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差点险些夭折的共富村,兼说小岗人或许也是无辜的

作者:秦 明 来源:子夜呐喊 2021-01-15 2862

又一个差点险些夭折的共富村,兼说小岗人或许也是无辜的

 

秦  明

  2021年1月9日《人民政协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王宏甲、萧雨林同志撰写的文章《共同富裕,一个村庄的信仰与坚守——贾家庄乡村振兴启示录》。  

又一个差点险些夭折的共富村,兼说小岗人或许也是无辜的

  2016年11月,王宏甲撰写并出版了《塘约道路》一书,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贵州塘约村在遭遇重大洪涝灾害以后,重走集体化道路、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

  而这次,王宏甲同志为我们介绍的有一个共同富裕的典型山西汾阳贾家庄,则更像是另一个南街村。

  从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到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贾家庄在人民公社时代就已经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功的典范,早在50年代,就已经是与西沟村(出了郭玉恩、李顺达、申纪兰三位全国劳模)齐名的先进村;60年代贾家庄人自己动手研制农业机械,被表彰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70年代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再次受到国家表彰。  

又一个差点险些夭折的共富村,兼说小岗人或许也是无辜的

  解放前,到处是盐碱、湿泽、荒滩的贾家庄自然条件恶劣,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1952年春,贾家庄农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初级生产合作社,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集体化奋斗道路,靠“一百把镢头闹革命”,开始了长达23年的治水改碱工程,硬是把近3000亩盐碱地变成了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  

又一个差点险些夭折的共富村,兼说小岗人或许也是无辜的

  70年代末,农业包产到户开始在全国实行。到了1983年,汾阳县318个行政村几乎都已经“土地下户”,贾家庄摇身一变成了政治落后村。县里、乡里的书记轮流到贾家庄做工作,逼着贾家庄分田单干。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邢利民对领导说,“我下不了手。你们把我撤了吧,选新的村支书来分。”就这样,在全体村民的抵制下,贾家庄的村集体经济最终保住了。

  当时上面的政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致富,邢利民和村支部副书记合办了一家塑料厂。从1983年到1985年,那些先富起来的不是村干部,就是能人。邢利民算了一笔账,那些收入最低的农户和村干部的收入竟相差8倍之多。群众的非议让邢利民陷入了沉思,他从太原到了北京,再到河南,参观了那些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回程的火车上,邢利民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无比虔诚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共同富裕。

  回到贾家庄,邢利民召开了支部会,带头把自己手里的厂子上交给了村集体;在动员党员干部捐出个人企业后,贾家庄就成立了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确立了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用滚雪球的方式,先后创办了20多个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由最初50万元发展到5000多万元。随后,贾家庄又通过建立特种水泥厂,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又一个差点险些夭折的共富村,兼说小岗人或许也是无辜的

  在贾家庄村史馆里有一座汉白玉毛主席坐像,身后是一面铜墙,代表着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在一个“人间正道私有化”的时代,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成了支撑邢利民和贾家庄人继续前行的精神支柱和信仰。

  比很多靠着“老人”才能勉力支撑的集体村更加令人欣慰的是,贾家庄村的两委班子,出了村党委书记和主任,是清一色的“80后”;而村党委书记邢万里是1978年出生,村主任范玖深是1979年出生。1959年的老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一幕竟然在贾家庄出现了。

  如果不是1983年贾家庄人抵制住了单干风和上级压力,如果不是1986年邢利民主动放弃了先富路,贾家庄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恐怕同今天山西众多还需要扶贫的村别无二致吧?邢利民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又是一个“幸运”的人,笔者十几年前在北京延庆的农村做社会调查,就曾了解到,有一位老支书因抵制分田,在84年以贪污罪下马,幸亏邢利民没有这样的遭遇。

  说起这段痛苦的过往,很多人都会骂小岗人“自私、懒惰”,可这全是他们的错吗?没有好的带头人、没有好的村领导集体,恐怕才是小岗村在人民公社时代靠吃国家救济粮度日的根本原因。毛主席说,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该检讨的是谁?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小岗如今总算脱贫了,但脱贫靠的却是小岗的集体经济,而不是年年下派的“财神爷”。累死在岗位上的沈浩,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带领小岗人去南街村和大寨参观……

  2020年12月毛主席诞辰127周年之际,小岗村的党员竟然组团到湖南韶山祭拜毛主席,还向他老人家敬献花篮: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兜兜转转四十多年,当小岗人也要由衷地喊出“毛主席万岁”的时候,就是要拨开乌云、重见“红太阳”的时刻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4
0
0
2
11
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