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一战百年启迪,霸权必败!

作者:戴旭 来源:戴旭观点 2018-12-20 840

  一个月内,法国以官方组织和民间自发的方式,“纪念”了20世纪两次重大的事件。它们的影响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否则,人们为什么要纪念?

  但我有更大的期许:欧亚大陆觉醒!

  在这个大陆的东端,中华民族以发明钻木取火率先将人类带入农耕文明时代;在这个大陆的西端,欧洲发明人工发电,将人类带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从这个大陆发端的。两次世界大战也是在这个大陆上爆发的。危机与希望并存的欧亚大陆!

  我相信,新世纪、新时代的希望,也在这个大陆上。

  美国已经把确立世界霸权的目标,锁定在这个大陆上。我认为,这是诱发新世界大战,扼杀人类希望的反动举措。

  欧亚大陆必须开始反霸权的新觉醒。为了人类的希望,必须!

 

  引子:当今世界的对抗态势与百年前并无本质不同

  2018年11月11日,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仪式上,法国总统马克龙说:魔鬼并未走远。

  我本能地看了看马克龙身边,发现此言不虚:参加过“一战”、同时也参加过“二战”的大多数国家的元首,都在他的身边。哈,“魔鬼”确实没有走远。

  参加“一战”的国家有三十多个,但是,这次纪念活动的参加者有98个国家的代表团,其中75个国家派出了政府首脑。几乎不参加重大国际活动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站在显赫的位置。

  毫无疑问,大家都知道马克龙所说的“魔鬼”是谁。只是,新世纪的“魔鬼”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大家的心里还在疑惑。

  作为欧亚大陆的原居民,我格外认真地注视者这一幕,并思考着正在行进中的未来。

  但这一天,中国的珠海航展进入最后一天,上海进口博览会一天前结束,而乌镇互联网大会将在第二天结束。从10号到12号的这三场大会的闭幕式把“一战”百年纪念的世界聚会,前后遮了个严实。而更多的人则在“双十一”光棍节的购物狂欢中。

  似乎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中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而且是战胜国。

  但是,中国人真的不应该忽视“一战”,因为今天的世界就是因为“一战”而彻底改变的,而至今依然被“一战”影响着。更重要的是,百年后的世界形势与当年并无本质不同。一战虽然结束,但导致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依然存在。

  21世纪,如何避免和消除新的世界大战隐患问题不仅无解,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负有特殊责任的大国,在强调自身利益优先,并采取激进的民族主义纲领和损人利己的经济政策。这种危险,百年前“一战”的八月炮火已经警告过,八十多前“二战”的原子弹蘑菇云再次警告过。但是,今天除了中国在竭力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外,其他大国要么互相进行舆论攻击和实力威胁,要么首鼠两端不敢担当。甚至部分小国也参与到这一致命的游戏中。

  当代的战略思想家们有责任把历史的真相再重复一遍,同时把血淋淋的启迪揭开一角,从当年的尸山血海中找回一星半点对今天有用的“镜片”,以供当今那些头脑发热的大国首脑们观照。21世纪的世界会不会爆发世界大战?

  在《为何不向历史学习?》一书中,李德哈特这样说:“俾斯麦曾经说过,‘愚人说他们从经验中学习,我则宁愿利用他人的经验’。就这一点而言,研究历史能够提供最大可能的机会。它是一种宇宙性的经验,比任何个人的经验都无限地较长、较广和较复杂多变。”

  英国史学大师汤因比说,历史的任务是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并赋予此一有机连续体以意义。“宇宙性的经验”其实就是历史规律,而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当年的参战国,没有一个敢说这个世界记住了“一战”的教训,悲剧不会重演。听听当今美国总统、俄国总统和法国总统的话就知道了——

  美国总统:(10月22日)在宣布将退出与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后,特朗普在白宫外告诉记者:“在人们醒悟之前,我们会扩大(核武库)。”“这是针对任何人的威胁,包括中国,包括俄罗斯,包括任何要玩这场游戏的国家。你们是没办法(和美国竞争)的,你们不可能和我玩这个游戏。”

  俄国总统:(10月19日)普京在一场国际论坛上说,如果俄罗斯的预警系统发现有导弹袭击俄国本土,俄方一定会对发射导弹的国家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俄罗斯要造出数种敌方无法拦截的核武器,包括核动力巡航导弹与携带核弹的无人载具。开发这些新武器是为了回应美国退出禁止中程导弹条约,以及华盛顿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举动。“如果俄罗斯都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世界?”

