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经典传递崇高

作者:梁秋冬 来源:解放军报 2018-05-11 2406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经典传递崇高

梁秋冬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经典传递崇高

前段时间,我接到藏族学员格兰措从遥远的中蒙边境寄来的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您还好吗?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毕业快一年了,自去年7月从学校一别,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望您,您近来可好?工作上一切都还顺心吗?我一直牵挂着您。毕业后我被分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还记得要离校的那天,我忍不住抱着老师您哭了,因为我不舍得和您分别,也因为我将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感到迷茫……

读着格兰措的来信,在感慨之余,我仿佛又看到了她毕业离校时孤单而坚韧的背影,想起那首经典藏族民歌《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和她那空旷辽阔、高亢明亮的歌声。

啊!喜马拉雅山啊再高也有顶啊

雅鲁藏布江啊再长也有源啊

藏族人民再苦啊

再苦也有边啊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啊

……

格兰措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学员。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同样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因,我对她多了一份关注和严格要求。在我担任教学的班上,像格兰措这样的战士学员其实不少。在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下,我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去引领他们,让他们学有所成,将来毕业后更适应部队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

两年的学习期间,格兰措没有让我失望,她始终品学兼优,真诚质朴,毕业论文也完成得非常优秀,尤其是在毕业时的战士音乐会上,她演唱的藏族民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格兰措在战士音乐会上演唱的就是经典藏族民歌《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说起这首歌,还有一个插曲。此前,我无意中听一位战友讲到一段经历。他说,有一次他到西藏下部队,当天晚上驻地联欢。在团部简陋的礼堂里,有一名藏族女战士用藏语演唱了一首歌,歌曲缠绵而深情、辽阔而明亮,听得他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多年来让他一直难以忘怀。是一首什么样的歌能让一个人听了一次就如此感动而念念不忘?好奇驱使着我问他歌曲的名字,他说不上来。我让他哼一下曲调给我听,听了两句歌曲的开头后,我便知道这首歌曲是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藏族经典民歌《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这是一首歌颂党、歌颂民族团结、歌颂人民军队的经典革命老歌。歌曲表现了西藏广大翻身农奴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它也是1963年拍摄的电影《农奴》的插曲。

这首歌的感染力如此强,是有原因的。西藏和平解放前,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占西藏总人口95%的农奴被当作农奴主的私有财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劳作在高原,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稍不如农奴主的意就会被鞭打,甚至挖眼睛和挑脚筋,惨不忍睹!他们常年伏在地上为农奴主服务,被农奴主踩在脚下做上马上轿的脚垫子,腰杆甚至从来没有直起来过。是和平解放为西藏带来了光明,使百万农奴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藏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过程中,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因此,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经典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藏族歌舞《毛主席,祝您万寿无疆》等,《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亦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这些歌曲满怀深情地赞美西藏的新生,赞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给西藏人民的新生活。

后来,我将这首歌布置给格兰措来演唱。当我第一次把这首歌曲的故事以及背景讲给她听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眼角的泪水,感受到她的心灵受到的触动。那一刻,我感受很深:我班上的学员大都是90后的年轻人,面对像格兰措这样的90后学员,除了教他们唱歌,我还应该多向他们讲述历史,讲解民族文化,让他们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因为只有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旋律,才能传递经典,而一首经典歌曲既是音乐的传承,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情谊的传承,更是激励他们热爱边疆扎根边防的重要动力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崇高。优秀的音乐作品除了能让人感觉到优美动听以外,更能生发出一种崇高感。正是这些人们百唱不厌、代代相传的经典歌曲,让广大基层官兵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格兰措在信里说,现在她已经很好地适应了部队环境,也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所学来为部队文化建设作贡献!虽然驻地离城市很远,但茫茫沙漠中,天是那么蓝,胡杨树是那么茁壮!她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让我欣慰的是,除了参与单位歌咏活动的组织工作以外,格兰措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单位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军民共建晚会上,她又唱了自己的家乡民歌《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是啊,很多像格兰措一样的学员们,他们满怀激情,他们是部队基层文化的火种,他们用自己的情怀、修养、责任、担当,像星星之火一样,燎原在广袤的祖国边疆,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一首首新时代的华彩乐章。我为他们祝福,更为他们自豪!

作者小记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经典传递崇高
 

梁秋冬,壮族,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讲师,担任《部队歌咏活动的组织》等课程教学。利用业余时间,曾多次深入边疆地区采集优秀民歌,收集整理了很多珍贵的少数民族民歌资料,发表《民歌——我们如何安放的灵魂之声》等文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