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

作者:公茂虹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10-11 835

 伟大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

 公茂虹

伟大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

毛泽东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人,在中华民族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勋,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比较完整地提出新中国梦想是在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探索,是毛泽东新中国梦想的进一步展开。研究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对于从理论上弄清楚中国梦的理论来源和深刻内涵,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基于中华民族的政治觉醒

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各阶级阶层梦想的扬弃和发展。毛泽东从诞生到投身革命时期一直生活在中华民族更加深重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上下求索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解放伟大梦想的历史时期。毛泽东从思想理论上完整地表述和提出新中国的梦想尽管是在20世纪40年代,但这一梦想是在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仁人志士抱持的梦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特别是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继承辛亥革命形成的政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把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历史高峰。

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是对中共二大政治主张的具体展开。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国的梦想破灭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出的梦想。这个梦想首先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奋斗目标的继承,同时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梦想。经过长期的探索,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具体而准确的描述。毛泽东不仅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梦想,而且对这一梦想进行了理论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这就完整地清晰地表达了毛泽东的中国梦。这一梦想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华儿女竭力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和寻求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

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梦想与以往各阶级阶层的梦想最大的不同,在于从根本上揭示了实现这一梦想不是基于各阶级阶层的孤军奋战,而是基于中华民族的政治觉醒。近代以来各阶级阶层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梦想,但这些梦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站在各自立场上提出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没有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意志。历史表明,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实现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梦想凝聚,形成中华民族寻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整体性主体自觉,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目标理想和意志,十分急迫地摆在中华儿女面前。

把各阶级阶层的梦想提升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梦想层面、转化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现实力量需要什么样的前提,对于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觉醒。“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这种幼稚的梦想的幻灭,意味着中华民族真正意识到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胜利,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和团结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以及“平等待我之民族”以暴力革命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暴力统治,这就是中华民族政治上的觉醒。

中华民族政治上的觉醒,标志着中华民族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基于中国国情、团结一致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梦想的开始。这一觉醒最初表现在进入20世纪的头20年间,特别是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之中。具体来说,在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并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概念,这一概念既借用了西方对单一民族进行描述的“民族”概念,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每一个成员既属于单一民族又属于整体性的中华民族的复合型民族的表达,使中华民族成为独特的典型的复合型民族。这种中华民族整体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初步完成,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以全民族的力量思考和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从此,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开始实现由分散向凝聚、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广泛共识。这种思想意识在实践层面的表现,是自觉接受俄国革命的影响,走武装革命的道路,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政治觉醒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外来侵略者进行战略决战的历史格局。1945年,毛泽东对中华民族政治觉醒的表达,是对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思想意识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描述。中华民族的政治觉醒,是毛泽东提出新中国梦想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思想基础。

毛泽东提出的基于中华民族政治觉醒的新中国梦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内容,指引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了独立和解放,并为建设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二、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内涵

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目标的探索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40年代。具体看,早期的表达比较抽象,中期不断完善并提出实现框架、步骤等,后期着力探讨实现形式及制度安排,临近全国解放时为新中国梦想变为现实做了大量制度性准备。

毛泽东开始探索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内涵,大致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到《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期间。毛泽东较多使用新中国这一提法是在1937年8月撰写的《矛盾论》中,“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同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提纲中提出,“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目标是实现独立、解放、自由、平等、幸福等。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系统阐述未来社会理想的重要文献,深含着对未来社会理想的憧憬和规划。“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追求的是政治自由、经济繁荣、文化文明先进等核心价值目标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内涵。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富强、民主、统一纳入新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中,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从中共七大到新中国成立,由于形势的快速变化,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内涵的表述虽有些变化和不同,但基调一直没有偏离七大提出的核心价值目标。《论联合政府》报告不仅第一次把富强作为新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而且重点论述了富强与其他价值的关系、实现富强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方式。毛泽东认为,只有首先实现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目标,为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创造政治条件,然后才能通过发展工业,实现国家富强。中共七大特别强调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提出了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国的奋斗目标,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建设定下了最初的基调。毛泽东关于富强的价值追求与近代洋务运动求富求强的梦想遥相呼应,接续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富强的梦想。尽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还没有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但工业化、农业近代化实际上表达了现代化目标的最初意蕴。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重点考虑了如何实现新中国梦想的核心价值。1949年6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国家,即国体问题。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明,新中国是一个人民共和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毛泽东设计的新中国的蓝图。

伟大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

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核心价值目标的探索和描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解放后中国社会的理想。这种理想主要包括以下鲜明特色。一是指明了未来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价值方向。自由、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平等、幸福、文明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规定着新中国的具体内涵,决定着新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这些价值理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始终秉持的天下太平、大同世界等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新中国梦想包含着未来社会分两步走的基本发展路径。第一步实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价值目标的探索和描述,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总结的结晶,蕴含着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和新生活的热切追求和美好向往。从实践层面说,这些核心价值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的已经完成,譬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其他的还处于理想状态、理念形态和思想认识层面,具象的新中国正是从这些美好的理想中走来。

三、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根本主题

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根本主题。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价值目标上是按照20世纪40年代确立和完善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进行的;在建设方向上主要是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实现富强的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并存的情况下,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选择的是苏联的模式;在具体路径上主要经历了向苏联学习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综合创新,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经验、开辟了历史道路。

向苏联学习工业化是实现新中国梦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思路。1949 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按照中共七大的基本精神,提出了在革命胜利后,把我国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并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究竟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把中国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简明的回答。这就是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国后再次强调了向苏联学习。直到1957年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正是在苏联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华民族通过苏联式的现代化建设新中国、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开始。

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从向苏联学习现代化建设遇到挫折之后开始的,毛泽东对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探索的内容同样属于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范畴。1956年,毛泽东开始重新审视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问题。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一条自己的建设道路。1958年6月,毛泽东在对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作的批示中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1956年开始,毛泽东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从理论方面来看,这一探索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探索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生存发展的意义,提出中华民族要对世界做出贡献。二是探索实现国家富强、实现工业化,需要多长时间,提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三是探索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四是探索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建设路经,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对实现新中国梦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迪。

作者单位: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1
4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