  法国总统:(11月5日)马克龙说:“欧洲不能只靠美国,而需要建立自己的军队”,以防范中国、俄罗斯和美国。

  这是距离一战结束百年纪念日不到一个月,世界大国首脑们关于世界战争观的最新表态。

  对立,核武器威胁下的对立,在欧洲和世界明显而严重地存在。一边西装革履,彬彬有礼地对话,一边把手放在腰间的枪柄上。

  脸上堆满假笑,信任荡然无存;满口和平合作,背后加紧备战,这和一百年前的世界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欧洲和中东,美俄如狮虎对峙,跃跃欲试;

  在东亚,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网站评论说:无休止的领土纠纷,再加上韩国和中国对日本20世纪上半段帝国主义行为的历史记忆,使得亚洲当前情况跟1914年一战之前有一些有趣的类似。跟1914年的欧洲一样,亚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繁荣,经济和财政上相互高依存度。

  当年欧洲著名分析师诺曼·安吉尔在1910年的畅销书《大错觉》中下结论说,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已经让战争的概念过时了。但事实是,随后就发生了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和两次世界大战。

  在太平洋以及更广阔的地域,美国正围堵中国,其兵临城下的严峻态势,已经引起欧洲人对《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英国人约翰.皮尔格摄制)的强烈担忧。

  大西洋理事会网站评论说:不能说亚洲还没从欧洲的错误中汲取足够的经验教训,但历史记忆和民族主义仍是塑造人类行为的重要力量。

  岂止亚洲?特朗普正是靠着民族主义登堂入室,而在他之后,更多的国家涌现出极右翼组织并开始掌权。

  但是,我要说,够了。人类已经有两次世界大战,真的够了,不需要第三次。前两次世界大战解决不了公正与和平问题,再多打几次也解决不了。而由于当今的武器已经发展到无法想象的程度,再打下去很可能解决的不是问题,而是人类自身,那战争将失去全部的意义。

  因此,反思“一战”(包括二战),成为必须。

 

  一、欧亚大陆必须检讨:为什么“魔鬼”——世界大战——两次都出现在本地?

  人类迄今仅有的两场世界大战,都是由欧亚大陆西部的欧洲引发——具体而言是德国向英、法挑战,把欧亚大陆中部和东部的俄、中、日卷入,最后把域外国家——美洲的美国招来。

  这种机械式重演的场景,令人警觉:为什么欧亚大陆在一个世纪的前半段会连续发生两次世界大战,而非洲没有、美洲也没有、澳洲更没有?

  令人失望和不安的是:在能够眺望得到的将来,有条件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地区,似乎仍然只有欧亚大陆。当然,模板不一定再是原来的国家向原来的对手发起。

  作为唯一世界大战高发区的受害者,我们——不止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大到不能再大的大问题,诚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西欧是现代工业革命发源地,同时也成了世界战争发源地

  自然界的地震不好预测,但人世间的政治地震还是有迹可循的。

  “一战”从西欧爆发,原因不是偶然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技术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政治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引发了世界“爆破”。这两种“革命”的致命结合,如同炸药和雷管的组合。

  本来世界都处于由中国古人开辟的农业时代,世界各地区各部落各国家的人民,都在本区域或安居乐业,或互相争夺财产,或内部起义更迭,总之,都是总体上的陆地“内战”,规模有限。

  但是,就像缓慢流淌的河流遇到断崖忽然变成奔泻而下的瀑布一样,欧洲的现代科学发展孕育出了蒸汽机、发电机(以后又有内燃机和计算机),这样,可以走遍世界的铁甲舰就出来了。因为世界上只有海洋是相连的。所以,配上机械火力兵器,西方欧洲的先进国家就有了满世界屠杀的能力。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军队凭借先进武器,在世界上就像虎入羊群,所到之处,无不是血流成河尸如山积。直到21世纪,人世间还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阻止西方的这种科技军事“屠刀”对弱小民族的毁灭性威胁——萨达姆和卡扎菲都是证明。

  另一方面,伴随着技术革命,这个被称作西欧的地方还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便大行其道。资本就是钱,资本家的本性就是贪婪,用这种“主义”统治国家,一个民族就成了贪婪集体。所以,地理大发现随后就变成了世界大抢劫,凡是被西方“发现”的地方,无不是后来西方商船和军舰到达的地方。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火楼台先得劫——离西欧最近的美洲只能首先遭殃了,一直生活在原始梦幻状态的印第安人迎来了末日。

  接着是非洲。

  然后是亚洲。

  中国近代史比世界近代史晚,就晚在这个时间差上——欧洲资本团伙正在别的地方掠夺还没到中国。

  在西欧抢劫世界的队列中走在前面的,就是最早“发现”世界的西班牙和荷兰。双方抢着抢着碰面了,于是双方互相争抢,接着开战了——那便是发生于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结果是打出了一个史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和约,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标志近代欧洲格局形成。

