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梦:世界大同+共产主义

作者:前 叔 来源:法眼通 2017-12-14 3254

钱学森之梦:世界大同+共产主义

  

钱学森之梦:世界大同+共产主义

内容简介:钱学森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钱老对“两弹一星”的巨大贡献为世人所熟悉,但其后半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和贡献却鲜为人知。对此,他曾谈道,“这些开创性的、全新的观点与理念,它们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我对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钱学森“世界大同+ 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关于全球趋势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章,对钱学森一系列重大科学构想作了系统总结和创造性阐发,通过对“世界社会”“政治一体化”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凝练出作者称之为“钱学森六段论”“全球双层结构”的基础理论成果,归纳出中华文明的“天下”→“大一统”→“大同”集体精神“原型”、集体心理图谱等重要观点。从大战略的视域观察人类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对世界政治一体化及其演进方式、基本途径等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勾绘出清晰的中长期图景。

推荐书评

新的视觉、新的认识和发展,给人启迪,值得细细品味。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亚平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高、深、广、新。这样看来,共产主义真的可以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启超之子 梁思礼

我个人认为,钱学森同志是新中国的爱因斯坦。他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很值得人们关注、学习和研究。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李慎明

钱学森的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思想弥足珍贵。本专著新颖独到的探析,值得关心天下大事和世界发展趋势的人士品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程恩富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发钱学森的创新理念,并提出了"钱学森六段论""全球社会双层结构”等具有基础理论创新价值的认识和观点,很有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 糜振玉

《缔造大同》文集展示了共产主义绝非只是人类伟大思想的理论推导和浩瀚历史上远望星空的理想,而是可以通过世界社会的现实演化路径得以推动实现的世界大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倡导人类命运共问体并身体力行的中国,在一定意义上佐证了追求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趋势。由此我想应该充分肯定作者在本书中所进行的努力探索。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孔丹

这是真正的创新,很难得。以一个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是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思路、新构想;全球双层结构又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认知框架,这为未来的全球政治一体化描绘出新的路径和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 何新

弘扬大道,是为大书!("大道"即《礼记》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书即道济天下之书,而非雕虫小技之辈。根据这个标准,《缔造大同》当之无愧。)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 《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     刘润为

钱学森院士从系统科学思想出发,提出任一社会或国家都是开放的特殊复杂巨系统,即社会系统,并将社会系统与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形态概念相结合,又提出了"世界社会形态"这一新概念和新思想。这就为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和一种新的方法,它所体现的是系统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本书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701所研究员、著名系统科学家 于景元

于熟悉处发现未知,以恭虔心抚触灵魂;随博爱扣问世界轨迹,扬万言铺展未来画卷;融东四思想,志一代楷模。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周作宇

《缔造大同》具有人类集体心理上的重要意义。这源自天下一大一统一大同作为一条延绵连续的精神血脉对个体、族群、国家、世界具有的归属力量。这条长河连接、融合中华大地上的华夷诸族,从夏、商、周、秦到汉、唐、宋、辽、金、元、明、清,到社会主义中国以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历史,继承、延续过去并穿越死亡传给下一代。这条联系连接不朽。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副总裁 林弋

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环境污染……问题是有增无减,危害严重。唯有缔造大同,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作者对人类社会归宿的阐释,视域独特,论述深刻,颇具穿透力。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  孙学玉

《缔造大同》是中国近代以来,或许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超越各类幻想、空想,超越种种想象与理念,第一次在基础理论和大战略层面明确回答“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何以可行、如何实现的著作;也是世界秩序巨变、不确定性剧增的大转折时代,第一部把中华古老大同理想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融为一体,清晰揭示人类未来命运走向的战略著作。

——《战略与政策(要报)》

 

❉本文为《缔造大同——钱学森“世界大同+共产主义”理想新论》序言,作者高永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口述钱学森工程”负责人。

一部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有重要创新的作品

/高永中

2017新年伊始,在面向全球未来的展望中,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令人瞩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明确提出,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号召“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1月下旬,习主席在达沃斯世界论坛、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在2月的国家安全座谈会上又强调,“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

