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美国人认为他们已经处于“冷内战”

作者:刘军 来源:瞭望智库 2024-09-28 600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警方表示,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竞选团队工作人员在该市使用的一处办公室日前遭枪击破坏。本月15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打高尔夫球时遭遇未遂刺杀图谋。这是特朗普时隔两个月再次遭遇未遂刺杀。

暴力已经成为美国政治表达的醒目部分。

超半数美国人认为他们已经处于“冷内战”

这张视频截图显示,2024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的竞选集会现场被护送离开。新华社发

这不禁让人怀疑,自诩为“民主灯塔”的美国,现在是否正从灯塔的顶端滑向无底的深渊。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美国的政治未来,也值得全球的关注和深思。

1

暴力升级速度惊人

美国政治暴力的频发,并非一夜之间出现的。实际上,过去十年间,美国政治暴力的“升级”速度令人瞠目。毫无疑问,特朗普的崛起与“美国优先”理念的传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更为复杂,甚至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初。

美国的民主制度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原本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信条,然而,随着全球化、科技革新、社会变迁的加剧,美国社会的内部裂痕逐渐显现。尤其是人口结构的变化,白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下降,逐步形成了一个愤怒且焦虑的保守派群体,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正在受到威胁。这种恐惧被右翼媒体和社交网络进一步放大,最终演变为政治暴力的温床。

超半数美国人认为他们已经处于“冷内战”

2021年1月6日,美国警察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内隔着障碍物与门外的示威者对峙。新华社/美联

自2016年以来,美国的政治暴力事件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和右翼极端主义的影响下。对国会议员的威胁从2016年的902起增加到2021年的9625起,显示出政治暴力的上升趋势。FBI的国内恐怖主义调查数量也显著增加,从2013年的1981起增加到2021年的9049起。与此同时,公众对使用暴力解决政治分歧的支持率也在增加。这一趋势在2020年特朗普败选后达到新高。

有趣的是,尽管特朗普常常被视为暴力事件的推动者,他实际上不过是问题的“症状”,而非“症结”。同样,特朗普的民粹主义言论固然引发了暴力浪潮,但其背后是美国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冲突,特别是在关于“谁可以成为美国公民”这一核心问题上的分歧。

2

谁在引爆火药桶?

在这场政治暴力剧中,特朗普无疑是站在聚光灯下的主角之一,但他并不是唯一的演员。美国政治的暴力化,是多方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朗普还真是个“自带流量”的主角。他从电视真人秀中崛起,带着“你被解雇了”的口头禅进入政坛,摇身一变,成为了“政坛玩家”。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听起来像是呼唤复兴,但对许多人来说却更像是找回过去的“白人至上”时代。特朗普的支持者们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他们的行为却更像是“让美国四分五裂”。特朗普无疑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他不仅激起了保守派对“外来者”的敌意,还刺激了“红脖子”群体对“精英腐败”的不满情绪。

【编者注:“红脖子”专指美国南方支持共和党的白人,后来成为一种文化标签,泛指一切立场偏保守的人。】

从特朗普在2020年总统大选辩论中亲自点赞的“骄傲男孩”(Proud Boys),到国会大厦袭击事件的中坚力量“誓言守护者”(Oath Keepers),再到形形色色的白人至上主义组织和异军突起的民兵组织,美国的极右翼组织已是漫天遍地,狼奔豕突,群魔乱舞,兴风作浪。这些团体不仅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极端言论,还在现实政治中参与暴力活动。他们认为现存的民主制度已经被“腐败精英”所控制,暴力是唯一可以“拯救”国家的途径。如果说特朗普是美国政治暴力剧的主角,那这些民兵组织和极右翼团体就是蠢蠢欲动的“群演”。他们以“民主卫士”和“爱国者”自居,但实际上,他们更像是“拯救美国”版的电影《生化危机》中的“群演”——面目狰狞的丧尸。

如果说特朗普是火种,社交媒体就是“超级鼓风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和阴谋论的传播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Facebook、X(原Twitter)、YouTube等平台不仅成为了极端主义的温床,还让这些言论扩散到了主流社会。算法的推波助澜让人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造成了“信息茧房”,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特朗普在最近的总统大选辩论中发表关于海地移民“吃猫和狗”的言论,就是“信息茧房”的典型例子。这种毫无根据的谣言,进一步加深美国社会对(海地)移民的偏见和歧视。

3

政治暴力的影响有多恶劣?

美国国内的暴力事件频发无疑削弱了其国际形象。

超半数美国人认为他们已经处于“冷内战”

2023年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外,一名前国会警察遗孀在纪念“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纪念仪式上流泪。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曾几何时,美国以“民主灯塔”自居,惯常以“民主教师爷”的姿态对其他国家说三道四,常常以“民主捍卫者”的姿态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然而,当美国自己国内的民主制度岌岌可危,政治暴力频发时,外界必然对其所谓的“民主领导力”产生质疑。美国国内混乱的局面让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被美国批评为“民主不足”的政权,作何感想?毕竟,美国国内频繁的政治暴力事件,足以证明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和“无效性”。例如,美国指责“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侵蚀民主”,引发后者强烈的外交抗议。

2024年3月,印度因大选前逮捕反对派高官一事而召见了美国驻印度大使馆代理副馆长格洛丽亚·贝尔贝纳,就美国务院发言人针对该事件发表的评论提出“强烈抗议”。

政治暴力的蔓延不仅影响美国的社会稳定,还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企业对社会不稳定的担忧加剧,投资者信心下降。分析师提埃里·魏兹曼警告称,政治暴力对市场“非常不利”,一旦社会陷入长期暴力,将对市场和风险承担造成严重冲击,最终导致投资减少、人才流失和旅游业衰退。此外,政治两极化让美国政府在重大经济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美国社会的分裂不仅体现在政治暴力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种族关系到性别平权,从移民政策到枪支管控,美国社会中的每个议题都在成为意识形态的战场。支持政治暴力的人群也并非仅限于社会边缘人群的极端主义分子,许多中产阶级甚至精英群体也开始对现有体制失去信任,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这种现象表明,美国的社会裂痕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甚至影响到普通民众的日常交往。

4

根源何在?