  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的三百年前,世界大战的雏形——欧洲大战已现端倪。

  然后,是英国崛起,一鼓作气把西班牙、荷兰都打败,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日不落帝国。再然后是法国也要崛起,时而与英国在海外扩展殖民地方面并驾齐驱,时而与英国在本土拼争不息。从太阳王路易十四到拿破仑,把十八世界前法国的辉煌书写到极致。

  这两个体量相当的国家,就像今天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及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如影随形。几乎今天世界上重要的资源地区,有英国占领痕迹的,旁边基本上都有法国——如美洲、中东、亚洲。

  到十九世纪初,西欧洲的几个国家——主要是英法——已占领世界上84.4%的地区。可想而知,后来者哪有什么好地方。

  德国是一个迟到者,直到19世纪才睡醒。站“起”来才发现,世界上已经几乎没有像样的殖民地可供它占领了。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想想看,一边是两头老狮子守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许它进入,一边是自己的肚皮想要吞噬更多的猎物,怎么办?德国豹子几乎不假思索,就选择了向“两头狮子进攻”——这就是“一战”。其本质与西、荷战争和英、西、荷战争并无二致,都是草原猛兽为争夺牛羊而互相撕咬。

  “一战”不成,再发动“二战”,“德国”真是蛮拼的。

  德国在冲击英、法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带上了同伙意大利和日本还有几个小喽啰;这边英法也带上自己的伙伴,于是双方打起了群架。因为打架的场地超过了欧洲,所以叫世界大战,就这么回事。

  这两次世界大战,主要的结果是制造了大量的尸体、残废人和城市废墟。仅仅“一战”就死了一千多万人,有人说是一代欧洲青年躺在了地上。到二战,尸体更多,仅苏联就两千多万,中国也有两千多万。日本跟德国的青年也扔进去几百万。

  战争就是用自己的尸体换更多别人的尸体,用别人的废墟交换自己的废墟,以掩盖政客们阴暗的政治心理,同时也掩埋普通人浪漫、幼稚的英雄主义情节。除此还有什么别的呢?高尚的灵魂对此只能绝望。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茨威格,就因为怀念“一战”前那个“太平的黄金时代”【参考:引自茨威格著《昨日的世界》】,而在“二战”期间绝望自尽。

  就冲这一点,我也要谴责这两次世界大战。在我看来,那些发起战争的国家不管多长的伤亡数字,都比不上一个茨威格的消失。它们死再多的人有什么关系?而我看不到茨威格了。奥地利和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无法弥补这位充满着人类正义、睿智思想和绝美文笔的“人类之星”【参考:引自茨威格《昨日的世界》】的离去。

  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的无聊结果,把一个常识留在那里:一是大战绝对是当事双方两败俱伤的事;二是大战绝对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发动战争者和被迫直接卷入战争者,都是牺牲者。只有那些开始置身局外,后才在双方精疲力尽时参加进来的人,才能大获全胜,可这样的国家就一个:美国。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如此这般当“渔翁”,因此,它成为了当今世界第一强国。

  如此,我们评说世界大战,“教训”当年和当今的世界大国就有意思了:

  作为当时的强者,英法应该吸取什么?

  作为战争的挑起者,德国应该吸取什么?

  作为美国这个唯一的战争获利者,它有什么“感想”?

  中国和俄国都是两次大战的参与者、牺牲者,所受影响天翻地覆。从别人、从自身又有哪些心得和观感可供铭记?

 

  三、英、法的教训:不让渡部分霸权而全部霸权尽失

  法国战略学家博弗尔认为西方之所以衰颓是由于两个交相为用的原因:

  (1)缺乏一种指导原则,那就是哲学;

  (2)缺乏一种运作观念,那就是战略。

  缺乏哲学(也就是生活方式和价值意识的基础),西方人遂无法对抗思想攻击;缺乏战略,西方人遂又无法了解其敌人的行动,并且把自己的力量用在错误的方向上。

  西欧洲国家靠抢劫起家,奉行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强者对弱者自是毫不怜悯,而强者对后来的强者,更是毫不相让,发现后来者,立即本能地予以打压。美国学者将其称为“修昔底德陷阱”,意思就是当新崛起的国家向守成国家发起挑战时,战争就会爆发。“一战”就被称为典型的“修昔底德陷阱”印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就是在西方的思维中把强者——帝国——当成了天然特权,挑战是不被允许的。而这些强者忘了,当初它们是怎么成为强者的。强者不愿意让,后者想要成为强者,战争于是成为循环。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英国,他把西班牙和荷兰取代之后,用尽心机,不许欧洲再出现强者,谁想成为强者,英国就组织所有的国家围剿它,拿破仑时期英国对法国是如此,为了削弱法国,英国组织一次又一次反法联盟;后来英国对俄国是如此——为了阻止俄国下海,英国在西边联合法国,在东边联合中国、日本;再后来是英国对德国,英国联合法国、俄国、勾连美国,这就到了“一战”了。

