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俄共同应对战争危机的前景究竟如何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1-04-14 536

中俄共同应对战争危机的前景究竟如何

张志坤

中俄两国关系未来将向何处去,是仅仅停留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层面继续在这个框架内发展,还是将迈上更高层次开拓更大的空间,所有这些,都取决于两国将怎样共同战争危机这个核心问题。或者换句话说,中俄共同应对战争危机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中俄关系的水准与属性。随着美国对中俄两国战略施压与军事挑衅的力度的增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强烈。

一、亚太地区战争危机的前景隐约可见,正向着越来越明显的方向发展

霸权是当今世界的战争策源地。美国从来都把战争当做维护其霸权统治最根本与最高级的手段,所以这个国家最鲜明也最突出特征就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药库,也是最经常性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度。现在,霸权变本加厉地挥舞其军事大棒,来自美国的军事威胁给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造成日益严重地战争危机,迫使这些国家与地区不得不直面这等严重的挑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已经成为美国战争威胁数一数二的两个对象。

这就使得亚太地区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战争危机集中而高发的地带,并且主要还是围绕中国而展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美两国爆发直接冲突与战争的危险

美国一直在动用军事手段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各种规模与各种水平的挑衅,其乐此不疲的用意,除了遂行战略威慑外,还有武装侦查、武力试探等直接的军事企图,这就意味着,如果这样的武装活动不断增长不断提高,必将助长美国对华军事野心与时俱进日益炽烈,也意味着只要美国感到有机可乘,就完全可能直接对中国下手,比如击沉中国的一艘军舰、击落中国的一架飞机等,以此狠狠打击中国的军事战略信誉与国家形象,以此狠狠打击中国人民的信心。

可能发生这等军事危机的地方,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南海,这当然是事实,但却未必尽然。南海固然有较大的可能,其它如黄海、东海以及西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等地,也有这种可能性,并且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地区对美国而言比之南海还更加方便、更为有利。

如果美国挑起中美之间类似的军事冲突,则将骤然间出现严重的中美军事对峙与战争危机,从而有引发更大规模战争的风险。

二是美国策动下局部战争的危险

中印边界的军事对峙不出预料地长期化了,暂时的边界撤军并不意味着印度放弃或者放缓同中国对抗的力度与步伐。种种迹象表明,印度方面在对抗中国方面可谓是迎难而上、矢志不移,表现出惊人的蛮横与强悍。

印度对抗中国居然如此热衷上瘾,究其原因,并非印度自身资本雄厚、底气充盈,而是背后有美国在全力以赴地撑腰打气。美国需要印度挺身对抗中国,印度获得美国青睐后野心暴涨,变得更加有恃无恐,这是印度对华新前进政策的底蕴之所在。照此光景,漫长的中印边界今后还会有狼烟四起的危险,中印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边界战争的可能性不容低估。

除中印边界地区以外,其它还可能出现的局部战争危机的地方有中日钓鱼岛冲突、中越南海冲突、中菲南沙岛礁冲突等。尽管越南、菲律宾等国面对中国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胆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美国鼓动下萌生强烈的战略投机心理,尤其是美国势力在菲律宾根深蒂固,杜特尔特之后的中菲关系走向堪忧。

上述这些都是围绕中国所直接展开的,间接可能把中国卷入其中的战争危机还有印巴战争、朝鲜半岛战争以及缅甸内战等。对于这些紧邻中国的地区性危机,中国同样无法置身事外。

三是美国鼓动之下中国国内战争的危险

美国重新武装台湾的力度前所有未有;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加快武装力量建设的步伐前所未有,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人只要眼睛不瞎,都明白所谓“和平统一”早已成了可怜的梦呓。展望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要么是大陆大规模行使武力通过军事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要么就是台湾当局按照既定目标在美国的力挺之下快马加鞭奔前方,二者必居其一。