这些重大主张和举措,如果站在跨越时空的一个视角上来看,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当前的人类文明发展似乎已进入一个新的枢轴时期。国际竞争中综合对抗加剧,大国战略博弈日趋激烈,文明的冲突与交融无所不在,全球格局的不确定性凸显;我国国家与社会面貌近40年来发生历史性变化,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关键阶段,“中国道路”需要更为开阔的视界和思路。习主席的主张既为巩固维护我国长远利益,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寻求的一种持久和平、公正合理、全球共治的全球治理新机制指明了方向,对大规模社会变革中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理论创造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

李曦恒同志《缔造大同——钱学森“世界大同+共产主义”理想新论》一书的出版,可谓应时而生、应需而生,为回应、回答这个时代一系列基础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令人欣喜、令人深思、令人振奋。

我从小崇拜钱学森,敬仰钱学森。近几年,出于职责所在,也出于对钱学森的崇拜和敬仰,我工作所在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起,组织开展了“中共党史史料征集——口述钱学森工程”,继而开展了“群星灿烂——口述钱学森拓展工程”,取得丰硕成果。组织推动这项工作,使我有机会对钱学森的生平、业绩、思想、人格和他的卓越贡献、历史地位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由衷地认为,钱学森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在当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钱学森享有崇高的地位。钱学森的思想和成就是世界级的,钱学森的贡献和影响是世界性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永远是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钱学森走了,但他的精神和思想还活着,不但活着,而且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放射着真理的光芒。

《缔造大同——钱学森“世界大同+共产主义”理想新论》就是方兴未艾的钱学森研究中很有分量的成果。

概括起来,本书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努力呈现时代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第一次枢轴时期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先贤大哲在文明初创时期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18、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年代,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形成的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诉求的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了人类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迈进的理论清醒与历史自觉。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大转折中,创造一种新的全球文明、世界精神,创造一种人类社会新的共同价值,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声音和要求。

本书的“世界大同+共产主义”、“全球双层结构”等重要思想,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天下”—“大一统”—“大同”精神脉络、精神追求的凝练与扬弃,又体现了全球治理、全球法、科学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思潮与趋向。尤其是针对当下逆全球化现象集中爆发,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的局势,作者提出“倒退中隐含了进步”,深入剖析旧秩序坍塌、新秩序重建的历史轨迹,把全球变迁、中国崛起以及TPP、全球法等专业研究同对历史整体结构的认知有机契合,展现出创建一种以新的全球意识为主要价值取向,反映大转型时代特点的理论架构的努力。

第二,对基础理论有重要探索。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种“彻底”、“能说服人”的理论一般是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事物发展规律最根本的理论,它不但是客观、全面、深入认识世界的知识基础,而且是信仰信念、凝聚力形成和保持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少数人理想信念动摇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理论未能够及时地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合理解释,未能对未来前景给予具体的揭示。比如,过去的“哲学贫困”、“姓社姓资”问题,近年新的“左右之争”,以及长期存在的“共产主义渺茫论”,等等。

这些理论上未获得解释、解决的问题,不时地困扰着我们。

通过对“历史五段论”的批判性发展,对钱学森“世界社会”、“政治一体化”等思想的深入挖掘,以及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至今四个历史时期的最高目标、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梳理分析,本书凝练出一套作者称之为“钱学森六段论”的基础理论成果,为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视角。如对“过渡时期”给予更清晰的界定,对全球的“时代性质”提出研判要求,对“时代主题”提出新的思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形态提出新的理论定位,以及为全球化走向提出预景框架等。这些探索,带来了新认知、新观念,有助于促进应用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发展。

第三,理论创新的特点突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本书的主要创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角度创新。无论是钱学森晚年的思考,还是“天下—大一统—大同”理念体系,或是中长期国际形势演变,或是很具体的“双层货币”理论等,都是前人没有选择过的角度。二是研究领域创新。本书开辟了新的重要研究领域,如世界社会论、全球社会结构、全球社会主义前景等。由于属于基础理论范畴,其创新自然地涵盖广泛的领域。三是研究素材创新。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许多前人未运用过的素材,如钱学森后半生的论文、书信、谈话,或者虽然前人有所涉及,但运用方向不同的素材,如全球公司、新商人法、“天下”理念、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四是研究方法创新。如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情报分析与形势分析相结合,以及多学科交叉、综合协同的研究方法。五是研究结果创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理论,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新观点、对“历史五段论”的新划分;又如已被验证的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等重大事件。这些成果没有一个是人云亦云的。钱学森曾经指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应该说,本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富有战略远见。