  英法不愿意拿出自己的世界霸权,让渡一部分给后来的德国,结果遭受德国连续两次猛烈撞击,结果,英、法霸权并没有保住。

  其实,在一战之后,英法就应该反思,虽然胜利也不要逼德国太甚,至少应该有一个协商机制。但是,英法还有美国等胜利者以惯有的傲慢,用一条又一条绳子编成《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绳捆索绑刀割凌迟。当时就有清醒者认为这个条约实际上是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果不其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实力大幅度削弱,美国成为西方工业世界的老大。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变成了美国的附庸。英、法不愿意给德国让出部分霸权,却把霸权完全丢给了美国。“二战”后世界变成美苏争霸,而中国的毛泽东大笔一划,他们就成了“第二世界”。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知道,一战前一百多年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战前十几年,美国还跟着英法的屁股后面在东方的中国捡剩渣,美国自称自己的政策是“豺狗”,即跟着欧洲狮子混的意思。

  但是,现在欧洲都要被美国“殖民”了——“二战”后,欧洲的经济靠美国扶持,欧洲的军队尽归美国领导,德国还被美国军队驻扎。以至于法国总统怯生生地说一句要建欧洲自己的军队,就马上引来特朗普的辛辣嘲笑和严厉呵斥。混到这个程度,能不令人唏嘘?

  经历过两次自相残杀式世界大战的惨痛,和被当年欧洲哺育又跟在欧洲后面的小美国统治的羞辱,英法也许应该明白世无恒强,当让则让的哲理。其实在二战前英国已经明白,并和法国一起对德国妥协,但来不及了。因为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条约的羞辱激发出的复仇动能,以及它也想占据霸主宝座的强烈欲望,已经不是英法的那点施舍能够满足的了。

 

  四、美国应以英法为鉴:追求和固守世界霸权必导致衰败

  美国是英国之子,其思维方式与其政治父亲一脉相承。今天的美国就“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提出者,而它对于“第二”的打压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如果说它压制苏联尚有情可原,毕竟苏联毫不隐讳自己与美国争霸的意图也不避讳争霸行动,而美国打压只在经济上发展自己的日本就大成问题,至于现在又处处折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就更是匪夷所思。

  五角大楼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寻找敌人。结果是美国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有敌人。在新的世界大战没到来的情况下,美国就在大战世界。

  在美国,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意识到美国从共和走向帝国的问题,只是没有如我直接把美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帝国主义”而已。

  毫无疑问,新世界的魔鬼就是美国的世界帝国主义。它曾经巧妙地避免了德国那样的硬挑战式崛起,但它能否吸取英、法的教训,则不得而知。

 

  五、德国的教训:后起者应选竞争而慎选战争

  至少在目下的21世纪,我相信德国是记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了:那就是不能以武力强行颠覆世界秩序。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德国非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值得连续牺牲两代青年去争取?国家发展难道不是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以让大家活的更好、活的更长吗?作为个人,不也是如此吗?学习,工作,物质富裕,精神充实。没天赋的安然度日,有天赋的搞点艺术。人无非就是聪明的动物而已,满足自己动物性的一面和社会性的一面就可以了啊,那为什么要以死去换取别的目标?难道用生命去换取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一个哲学发达的国家,连续犯下如此低级错误,不可思议。

  德国的教训其实也是日本的。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除了付出近千万的日耳曼青年,再就是国家被夷为平地,长期被分裂占领,不久才刚刚统一,现在还在疗伤中。而日本得到的是全国被焚烧,众多平民成为原子弹的实验场。

  后来德日都靠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活得好好的。我不相信德国人会卧薪尝胆,准备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够了,绝对够了。血是最深刻的教科书。

  但我不敢相信日本是不是也跟德国一样彻底的洗心革面。差距不在科技上,而在哲学上。

  哲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思的学问。从“二战”后日本一些高端人士的言行,令人难以放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对于“一战”以及后来的“二战”,才有必要也反思一番。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戴旭
戴旭
空军现役上校、军事专家
7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