当然,大陆方面主动发起军事进攻的可能性不大。面对台湾如此这般的发展趋势,大陆在军事上喧嚣虚张并摆足架子可能成为新常态,之所以要这样做,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不过是为显示有备而已,譬如稻田里树起稻草人。经常有人将这些行动诠释为大陆方面越来越倾向直接发动大规模武装统一行动,恐怕是子虚乌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由大陆方面挑起一场台海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问题在于,台湾当局越来越对现状失去了耐心。就岛内的政治生态而言,台独势力对如此这般“挂羊头卖狗肉”的存在,已经感到相当不耐烦了,借助于美国重新开发并深度利用台湾的军事价值这一战略大背景,他们激起了空前的雄心,要堂而皇之地开创属于他们的历史,铸就他们的辉煌,完成一代又一代台独分子所未竟的事业。他们深知,只要亚太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危机,只要中美之间兵戈相向,那就是他们正式宣告独立的天赐良机。因此,他们正极力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台海直至西太平洋局势朝着危机动荡方向发展,这就不排除他们有朝一日铤而走险主动挑起军事冲突的可能。不要以为台湾岛内有人击落大陆飞机等叫嚣是虚张声势,这完全可能成为他们的大赌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美国的鼓动之下,台湾方面挑起中国内战的可能性未来将急剧增加。

上述这些都是中国方面的情形。同中国相比,俄罗斯恶劣的安全局势有过之而无不及,俄罗斯固然没有哪个岛屿需要统一,但既有的国土能否守得住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考验,譬如加里宁格勒、克里米亚等。从地缘安全的角度看,从波罗的海沿岸直到黑海之滨,俄罗斯随处都有被侵略之虞,迄今为止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的攻势,不过是以攻代守的战略防御而已。总体而言,俄罗斯早已经失去对西方发动战略进攻的能力,它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竭尽所能的都是如何自保而不被再一次颠覆割裂,就像前苏联所曾发生的那样。

二、中俄共同应对战争危机的前景也隐约可见,也正向着越来越明显的方向发展

事实早已十分清楚地摆在中俄两国面前,那就是这两个国家面临同样的国家病患与战略危难,简单地说,就是既“同病”又“同仇”,所谓“同病”,就是面临同样的安全危机,所谓“同仇”就是核心对象都来自霸权国家这个凶恶可怕的敌人。

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俄两国最大的战略共同点,也是最大的战略共同利益之所在。长期以来,有关中俄关系战略基础的说法五花八门,什么经济互补、各有所长,什么战略互鉴、广泛共识等等,其实都不过是一些文不及意、隔靴搔痒的肤浅之议,并且这些所谓的互补、共识之类的东西事实也无法成为中俄战略关系的基础,也无法奠定中俄全面战略合作的根基。真正促使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这等接近于军事同盟关系最根本的战略要素,就是二者之间空前深重并且还日益深重的“同病”与“同仇”。

这样就能促使中俄两个国家最终凝成战略上的一个版块吗?

理论上确实应该如此。一般而言,从合理政治逻辑出发,“同病相怜”、“同仇敌忾”的两个实体,大概率要结成军事战略同盟,这也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经验。正因为这样,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才说,“俄中在理论上存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能性”。

但理论与逻辑上的可能付诸于具体的实践后,具体进程则相当复杂,还存在多方面的巨大影响,能否最终走向同盟,还受制于战略意志、勇气与觉悟,受制于国家的战略积极性与进取心,受制于相关国家认识觉悟水平的高低,价值利益取舍等等。

具体到中俄两国,目前这两个国家战略积极性与进取心差别很大,对各自根本利益的诠释也大相径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有那么一大批人,他们始终把对美关系置于中俄关系之上,这些人或者把搞经贸发财致富当做核心目标,或者把价值观当做最高尺度,认定中俄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各自的对美关系,并且这些看法还都拥有巨大的影响,从而给中俄关系带来巨大的羁绊。

因此,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往往还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共同威胁之下,一些人并不是同病相怜、同仇敌忾,而是互相推诿,争相逃避——“互相推诿”就是力争把别人推到前面挡灾,自己总想躲到别人的后面,期冀牺牲他人以求自己得免;“争相逃避”就是比谁逃得开,如《六国论》中所谓“争割地而赂秦”一般。人类历史上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平庸之辈在战略上就是这样一种可怜的市侩水平,而且还具有从来都不长记性的特点。譬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牛群,它们在狮子的威胁面前如果能团结一致,则任凭狮子如何强大,都要倒霉,可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要夺路狂奔、争相逃命,结果就是有的生还、有的葬身狮口了。

