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抗美援朝究竟“高”在哪里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1-10-13 983

抗美援朝究竟“高”在哪里

张志坤

张志坤:抗美援朝究竟“高”在哪里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铭刻史册的伟大胜利,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享用它的战略收获与精神遗产。对于这场战争,刚刚立国不久的新中国干得十分高明,这已经成为基本的结论与认知,因为不高明就不可能赢得辉煌的胜利,简单不怕死并不是赢得成功的充分条件,勇于流血牺牲对任何斗争而言都完全必要,但仅仅这样也并非就意味着胜利,还需要有各方面高明高超的举措办法。

  那么抗美援朝究竟“高”在哪里呢?

  一、战略水平高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最高级的政治斗争方式,来不得半点感情用事,必须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在这方面,毛泽东主席及其所率领的战略团队堪称是典范,其战略水平简直可以说碾压对手。具体表现在:

  一是决策能力强、主动占先机

  朝鲜战争刚爆发不久,毛主席就预见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与深刻性。8月5日,他下令组建东北边防军,调准备攻台的总指挥粟裕担任新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司令,把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十三兵团调到中朝边境地区待命。这是后来中国能迅速出兵朝鲜的关键一招。而这个时候的形势是,朝鲜金日成的大军已经把美韩军队压缩到釜山三角地带,全世界都在等着看美军即将被赶下大海、赶出朝鲜半岛的惨状。后来,当美国侵略军刚刚逼近鸭绿江边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迅速出兵,在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充分发挥中国军队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丰富的优势,对给侵略者来一个一击必杀,以最快的速度扭转了战场形势。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磨磨蹭蹭,等美国大兵站稳脚跟,在鸭绿江边排兵布阵都搞妥当了,这个时候中国再出兵,那就等于是一脚踢在铁板上,哪里还有什么“雄赳赳、气昂昂”了呢?

  二是谋略策略妙,三招定乾坤

  第一招: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方面针对中国的第一个反应是大陆可能要进攻台湾,因而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宣布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并公开向全世界宣告,如果中共敢渡海侵犯台湾,他就要将台湾海峡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屠场。任何人不妨设想,如果真是这样,大陆在台湾海峡发动进攻的话,台湾海峡即便不是屠场,也恰恰中了美国人的圈套。但毛主席是何等样人,他下令暂停解放台湾的行动,调主持攻台的粟裕北上,准备同美国侵略者做陆上较量,这一招扬长避短、十分高明;

  第二招:中国出兵朝鲜,苏联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拉他们下场。通过与斯大林反复协商,苏联答应出动空军,提供空中掩护,这对于保障中国的战略安全,使朝鲜战争成为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十分重要,因为苏联在事实上参战,这就使得美国任何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把战争扩大为核战争的企图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一招借力打力、妙到毫巅;

  第三招: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抗美援朝”师出有名,名义是“志愿军”,从法理上讲,不属于国家行为,不是正规武装力量,而是志愿者(其实,连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都说自己不志愿),这其中留有充分的政治余地和可观的战略弹性空间。对方是所谓的“联合国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我们是所谓的“志愿军”,彼此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其实质就是中美之间的战争。中美之间的战争以这样的形式在第三方的国土上开打,应该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妙不可言。

  对比之下,作为对手的美国,号称世界头号大国,其战略决策判断能力则相形见绌。一是对中国的战略动向完全失去掌握,不了解中国大军北上及前出到鸭绿江等一系列重要军事动向;二是不相信中国真敢出兵朝鲜,甚至当志愿军发起战斗行动之后,麦克阿瑟还声称只有少数一些志愿人员;三是根本不知道中国军队战斗力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支勇敢而富有战斗力的军队盲目蔑视,不知天高地厚。如此拙劣的战略判断与决策,直接后果就是向鸭绿江进军等于一头扎进陷阱,“圣诞节攻势”变成了“圣诞节大逃亡”。

