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作者:国家记忆 来源:CCTV国家记忆 2022-12-01 671

194812月,平津战役刚打响,中央军委已开始考虑北平解放后的一系列问题,并制定了接管城市的政策。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接管的几百座大小城市的工作经验,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约法八章》,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各项政策。

01

194812月中旬,中共中央任命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北平市委副书记、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统一领导北平的接管工作。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在西柏坡,毛泽东一见到前来领受任务的彭真和叶剑英就满怀期望地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达到像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

尽管前线战事紧张,毛泽东还是就北平接管等问题专门做出指示。彭真、叶剑英当即表示: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完成好这次接管任务。

最终,中央军委选择了第41军。进城接管防务时,第41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北平市民展现出一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仁义之师的风范,圆满完成了进驻北平接管警备的任务。

北平的和平解放与和平接管为全国尚待解放的城市做出了示范。

严明的纪律、严整的作风,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随着战争形势变化,纪律教育越发成为制胜的关键。

02

194898日,西柏坡中央大院一排长长的土坯房里,中共中央领导人悉数到场。这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解放战争夺取全面胜利的各方面工作,同时着重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九月会议确立的政治规矩顺应了新的阶段对党的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为全党进一步集中力量、团结一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关键的制度基础。

19493月,原本平静的西柏坡变得热闹起来。2月中旬开始,从各地区、各战场赶来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党政军首长们陆陆续续抵达西柏坡。

35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会议开始后,毛泽东首先做报告。

毛泽东郑重地告诫同志们: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毛泽东这番意味深长的讲话,与四年前一场载入史册的窑洞对有关。

19457月,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当谈及历史周期率时,黄炎培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黄炎培所说的历史周期率,引发了毛泽东的共鸣,他坦诚地回答说: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七届二中全会上,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刻,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窑洞对的延续与发展,是对窑洞之问的历史性作答。

1949313日,历时八天的七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大国蓝图。毛泽东满怀激情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新中国,正从西柏坡向我们走来。

03

323日凌晨,毛泽东像往常一样批阅完最后一批文件后,站在窗前眺望夜空。这是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最后一夜。再过几小时,中共中央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在他的案头,仍摆放着延安时就仔细读过的《甲申三百年祭》。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五年前,重庆《新华日报》以连载的方式刊登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史学论述是为总结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历史教训而撰写的。一经问世,便引发各界关注。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当时,蒋介石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后非常不快,认为文章含沙射影。

而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非常赞赏这篇史学论述,认为它的内容对已取得很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专门指示《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要求大家阅读学习。

19493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的日子。在即将启程的时刻,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及格,不要退回来啊。毛泽东挥起大手,郑重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李庆安

西柏坡纪念馆原副馆长

在延安时期我们还只是一个革命党,军队还不到100万。到了西柏坡,要掌握全国政权,要进大城市了,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这时毛泽东提出不做李自成。我们赶考一个好成绩,这不仅仅是理论思考,变成了一个实践课题,我们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有可能当第二个李自成。

下午二时许,一个由11辆中小吉普、10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告别西柏坡,踏上了非同寻常的赶考之路。

19477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到19493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的621天,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凸显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集中体现了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西柏坡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2
0
4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