但中俄两国显然不会这般低劣。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两国目前并没有结成战略同盟,但现实逼迫两国一直在加快军事战略上的协调与协作,譬如,20201222日,中俄两国战略轰炸机就进行了第二次联合巡航行动,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晤后,中俄外长随后就在桂林会晤,彼此通报对美关系现状,等等。可以看到,随着战略形势愈加严峻,战争危机的步伐日益逼近,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一直也持续上升,发展到现如今已经具有准同盟的性质了。梳理本世纪以来的中俄战略关系,大致上可理出如下脉络线条:

其一,安全上背靠背

这是中俄战略关系的第一阶段,或者第一层面。在这个阶段(层面),中俄两国实现高度互信,互不为假想敌,将漫长的中俄边界置于安全可靠近乎不设防状态下,从而使两国获得稳定可靠的安全后方,摆脱四面受敌的尴尬状态,以便集全力于各自的主要战略方向。具体举措包括中俄两国妥善解决所有领土边界问题、军事演习及相关行动互相通报、大幅裁减两国边境浅近纵深武装力量规模等,也包括俄罗斯大规模向中国输出现代化武器及相关技术。

其二,战略上肩并肩

这是中俄战略关系的第二阶段或者第二层面。在这个阶段(层面),中俄两国在战略上互相支援,俄罗斯遇困中国纾困,譬如当年普京担任总理时,中国及时提供了200亿美元贷款等;中国遇到麻烦俄罗斯帮忙,比如中俄石油管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等。两国还联手策划实施了若干重大国际战略行动,比如成立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以及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都站在一起等等,实现战略上同步骤、共进退,达成了肩并肩的效果。

其三,军事上手拉手

这是中俄战略关系的第三阶段或者第三层,也是目前的最高层面。自本世纪初以来,中俄两国的军事演习从“反恐”起步,逐渐发展到三军联合作战演练演习,甚至到了联合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程度。众所周知,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已经进行多次,20201222日所进行的就是战略空军海上联合打击行动的演练,其行动不仅直指海上战争,而且还是战略层面的军事行动,简单地说,就是动用战略兵器进行战略性打击,战略性打击是什么样子,目标是谁,相信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很清楚。这表明,中俄两国已经做好相应准备,他们准备在任何一场战争冲突中一同冲进战壕,要手拉手地一起进行战斗。

总之,中俄两国目前已经展现出共同应对战争危机的意志与姿态,并且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了。

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下,中俄能否走进一个战壕

既然这样,人们不禁要问,假如有朝一日爆发战争,俄罗斯与中国真的会一同跳进战壕共同战斗吗?

对于这样的前景,美国及西方国家会竭智尽虑地加以研究,因为他们十分清楚,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任何对胜利的期待与把控都要充满不确定性,他们就有可能栽个大跟头;

对于这样的前景,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地区也都会做相应的评估及预测,因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等于对影响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要素无从把握,也属于重大的战略失策;

同样,中俄两国各自也要对这样的前景进行认真的评估规划,因为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有充分的把握与掌控,想要左右直至决定亚太战争危机的走向,那简直就是空想。

但是,上述各家,有谁会把自己的评估评价公之于众、一起分享吗?

显然,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傻子。在这个问题上,一切所谓的智库及其研究报告,要么是装傻充愣、要么就是蛊惑视听、居心匪测。所以,任何人都得自己拿主意、做判断。当然,真正到临机决断的时候,那是国家统帅的事情,我等这些平日里杞人忧天者不妨无事生非地议论一下。

窃以为,尽管中俄两国在共同应对战争危机方面显示出很高的积极性与强烈的紧迫性,但在目前的中俄战略关系的基本框架下,仍然存在难以克服的诸多局限性,具体表现是:

