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文明区,开创扶贫新格局

作者:徐仁立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6-08-28 2049

摘要:革命老区是一个以政治标准划分的人文地理概念,约占国土半数以上区域,因多种原因依然处于相对穷困的状态。要实现革命老区经济文化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老区精神为灵魂,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发展绿色科技、低碳循环经济为途径,以干部轮换、对口支援和发展应用型技术教育与培训为支撑,以改善扶贫基金管理、设立国家绿色发展银行为资金保障,以打破行政壁垒、尽早出台全国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为推力,以强调发展的积极扶贫策略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后盾,以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低碳城镇化为目标,实现革命老区向改革新区的战略转变,开创积极扶贫新格局;并作为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探求振兴老区之路。如何把拾遗补漏的消极扶贫转变成为强调发展的积极扶贫,就成为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对于有效振兴老区经济,实现区域、城乡平衡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

(一)革命老区概况

革命老区是一个按照一定政治标准划分的人文地理概念,具体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创建了井冈山、中央等17块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创建了陕甘宁、晋察冀等18块抗日根据地,在解放战争前期开辟了大片解放区和游击区,形成了今天的革命老区。革命老区遍布全国大陆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年上报材料统计,全国有老区乡镇18995个,涉及1389个县(市、区、旗),占全国总县(市、旗、区)数48.5%;后逐步认定、增加,现涉及1555个县(旗、市、区),约占全国区县总数的54.4%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极大贡献,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老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土壤和根基,老区积淀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至今仍然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当年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以崭新的面貌,一度曾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先进区域,是革命青年向往和投奔的圣地。

(二)革命老区发展现状

建国以来,老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因种种原因老区至今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落后之区域。在全国1555个老区县中有310个国定贫困县,占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的52.45%,再加上省扶贫困县,贫困县数量几乎占整个老区县的一半左右。我国东、中、西不同省份老区具有几个共同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贫困现象较为严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与全国发展差距呈现拉大态势;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流行。可以说革命老区已经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最为薄弱之环节。制约老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缺乏统一、有效的发展规划;地方财政薄弱,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人口居住分散,城镇化进程缓慢;产业形不成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滞后;国家资金投入过于分散,难以发挥集中带动的经济效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市场经济发展不够;老区广大农村更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十分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习近平同志更是经常深入老区考察,做出一系列指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让他们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之后,先后出台了陕甘宁、中央苏区、大别山、左右江等一系列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完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必将推出全国性的革命老区发展战略规划

二、开拓创新,实现革命老区向改革新区的跨越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角度决定高度。因此,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依托老区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开创积极扶贫的新格局。

(一)以老区精神为灵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老区人民革命斗争过程中,培育、形成了宝贵的老区精神。即坚定信念,不屈不饶;依靠群众,真心为民;爱党爱军,拥政爱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老区人民当年发扬这种精神,使得老区一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成为有志气青年向往、投奔的圣地。今天进行老区建设,更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以增强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老区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务真,开拓创新。过去闹革命,老区人民坚持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建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革命根据地。后来相当一个时期淡忘了老区精神,形成了“观念越陈旧经济越落后,经济越落后观念越陈旧”的不良循环。正如清人袁枚有云:“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这就要解放思想,改革陈规陋习,克服“等、靠、要”的思维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外引内联,依托老区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迎头赶超,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使革命老区再成为有志青年向往、投奔的改革新区

(二)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且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过度消耗资源和深度环境污染的代价。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按生态系统规律引导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合理国家发展布局和国土规划。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教育,使全体公民以生态价值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铸造绿色科技体系,实现科技的生态价值取向;要把绿色科技引入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革命老区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更多的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受工业文明污染小,是我国广袤国土上必不可少的绿色氧吧。在全国、尤其是革命老区实施绿色科技,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落后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地广人散;而老区普遍经济落后,财力有限;老区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老区发展等一大障碍。因此,国家有必要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和国家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根据实际条件与需要,建立“铁、公、机”立体交通体系。筑巢引凤,使之成为成为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驿站。

