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为何如此上瘾?

作者:安宁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2022-01-12 2560

不久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专门致函4省区,要求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严禁“一刀切”、“滥问责”。本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坚决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交通专班不得擅自层层加码、搞“一刀切”。

为何各部门在部署工作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要求抵制“一刀切”的工作方式?

“一刀切”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病”。毋庸讳言,一些单位和部门之所以热衷于“一刀切”,是因为这个方法最“好用”:动脑最少、动手最少,而且风险小、成本低。

“一刀切”为何如此上瘾?

他们看似“忠于政策”、“严格落实”,打着“落实上级指示”的旗号,却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所谓“文件指示精神”,摆出一副“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执行政策雷厉风行的架势。只图完成任务,却不去真正吃透政策,工作压力传导到末端,常常只剩下压力而没有“工作”,落地的实际效果不佳,甚至是南辕北辙。

归根结底,“一刀切”的根源在于个别领导干部失掉了应有的立场、宗旨和方法:丢掉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遇事不愿“扛起责任”,选择“无责任转发”,更是选择把转发当落实;执行政策明明可以多一些人性化考量,却为推卸责任,故意设置重重关卡。

“一刀切”为何如此上瘾?

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客观条件,一律采取程式化、机械化、简单化的工作做法,其实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懒政、怠政的表现。不仅会使政策大打折扣,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还会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伤害党群关系、损害党的执政基础。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对一些地方只管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提出严厉批评。在讲话中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一刀切”为何如此上瘾?

习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就是要求我们“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既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要注意工作方法,把政策落实落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并不是一件不可实现的难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时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的郑维山就大胆组织三千余人白天潜伏在敌军眼皮子底下。为了防止暴露,他要求部队认真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比如“咳嗽怎么办,睡觉打呼噜怎么办,大小便怎么办,蚊虫叮咬怎么办,敌人打冷枪怎么办”等等,并逐一研究具体对策。最终成功完成潜伏作战任务,一连夺取敌军4个阵地,毙伤俘敌2.8万余人。

近期,广受群众好评的“无锡火车站特设无健康码通道”、“浙江为近400名滞留考研生从全国调卷”、“某地卫健委为待产孕妇协调医院”,这一系列人性化举措也都是很好的证明:我们的干部是有能力将工作做好、做细的。

治理的核心永远都是人,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治理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在推行政策时,除了按章办事之外还需要“有人情味”的政策关怀,只有“有人情味”才能有温度,只有政策有温度才能产生真正的力度。惟其如此,活力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的百年大党,才能风华正茂、永葆生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1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