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美国打贸易战改变不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机遇期

作者:王一鸣 来源:《求是》 2018-10-02 415

美国打贸易战改变不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机遇期

王一鸣

求是:美国打贸易战改变不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机遇期

今年以来,美国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对此,有人心生疑虑:美国打贸易战会不会改变我国所处的历史机遇期?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与“不变”,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可以肯定,虽然美国打贸易战带来了新的变数,但我国所处的历史机遇期并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改变。

一、美国打贸易战带来外部环境明显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国挑起贸易战就是这一变局的表现之一。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我们要放宽视野,在更高层次上“睁眼看世界”,才能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机遇期。

美国打贸易战严重冲击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去年,全球经济出现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同步性增长,经合组织(OECD)监测的45个经济体全部实现正增长,带动全球经济增速达到3.8%。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货物和服务贸易实际增长4.9%,超过GDP增速1.1个百分点。这是贸易增速在连续5年低于GDP增速后再次反超。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挑起贸易战,引发全球性贸易摩擦升级,不仅增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而且掀起了一股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的逆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个别国家逆潮流一意孤行,只会使经济全球化更加曲折,而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美国打贸易战明显增加了国际格局变化的复杂性,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全球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特别是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和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引发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焦虑。要看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是大势所趋,国际力量对比将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难以逆转。

美国打贸易战深刻反映了全球治理体系之争的尖锐性,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不会改变。世界贸易组织为各成员国搭建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美国打贸易战使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创立者和主导者,美国在推动制定诸多于美有利的国际经贸规则中分享了丰厚利益。但近年来,美国将国内政策不当引发的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中产阶级规模缩小和收入差距扩大等矛盾,归咎于“不公平”的国际贸易,在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上设置障碍,这无疑将冲击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要看到,完善现有国际规则,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避免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促进建立均衡、共赢、包容发展的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大势难逆。

二、美国打贸易战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造成影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毋庸讳言,美国打贸易战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市场预期和就业民生等造成一定影响,但我国仍处于历史机遇期的内在条件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需求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未来世界发展,短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高品质的产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从供给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门类体系,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特别是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增势强劲,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日新月异,生产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将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中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有针对性地预调微调,连续12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在6.7%—6.9%的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将创造出城镇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的投资需求,以及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较大,沿海地区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向内地转移,使产业的生命周期得以明显拉长。这种特有的回旋余地,使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国内产业转移而继续保持,使各区域在不同产业层次上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明显增长,2017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独角兽”企业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等跻身世界前列。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均人力资本实现较快增长。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提高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477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3.6万公里;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7.35亿,已经超过欧洲人口总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达到78.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3和1.4个百分点。从贸易结构看,上半年进出口中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5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需关系更趋平衡,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增速已接近2%。消费贡献率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贸易结构改善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表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正在持续深化。

我国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央统筹能力很强,地方配合相应顺畅,上下协同优势明显,面对重大风险和挑战,能迅速动员各方面资源。这种高效动员体系,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时经受了考验,也一定能够在应对新一轮外部风险中发挥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不屈不挠的团结奋斗精神。当前,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的封锁和打压,已经激发起我们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的决心。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我们有信心将来自外部的压力转化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生动力。

三、维护好历史机遇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动力

从总体上说,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机遇期没有改变。如果说过去我们所处的历史机遇期主要来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今后的历史机遇期将伴随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能否维护好历史机遇期取决于我国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动力,以及主动塑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面对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维护好历史机遇期,我们既要打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防御战,更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维护好历史机遇期,就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能,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挖掘内需潜力,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和服务化升级的新需求,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鼓励扩大民间投资,鼓励企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加新兴产业投资。

维护好历史机遇期,就要坚定不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产权保护,确保各类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更好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强化政府履约践诺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土地、技术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消除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障碍,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维护好历史机遇期,就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落实已经承诺的金融业开放和制造业取消股比限制的举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