(四)以发展绿色科技、低碳循环经济为途径

革命老区大多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产业体系,转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老区具有先天优势和后发优势。绿色科技既包括治沙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医疗技术等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也包括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制开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等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技术;当前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为基础的医学、制药、农业等高科技和围绕农、林、牧及其产品的育种、种植、保护、提取、加工等方面的传统生物科技已成为绿色科技的主体。作为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要求在发展农业、牧业、冶金、建筑、化工、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科学技术时,要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生态学意义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环境问题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发展低碳产业,也要对老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即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升级,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等。要结合各地区实际,重点建设和发展能源保障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实施一批种植项目,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完善流通市场网络,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和培育老区镇、村发展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当前老区发展以红色旅游为引领、融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经济,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带动资源流动与组合的强劲力量。在此过程中,也要倡导、践行绿色旅游理念。

(五)以干部轮换、对口支援和发展应用型技术教育与培训为支撑

老区发展战略确定以后,干部队伍与人才问题就成为制约发展的两大瓶颈。当年根据地风清气正,吸引了大批人才投奔,这对改变当地人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起过巨大作用。现在老区缺乏吸引力,人才外流、人走室空较为普遍。破解这一难题就要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实施相关优惠政策。

干部队伍建设是老区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的落后状态,使得少数本土干部土皇帝、山大王思想和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因而要有效的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干部交流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脱贫攻坚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防止发生走过场、走秀、镀金等形式主义等问题,使老区成为培养、锻炼各级干部的必修的实践课堂。

要进行社会动员,把富裕地区的市、县、镇、村动员和组织起来,与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县、镇、村“一对一”对口挂钩扶贫。对口支援,包括干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要让发达地区、企事业单位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参与帮扶活动中来,并让其得到相应回报。

要进一步改善老区基础教育软硬件建设,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设希望学校,形成各地支援老区教育的公益、志愿活动氛围和机制;要加强职业教育,规划建设一批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强老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带动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转移要进一步加强老区高等教育改革,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精神产品生产特点管理学校;要依托于当地优势资源,以当地发展需要为导向,形成相关学科群,如蔬花卉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工程、环保工程、食品制药专业等,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六)以改善扶贫基金管理、设立国家绿色发展银行为资金保障

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落后,财力十分有限。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大力支持,设立涉农扶贫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是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扶贫基金在实际操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使用不当、监管不力、效果不显、甚至出现不少腐败等问题。这种单纯输血而非造血的做法显然不能适应新情况。因此,应根据新的条件和情况,改革国家扶贫基金管理和运行机制,尝试创建国家绿色发展银行,用于扶持绿色科技运用、低碳经济发展及当地土特产经济规模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带动原居民脱贫致富,防止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救济方式。绿色发展银行即便是政策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非盈利银行一样,也要借鉴商业银行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以打破行政壁垒、尽早出台全国性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为推力

革命根据地多建立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革命力量雄厚、横跨数省数县行政区划的“三不管”地带,也是当今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因此,革命老区振兴要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区域协作,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打破行政分割、建设统一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大胆探索,增强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力。革命老区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行政分割严重,大大阻碍大市场的形成,以及要素资源按照市场原则的合理配置。一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到位,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软环境,就可以有效激活其体制机制的“后发优势”,释放更大等改革红利和更高的边际效益。设立跨行政区划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管委会,赋予相应责权利,实现政策共享共用推进建立统一市场,加强区域性能源资源互助,加快发展区域性商品、产权交易和人力资源市场, 加强科技资源、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社会保险对接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老区共同富裕。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推出全国性的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将成为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八)以强调发展的积极扶贫策略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后盾

要使扶贫工作取得更好效果,就要改变以往那种拾遗补漏的“输血”、“救济”的消极扶贫策略与方式,实施积极的扶贫策略,即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社会保障办法在确保零散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教育、培训扶贫、用工扶贫、扶持发展具有带动效应的规模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必要的并村移民政策等多管齐下,确保扶贫收到长久而非一时之实效。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优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尤其是要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互补,减少无钱治病或因病返贫情况发生。

(九)以富有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低碳城镇化建设为目标

实现革命老区发展的战略转变,实现老区经济文化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就是要实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明、富足的改革新区。城镇化是老区发展必由之路,但要按照低碳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的加强规划与建设低碳化城镇和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试行工作;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城市,到低碳新区、低碳中国,再现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并作为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

(作者:百色学院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广西工作委员会主任,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4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