  二、战场水平高

  任何伟大的战略设计都要在具体的战场上来实现,战场上打不赢,再高明的战略策略也形同虚设,也将变为乌有。从抗美援朝的实际军事行动看,中国军队战场的驾驭能力与水平十分高明,具有高超的战争艺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事艺术高,牢牢掌握主动权

  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争中任何时候都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如果被敌人牵住鼻子,变成被动应对,那结果一定十分糟糕。毛主席对此历来高度重视,指导朝鲜战争也是这样。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哺育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从来都积极遂行战斗行动,无论是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期间的运动战,还是战争中期战线上的拉锯战、坑道战、反绞杀战、反细菌生物战,还是后期的战术战役反击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都始终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场指挥臻于军事艺术的顶峰,都能做到制人而非制于人。

  二是勇敢精神强,作战经验丰富

  勇气是战争的第一要素,缺少奋斗牺牲精神,什么事都做不起来,更不用说赢得战争与战斗的胜利。英勇的志愿军对气势汹汹的美军毫无畏惧,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特长,发挥久经沙场富有战斗经验的优势,用各种办法给美军以杀伤,极大地削弱和降低美军的火力与空中优势,以致于出现了“夜晚属于中国人”的说法,每当听到中国阵地上冲锋号响起,对面的美军都要胆战心惊、犹如大难临头一般。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的勇敢气势与战斗意志始终居美军之上,这一点,甚至连美军高级将领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三是边打边改善,实现伟大成长

  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简直没法同美军相比,如果进行基本逻辑下军事对比的话,相差如此巨大的两支武装力量根本无法展开对等的战斗,中国一个军的火炮装备数量甚至还比不上美军一个师,至于弹药投送量则更不可同日而语了,甚至直到阵地战的时候,中美两方的弹药射击之比还是19:1的惊人比例,即中方每发射一发炮弹,美国方面就要有19炮弹发回敬。因此,尽一切可能改善武器装备,无疑就成了志愿军遂行战场战斗头等重要的大事。

  志愿军在战斗中实现了伟大的成长。陆军边打边建,大量部队换装了新式武器,实现统一的制式装备,炮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到战争后期,志愿军在局部战场上已经能够获得火力优势,金城反击战炮火密度已经超过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特别是志愿军空军,从原来根本一名不文,到后来在朝鲜的天空一鸣惊人,迅速成长为强大的空中作战力量,令敌人刮目相看。如此伟大而光辉的战斗里成长,也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做得到。

  作为志愿军对手的美军,不能不说,这也是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刚刚经受了二战硝烟的洗礼,大多数指挥官及众多骨干老兵都曾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作战,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如果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话,就凭这一点,他们就能轻松取胜。事实上当时许多人就是这样看,当中国出兵的消息传到西方,战地新闻记者们闻风而动,他们都挺抓紧,因为他们之间都疯传,如果赶到战场的时间晚一点儿的话,战争可能就结束了,就捞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新闻了。

  结果战争不但足足打了三年,而且还以美国被打回三八线而告结束。相比于志愿军,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乏善可陈,尽管人人都知道他们占尽各种优势,但相比于志愿军,还是勇气不足、意志不够,用我们的评价就是“钢多气少”。从纯粹军事角度看,美军在这场战争中其指挥水平一般,战场技术也没有多少创新,什么喧嚣一时的“磁性战术”、“范弗里特弹药量”、“空中绞杀战”之类,可能对别人管用,但在志愿军面前都归于失灵失败了。

  三、斗争艺术高

  斗争要讲究艺术,无论是战略斗争还是军事斗争都是这样,都不能一味蛮干。战争为政治服务,这是战争的基本法则,这一法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中国将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斗争同国内肃清亲美势力反对崇美恐美的斗争紧密结合,将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紧密结合,谱写了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上下掀起支援志愿军、控诉美国侵略者的高潮,国内国外两条战线齐头并进,使这场军事上的胜利弘扬升华成为中国人民的政治胜利与精神胜利,收获了最大成果与最高效益。

