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核潜艇上的“拼命三郎”李善昌

作者:杨连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10-10 906

中国首艘核潜艇核反应堆岗位首个大学生操纵员李善昌

杨连新

1970年,我和李善昌从海军南海舰队基层连队同时到清华大学上学,分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核反应堆工程专业,而且是班里的“一对红”。毕业后我们又都分配到海军核潜艇领域工作,我在核潜艇总装厂,分管核潜艇反应堆一回路的监造验收;他在核潜艇上,直接操纵核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后来,我们又都调到海军领导机关,分管核潜艇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直到退休。可以说,我们两人是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对红”。这篇文章,就是想把他为了中国核潜艇事业而勇于奉献、以身许国的奋斗精神写出来。

中国首艘核潜艇上的“拼命三郎”李善昌

一、不上核潜艇不罢休的“痴心汉”

1974年4月,距离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交付海军服役的日子还有4个月时间。然而,我国从来没有管理和使用舰船核反应堆的经验。当时组建的核潜艇艇员队中,核反应堆操纵员没有一个大学生,他们只经过短暂的核反应堆知识的培训和核潜艇陆上模式反应堆的实践。核潜艇在工厂试验试航时,有研究所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保驾护航。核潜艇一旦服役,将完全由部队独立操纵管理。为了确保核潜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急需具有高学历的核反应堆操纵员。

就在核潜艇部队需要输入人才的关键时候,李善昌从清华大学毕业。他4年前入学时,听到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胜利下水的消息后,非常振奋,从那时起,就暗暗下决心学成后要到核潜艇部队去。然而,1974年毕业时,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有关领导考虑到他家在天津,离北京较近,加之当时学校缺乏教师,想将他留校任教。但他明确表示:“我是从基层来的,还要回基层,我要上核潜艇。”领导看他决心已定,也就没有再挽留。于是,他如愿以偿地分配到我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到了部队,他没等组织上安排具体工作,就“先下手为强”,恳求把自己分到最危险和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部队领导看他态度如此坚定,为之所动,也为了加强核反应堆运行人员的力量,同意把他分到当时正在进行航行试验的第一艘核潜艇上,担任核反应堆一回路操纵员,负责核反应堆的操纵使用、维护管理。这样,他有幸成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核反应堆操纵岗位的第一个大学生。

毕业分手时,我为他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早嫌清华围墙小,喜飞园外战海角。举目浪高水冲天,憧憬血热志不老。”

二、不怕苦和累的“拼命三郎”

1974年4月的一天。李善昌赶到核潜艇试验试航基地码头,迎接试航凯旋的第一艘核潜艇(舷号“1701”,后改为“401”)。当核潜艇缓缓靠向码头时,他第一次看到核潜艇的雄伟身躯,一想到从今以后将成为核潜艇的艇员,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亲手操纵核反应堆,则激动不已,更坚定了要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

从此,他秉承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刻苦提升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学习。他几乎背下了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总图、参数和使用维修说明书,掌握了各系统和设备的功用、结构、布局、使用方法,为实际操作核反应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核潜艇停靠码头时,不值班的艇员住在陆地的宽敞宿舍,值班员则在艇上值勤,实行24小时换班制度。初来乍到,一切都是生疏的,时间也是宝贵的,他分秒必争,主动提出替别人值班,利用在艇上连续值班的机会,熟悉反应堆一回路系统设备、阀门的布置和走向,以及反应堆运行中的各种工况。他还抓住技术人员和工人上艇工作的机会,虚心向他们请教。他认为,自己虽然是1968年入伍的老兵,但与先上艇的同志相比,自己就是个新兵。在他的勤奋和努力之下,几个月后,就可以在操纵员岗位独立值更了。他上艇才一年多,就荣获了第一个三等功。在《立功受奖证书》上写着:“在试航中,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模范作用好,工作突出。”

