工会中驱逐出去”;

2、1980年11月大选之后的苏联情报机构部分公开的文件显示,俄国人重点关注了里根的生活方式,“他烟酒不沾,喜欢将事情委托给下属,在意识形态上毫不动摇,妻子南希对他影响很大”,苏联情报甚至搜罗了70年代初期里根夫妇对占星术的痴迷;

3、更有价值的情报则显示里根可能推进大规模针对苏联的军事建设,这引发了苏联决策者的焦虑。

不过,俄国人对里根的判断总体是准确的,据苏联前外交部长亚历山大 斯梅尔特内赫回忆,“这些报告之所以刺痛了苏联政治局委员们,是因为经历70年代特定的缓和时代后,华盛顿竟然迎来了一个坚决反苏的总统,而我们的所有情报都显示,我们远未对此做好准备。”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8 美国总统里根与教皇保禄二世的雕像,象征着西方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意识形态的强大反苏联合,争取梵蒂冈的支持是里根反苏大同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梵蒂冈的支持对里根反苏政策获得拉丁美洲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部欧洲国家、菲律宾的支持至关重要,并对瓦解古巴、东欧天主教各国抵抗意志发挥了关键价值

冷战的杀手:罗纳德·里根的马基雅维利人格与他对苏联弱点的理解

9、10  罗纳德里根在西方推行反苏政策的最大阻力——坚定奉行缓和政策的西德总理施密特,后者几乎抵制了里根每一项严厉的对苏制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4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