  斗争艺术性客观地要求必须把坚决斗争同必要的妥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既要做到坚决斗争,将敌人打狠打疼,同时又要机动灵活,做必要的迂回和妥协,抗美援朝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对美斗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一是边打边谈、灵活斗争

  1950年10月志愿军出兵参战,短时间内就将美国侵略者赶到了三八线以南,侵略者遭受沉重的打击。但他们不甘心失败,又卷土重来、大举反攻,力图重新夺取朝鲜战争的主动权。他们的努力失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较量,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联合国军再也拱不动了,他们意识到,仅仅靠打已经找不到出路,于是发出了和谈的呼吁。

  中国很快接受了敌人提出的和谈请求,至此以后,朝鲜战争进入外交谈判与战场较量双线进行的时期,由一个战场变成了两个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我们以打促和、以和备打,边打边谈、灵活斗争,取得军事与外交的双重胜利。在谈判期间,一批又一批国内部队开赴朝鲜,接受现代化战争的锻炼洗礼,战场练兵、轮训轮战,中国武装力量越打越强、越战越勇。从谈判开始到谈判结束,战线日渐向敌方纵深推进,无论是战场上的军事天平,还是谈判桌上的外交天平,都在向我方倾斜,最后是敌人不得不发出签署停战协议的请求。

  二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中美在朝鲜直接交手较量,意味着两国之间斗争必将走向深化、长期化,两国高层对此都心知肚明。但眼下这场战争又必须尽快结束,尤其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不宜久拖,而应尽早结束,以便使新生共和国的工作重心转到国内事务上来,转到国家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上来,这就要求必须将斗争做阶段性的了结,这就是斗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考验中国的斗争智慧与斗争艺术。

  当此之时,相关方面对于达成停战协议持消极甚至破坏的态度,苏联方面有人希望志愿军大举进攻,再次谋求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朝鲜方面也有人怀有这样的期望,而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甚至公开反对停战,叫嚣要单独北上,等等。在如此复杂的战略背景下,正确确定中国在朝鲜的战略目标变得极其关键。如果将目标设定为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一则美国侵略者不可能接受,一定要死磕到底,二则以当时中国的力量事实上也不够,甚至还可能把整个中国拖累进去。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就将出现严重而可怕的失误。把朝鲜战争局限在朝鲜半岛,局限为抗美援朝层面,是中国空前巨大的战略成功(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2009年文章《中美之间的下一场战争》),标志着中国战略斗争艺术达到一个顶峰。

  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自此以后,美国在战略上对新生的共和国十分畏惧,轻易不敢越雷池一步。记得约翰逊总统在回忆录里曾经说,他的将军们在讨论越南战争的时候,狂言要把越南炸回石器时代,约翰逊说,我们固然可以把他们炸回石器时代,可是如果中国出兵怎么办?一问之下,在场的将军们全都哑口无言了。约翰逊还坚定地说,即使轰炸距离中越边界三十公里的一个厕所,也得经过他的批准。可见抗美援朝之后中国的战略威慑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的综合战略实力就能同美国不相上下了。事实上中国的实力同美国相比还差得很远,霸权当局所惧怕的,是中国领导者高超的战略智慧,指挥员的战场经验与经验,一线士兵的战斗勇气与水平,这些东西在朝鲜战场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证实,这才是这正的威慑。其中,成份比重最大的,还是中国领导者十分高明的战略指导、斗争策略与艺术,有这样的战略指导摆在那里,将令让一切有觊觎之心者对中国蹑足侧目、不敢正视。所谓一头狮子即便率领一群绵羊,也是不可轻侮的力量。今天的中国比当年抗美援朝面临的挑战更大,更需要从当年这场空前的战略杰作中汲取智慧和勇气,达到更高的战略水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2
0
0
6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