1)把世界作为一个战略系统工程来研究。按照钱学森“世界系统工程”思想,想要“科学地改造世界”,根本前提是提出科学的总目标,明确所处的历史阶段,正确判断所处时代的性质与特征,认识整个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矛盾,进而提出实现总体目标的基本路线、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本书重点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将之扩展为“世界大同+共产主义”,从全球趋势角度,赋予这一重大问题新的丰富内涵。这使最高社会理想作为国家战略总目标,在理论上展现出时代性、现实性、可预测性,让人看到了希望。

2)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战略分析框架。如果说世界历史要勾画的是长卷的江山万里图,那么绘制这幅图景的基础理论与战略研究,所需要的不仅是内容、细节上的完备,更是结构、布局上的有机整体。本书通过对“世界社会”的时代性质、发展阶段、基本途径与演变方式的分析,通过对历史上世界帝国、国际金融危机、单一世界货币、美国国家战略、全球资本势力等多角度的观察,提出并尝试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是共产主义”以及“怎样实现共产主义”。作者从大战略的视域来理解人类社会的现状与未来,以一种普通民众都能够看见的方式,比较清晰地描绘出世界与中国的长期图景。

3)为党和国家中长期规划提供新视域。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今后五年,按照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就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将实现。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未来,如何进行总体设计,如何从更高的站位、更全面的视域、更长远的眼光进行思考谋划,本书提供了前瞻性参考。一是为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每次党代会都对形势作出重要判断。如党的十六大判断是“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判断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十八大判断是“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形势研判为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基本依据。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之下更基础、更深层次的问题作出了再认识、再判断,其新理解、新认识,无疑将有助于准确研判形势。二是为长远战略设计提出战略方向。本书始终把“世界大同+共产主义”作为核心主题,将视线投放到50年后的全球格局中进行预判。在这个过程中,尽力廓清历史趋势,基于现实合理想象,并把推进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顶层战略设计作为促成天下形势之变的关键。这种前瞻思考世界大势、前瞻思考文明走向、前瞻思考民族复兴以及前瞻思考重大战略问题的思想活动,我想最终可能会带来一种跨越式的、非线性发展的新思路。

最后,我觉得本书可贵之处还在于,除了前述探索创新,还是一种试图体现人类主观意志对未来施以影响的努力。在中华民族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的历史上,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论证“天下归一”的合理性,明确指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公开统一的战略目标,取得道义和政治上的优势,争取各方拥护支持,在历代统一大业实施者身上具有共性。就全球而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建立,每到世界性乱局之后,全球层面上便会呈现一种创造永久和平秩序的共同意愿。但迄今为止,民族国家林立、全球两极分化带来的种族仇恨与文明冲突,贫穷、饥饿、疾病以及血腥的暴力、杀戮仍然在人类世界中延绵弥漫。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要长久地巩固和维护我国国家与民众利益,终将有赖于世界各国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全球新秩序。

这个全球新秩序,显然不是1%对99%的新型全球资本帝国。我们希望它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公正、民主,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全球社会主义大同新世界。作者为此作了战略性前瞻和基于理性分析的预测。按其观点,百年之内,21世纪下半叶,世界将能看到“大同”的曙光。对此,我抱以乐观的态度和期待。

我赞成“世界大同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相类似,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多数人将之视为一个远景、一个遥远的未来……实际上是与不能想象和不能确定其未来的实现方式、具体形式和实现途径有直接关系”这个观点。试想,如果“世界大同共产主义”被定义清楚、解释清楚,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发展途径和演进方式被阐释、刻画清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获得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更高级的共产主义将不再是想象与期待。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同时,“历史是勇敢者的创造”。我深信,人类一定会走向世界大同,人类已经在走向世界大同。

2017年3月

作者简介:李曦恒,1973年生于云南。原中国国际战略与政策评估中心首席战略顾问,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原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原特邀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学术咨询委员。另著有《国家战略》(第一卷)、《证入生命的永恒》(即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1
5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