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

作者:张少义 来源:经济日报 2019-05-29 360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

张少义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力更生”。他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亿万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辉煌成就,是自力更生的史诗。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拼搏,齐心合力、砥砺奋斗。

自力更生贯穿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一次次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彰显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自力更生体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是群众史观原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革命建设成就,归根结底是依靠自己的人民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这是自力更生精神的核心。二是内外因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也需要内外因两个条件。自力更生就是强调事物的内因。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将“自力更生”同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客观分析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赋予这一精神以新的内涵。这就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革命建设事业,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其核心要义是自信、自立、自强,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奋发图强把握自己的命运,艰苦奋斗办好自己的事情。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作自力更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力更生”。他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现在,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自力更生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同时,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之多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力更生”显得尤为重要。决不能将其仅仅看作革命年代和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手段,而是要将其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长久之计,作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用时代发展要求加以审视,以强烈忧患意识加以警醒,以改革创新加以提升,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其一,必须具有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警醒。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靠“搭便车”实现发展,靠自己才靠得住。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其二,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化危为机的智慧。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当今世界,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已构筑起自力更生的“根基”。以往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国力增强了,仍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当前,我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把握机遇、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其三,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行动。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肩负起历史重任,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必须付诸行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致富贵在立志,“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激活内生动力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我们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生活。上下同欲者胜。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面对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一棒接着一棒跑、跑出好成绩。

自力更生铺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厚底气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传承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方能为实现中国梦铺垫雄厚的底气。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不仅要将自力更生精神自觉继承和发扬下去,而且应当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第一,扫除“等靠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力更生,绝不是不讲条件、不讲科学、不讲规律,盲目简单地蛮干乱干,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内部产生变革的动力和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号召: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惟有充分发挥亿万中华儿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持续不断地推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第二,破除“悲观”“迷信”,着力增强自信心。

自力更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源泉。

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而要巩固这一成就并在此基点之上取得新的突破,仍然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国有丰沛的人力资源、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是我们自力更生的最大优势。我们有勤劳智慧的人民,特别是有党的正确领导,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以更昂扬的姿态、更饱满的热情,坚持实干兴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三,杜绝“照抄”“照搬”,切实提升创造力。

自力更生,不仅强调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而且注重创新精神的激发,重视新科技对社会历史的重大推动作用。这既是自力更生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今中国发展不断突破瓶颈的关键。

照抄照搬,容易造成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被动局面。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但是,离开了独立自主这个根本出发点,科技交流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变成对外国的盲目崇拜,把学习变成单纯的模仿;就会使自己的国家永远跟在别的国家后面,丧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第四,去除“自大”“迷失”,筑牢安全防线。

自力更生,绝不是要倡导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拒绝融入世界市场。自力更生具有开放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明确的是,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主动做出的决策和行动,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也不是为了符合某些人鼓噪的西方理论、观点,更不能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不能削足适履、邯郸学步。同时,对外开放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崇洋媚外,更不是“全盘西化”,其原则应是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避免失措、失策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自力更生,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此,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