第一,战略协作的有限性

在当今中国,一直有人鼓噪说中俄之间“协作”比“同盟”更好更有利,窃以为,这简直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因为“协作”说到底要通过协商来实现,也就是说,遇到需要中俄共同行动的时候,首先要协商,具体怎样协作要视协商的结果来确定。但“同盟”则完全不是这样,同盟国之间通过盟约已经把彼此之间应尽的义务及相应行动规定得十分明确。假如未来亚太某地爆发针对中国或俄罗斯的战争危机,中国应该做什么,俄罗斯应该做什么,如果有中俄同盟存在,则事先都已经规定完毕,届时照章办事就是了,具有极大的战略确定性。有人据此抬杠,说即便签署盟约,也有不履行违约的可能,对此,笔者只能告诉这些人,这样的事确实有,但在人类战略实践历史上很鲜见,因为违约者往往要为违约承受难堪的代价,很多时候都得不偿失,所以很少有人这么干。而像中国这样的战略大国,如果有谁与之结盟而又敢于违约,那就怪不得别人,怪也只能怪中国自己无能。

中俄两国目前的战略关系只有协作而没有同盟,只能说明两国在最高决策层面还没有下定相应的战略决心,也说明中俄两国之间应对战争危机的行动还没有法律意义上规定性,还依赖于具体的协商,从而也证明了战略协作本身所具有的战略有限性质。

第二,彼此支援的有限性

冷战结束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实践证明,面对任何一场较大的危机,西方世界从来都是集体出动、结伙打劫,目前对付中国与俄罗斯也是这样。由此可以预计,未来制造挑起战争危机的时候,他们一定还更将是这样,这是未来亚太战争危机前景中唯一可以确定的要素。

面对敌人和对手的群殴,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迫切需要奥援与力挺,并且在理论逻辑上还应该以中俄为轴心吸引更多的国家与力量加入己方阵营。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国际政治或国际战略也是这样,其实质也是要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坚强的力量核心,没有核心就难以凝成集团,也就不可能出现集团性力量。这是基本的战略常识。

但遗憾的是,现如今中俄两国并不能凝成战略轴心,没有轴心就没有力量核心,没有力量核心就没有战略集团,面对危机就将是一盘散沙,就会出现口惠而实不至的种种怪相,就会观望犹疑、首鼠两端。因此,不要说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不可能吸附其它力量加入其中,即便这两支力量本身,也不会取得1+1>2的战略效应,而只能是1+1<2。对于这一点,相信美国中央情报局安插在中国的深度睡眠者会给美国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情报。这也就意味着,在战略协作的基本框架下,中俄两国彼此的支援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比如在中印冲突的问题上,也比如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问题上,等等。

第三,联合作战的有限性

2020年年底第二次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给人以强烈的中俄联军的印象。如果按这个模式应对未来的战争危机,则意味中俄两国武装力量将组织起一支中俄联军了。这几乎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历史上中俄两国的确屡次并肩作战,譬如抗战时期苏联支援国民党的志愿援华航空队,抗联88旅,新中国建国初期苏联派空军防守上海,抗美援朝期间苏联空军支援作战等,但这些支援基本都是各自为战,双方并未混编,组成联合部队。

面向未来,中国亟须俄罗斯进行军事支援的战争危机首当其冲有三:一是台海战争危机,二是朝鲜半岛战争危机,三是南海战争危机。在这样三个战争危机中,即便俄罗斯介入其中同中国联手,恐怕也难以达到抗美援朝时期的水准,双方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更不大可能混编为中俄联合力量遂行具体的作战行动。至于中国支援俄罗斯的军事作战行动,笔者实在不敢揣测可以在哪里入手。

所以,如果就军事水准而言,第二次中俄两国战略轰炸机的联合巡航行动已经远远超过战略协作的层面,甚至比之于过去的军事同盟还更加激进。这就显然有点“大跃进”而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说明,这样的军事活动其政治意图大于军事意图,特别是其中宣传、夸张的成分较多,这大概也是中俄两国政治历史上的通病,说到底,也还是虚张声势,对此,人家会一眼看穿,也会立刻得出中俄两国不过是在做军事联合行动的表面文章而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俄作战行动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对未来战争危机的前景仍不明朗。

这一切都说明,中俄战略关系不能也不该在目前水平上止步。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本身意味着强大的战略威慑,但是,面向未来,仅仅满足于威慑将非常不够,而必须将其进一步规划好,设计好,不断挖掘其应有的潜力,使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