现在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政治暴力在美国成了常态?

民粹主义的崛起自然难辞其咎。

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精英、反建制、反全球化,它利用普通民众对现状的不满,煽动情绪,提出看似简单而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然而,民粹主义者通常忽略了制度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的不可逆性。

特朗普试图通过增加关税来解决对华贸易赤字问题,就是典型的民粹主义策略或政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民粹主义典型特征:简单化的解决方案,“简单直接”地解决贸易赤字问题;反建制派,反对传统的国际贸易体系和多边贸易协定,“推倒重来”;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强调保护本国产业和工人。

然而,关税政策的实际效果和长期影响远比特朗普想象得更为复杂。加征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消费者实际利益,引发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政治素人特朗普成功入主白宫,证明民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策略,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美国人认为现有的民主制度已经失效,无法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打破规则”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种情绪,恰恰为政治暴力提供了合法化的基础。

社交媒体不仅是极端言论的传播平台,更是政治暴力的“催化剂”。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和推荐,确保每个用户都能沉浸在自己所喜欢的“剧情”里,进入自己的“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里,特朗普是救世主,精英是腐败的坏蛋,暴力是实现正义的手段。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对虚假信息的管理不力,使得阴谋论和极端主义思想得以迅速传播,甚至直接推动了现实中的暴力行为。

例如,在2021年1月6日的国会山暴乱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就是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虚假的选举舞弊信息,才被煽动起来,走上了暴力的道路。

然而,无论是民粹主义还是社交媒体,都只是美国政治暴力的“助推剂”。美国社会的暴力冲突背后,隐藏着一场关于美国国家身份的深刻危机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冲突。

美国文化冲突的核心在于国家认同问题。

从1990年到2023年,自认为是白人的美国人口比例显著下降,从76%下降到了58%左右。预计到2035年将减少至54%,并在2045年降至50%以下。随着白人人口比例的减少,其他族裔群体的比例在增长。特别是拉丁裔和亚裔美国人,他们的高生育率以及移民趋势预计将改变美国的人口面貌。在加利福尼亚州,拉丁裔已经成为最大的族群。

人口结构的变化改变了选民基础,并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这就导致围绕种族、性别及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政治辩论变得更加激烈。同时,它也促使媒体和政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吸引各自的核心选民。人口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情绪。保守派中许多人将这种转变视为对其生活方式的威胁,从而支持更加民粹主义的政治运动。而自由派则倾向于接受这种多样性,或者担心保守势力的崛起会损害来之不易的社会进步。

问题在于,美国究竟是一个移民国家,还是一个以白人新教徒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这是美国历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核心矛盾。

保守派与自由派在文化认同上的差异日益加大,特别是在种族、性别和移民问题上,双方几乎无法进行有效对话。美国正在经历一场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义,而这个过程注定痛苦。白人保守派担心自己的文化传统被边缘化,而少数族裔和自由派则要求更多的平等和包容。

5

螺旋上升

更为致命的是,政治暴力与政治极化互生互长,螺旋上升。

近年来,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双方的立场都日益极端化,对“另一方”的敌意大幅增加。皮尤研究中心201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民主党人(77%)和共和党人(75%)认为,另一党派的政策不仅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且对国家是有害的。

这种敌对情绪不仅存在于精英阶层,更渗透进了普通选民群体,形成了深层次的社会裂痕。

政治极化使得选民越来越难以接受“对方赢得选举”的合法性。选举本应是民主制度中和平解决权力争夺的方式,但当选举被视为“生死攸关”的战斗时,暴力便成为某些人解决问题的手段。目前,有18.7%的美国人强烈或极为强烈地认为,“如果选举出来的政治领导者无法保护美式民主,民众就必须自己采取行动,即便需要使用暴力”。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其2024年威胁评估中预测,2024年总统选举将是“可能发生暴力事件的关键活动”。有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处于“冷内战”,而部分政治观察家则认为2024年总统选举将成为引爆“第二次内战”的导火索。

政治极化叠加枪支泛滥,政治暴力活动频发也就成为自然。美国是世界上私人拥枪量最大的国家,这为政治暴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今年7月13日,特朗普在政治集会上遇刺,侥幸逃命。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坚决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坚定维护持枪权。

美国政治暴力的实质,是对民主制度的深刻质疑。保守派认为,现有制度已经被“精英”垄断,不再代表“真正的美国人”,于是他们诉诸暴力,试图通过破坏现有秩序来重新夺回“权力”。而自由派则担心,保守势力的崛起将会剥夺他们来之不易的权利,尤其是在性别、种族和移民等问题上的自由。因此,双方陷入了“谁也不让步”的零和博弈,暴力成为了彼此最后的武器。

随着2024年大选开启提前投票,政治暴力的阴影再次笼罩着“美国民主”。当地时间9月7日,特朗普在威斯康星州的竞选演说中警告称,“我最好能赢,否则你们将会遇到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我们可能将没有国家了……这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大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