中国首艘核潜艇上的“拼命三郎”李善昌

1988年,李善昌(左2)在核潜艇反应堆控制台前留影。

1976年,401号核潜艇修船期间,李善昌主动承担了反应堆堆舱底部的除锈和涂漆工作,这是一个又脏又累又危险的活儿,反应堆舱不但有放射性,而且反应堆舱专用油漆的毒性更大,在封闭的环境里他虽然戴着防毒面具,但是长间在里面工作,很难完全阻挡油漆的毒性,加上空气不流通和劳累过度等多重因素,他昏倒在反应堆舱的舱底,幸亏被艇上的安全巡视员及时发现,赶紧呼叫其他战友把他从舱里抬到艇外呼吸新鲜空气。当他清醒后,又坚持返回反应堆舱继续工作。大家说他简直就是“拼命三郎”。

他为了保证进入反应堆堆舱人员的安全,还与工厂联手设计了可移动可拆装的码头洗澡间……。由于成绩突出,在核潜艇部队再一次荣立三等功。

1986年他在海军潜艇学院因参加陆上核动力训练模拟器研制工作获得第三个三等功。在获奖证书中写着:“在科研工作中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为保证台屏的生产、设计、安装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创造了条件,因工作需要,长期在外奔波,节省了20多万元的生产经费和大量劳力……”。

李善昌把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还获得“核潜艇自能源冷启动运行研究”项目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核潜艇低频电源装置研究”“放射源区测量装置的改进提高”等4项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可谓是“智勇双全”、成果累累。

他调到海军装备技术部核潜艇办公室后,分管第一代核潜艇的改进提高和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发工作,参与总装备部和海军高层的核潜艇工作决策意见。

三、不惜命的父子军人

李善昌的父亲是一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战士,曾被评为“模范指挥员”,因作战勇敢,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共负伤7次,有一块弹片嵌在骨缝里终生未取出来,生前被评定为三等乙级残疾军人。

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萌生了长大要像父亲一样当个保卫国家的英雄,并继承了父亲的品德和性格,见义勇为,不怕苦,不怕死,遇有困难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都会挺身而出。记得上大学时,有一次他看到一位不善水性的同学在游泳中出现危险,他第一个跃入水中去解救。还有一次,学校班车发生交通事故,又是他,不顾一切的抱起血淋淋的伤者,直奔医院。甚至有次外出,他为了适应将来在核潜艇上的生死考验,居然坐在悬崖边上锻炼胆量和勇气,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可见,他在核潜艇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坚强是刻在骨头里的,是与生俱来的。在核潜艇部队服役期间,面对核反应堆放射性的威胁,面对核潜艇海上试验训练中的危险,他像他的父亲一样,永远以战斗员的姿态冲在前,绝不退缩。由于长期体力透支和核潜艇上放射性、有毒有害气体的恶劣环境对他的损害,积劳成疾,不幸患了肺癌等多种疾病,一片肺叶被切除,评定为8级残疾军人。

他们父子两代军人都为革命身残,父亲为了建立新中国而负伤,儿子为了保卫新中国而致残。这种红色血脉的传承,体现的是两代军人英勇顽强、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

李善昌由我国首艘攻击型核潜艇核动力岗位的首个大学生军士长逐步成长为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第一个核动力操纵长;后来担任过海军潜艇学院教官、海军装备技术部核潜艇办公室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核动力专家组专家、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军用核技术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副秘书长等,成为军内的知名核潜艇专家;退休后被聘为中国核潜艇精神研究会顾问。

中国首艘核潜艇上的“拼命三郎”李善昌

李善昌的“人生感言”的照片。

2018年8月8日,他在按着红手印的“人生感言”中写道:“……我曾伴随核潜艇深海‘五洋捉鳖’、发射导弹‘九天揽月’,我尽其所能,今生无悔。”他用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核潜艇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在晚年继续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核潜艇精神。相信他的父亲在九泉之下如果有知,也一定会为儿子点个大大的“赞”!

中国首艘核潜艇上的“拼命三郎”李善昌

2023年12月12日,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工作会后的合影,左起:张强副秘书长、陈安生顾问、姜应东顾问、苏光顾问、魏兰副主任、林农副主任、丁锋副主任、严德忠顾问、李善昌顾问、杨连新顾问、张学亮顾问、沈汝纯顾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5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