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 | “若有敌人再来犯,我还能杀他两个!”

作者:佚名 来源:参考消息 2020-09-13 653

抗美援朝70周年 | “若有敌人再来犯,我还能杀他两个!”

原文刊载于《参考消息》2020年9月11日特别报道版,原标题: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5)|上甘岭,最难的是几天几夜没水喝——记志愿军老战士郭平友

“若有敌人再来犯,我还能杀他两个!”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提起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烽火岁月,94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郭平友豪情不减当年。

“差一点整个右肩就完了”

从长津湖之战、汉江战役、上甘岭战役,再到金城战役,郭平友历经战火淬炼。提及往事,战争的残酷如在眼前。

“那时我所在的部队是主要战斗力。当时正是冬天,那天天刚亮,我钻出猫耳洞,观察敌军动向,忽然一件东西擦着我的右肩砸在脚边,把我的棉衣袖筒划了一条大口子。我弯腰把那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片三寸多长的弹片,还烫手哩!我想,好险!算我命大。要是再往左一寸,我的整个右肩就完了。”这段历险老人百讲不厌。

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还要面对后勤补给的困难,而坑道坚守最难的就是没水喝。

据老人介绍,有几天,由于敌军封锁得太严,后方送不上水来,坑道里的战友几天几夜喝不到水。为了沾沾湿气,同志们把衣服脱光了,光着身子,胸部紧紧贴着岩壁,沾一点湿气。

“我记得有一次,指挥所附近有一个小坑,里面有岩壁上渗下来的少量水,其中大量是小便和伤员身上流下的血,渴极了的时候,连长让同志们轮流喝一小口。”

老人回忆说,虽然那液体又腥又臭,一闻就恶心,但为了维持生命,保存战斗力,还得咬着牙喝下去。

“你们现在看老电影《上甘岭》中,战士们出坑道打水被敌人机枪封锁扫射而牺牲,这些都不是虚构的,我亲身经历过。”老人表示,战场上条件艰苦,能坚持下来,凭的就是心中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抗美援朝70周年 | “若有敌人再来犯,我还能杀他两个!”▲朝鲜战争结束后郭平友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牙掉了也不能让通讯中断”

通讯是连接前线与指挥部的关键,对于部队指挥作战来说至关重要,而郭平友就是一名话务兵。

为保持通讯线路的畅通,郭平友先后七次冒着战火,顶着空中不时飞来的炮弹穿梭于战场之中维修线路。

老人说:“有时候,子弹就在我头顶飞过,但是也不能停啊。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

“已经记不得通讯电线被切断多少次了,反正到了最后,线路长度过短无法接续。那怎么办呢?当时我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通讯中断啊!有一次,我就用牙齿咬住电线,让线路连接来维持通讯畅通,一直到交战结束。”说到这里,老人的语气充满自豪。

据老人的儿子介绍,战争结束后,父亲一直跟他们讲,我们比别人弱,但是在战争中,除了赢我们没有退路。别说一口牙了,他就是舍了命,也不能让通讯中断。

“战争结束后,我父亲牙齿松动,掉了三颗牙。当年的极寒天气,也让他落下了风湿关节炎的病根。”据老人的儿子说,父亲总是感慨,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能见到这么美好、强大的祖国,算是福气好的。

老人说,他出身贫寒,早年饱尝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是共产党带领他翻身闹革命。因此,只要是祖国有需要,只要是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他没有什么舍不下的。

抗美援朝70周年 | “若有敌人再来犯,我还能杀他两个!”▲郭平友近照(陈凡靖 摄)

在哪里都是建设祖国

战争结束,英雄凯旋,老兵们终于可以稍稍享受一下胜利的喜悦。但这个时候,郭平友并没有选择留在他奉献了青春的部队,而是决定回家乡务农。

战友们劝他说:“你做什么事情都冲在前面,怎么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反而要退居二线了呢,在部队享受胜利的果实不好吗?”

但郭平友坚持,正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而且现在国家也已经走向了和平,全国上下百废待兴,自己才要回到家乡务农,从最基础的地方为祖国贡献一己之力。

“我希望回归平常生活,而且我喜欢种地。”郭平友说,在哪里不是建设祖国呢?

老人的小儿子郭伟军说,很多人都评价自己的父亲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自己也觉得父亲放着好日子不过,这么多年依旧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有点“冒傻气”。但多年后,同样成为军人的他理解了父亲的选择。

一晃多年,曾经血气方刚的战士变成了耄耋老人。虽然芳华已逝,但英雄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从未凉去。

年初,在听到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后,郭平友老人耍起了“小孩子气”,94岁高龄的他吵着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可以在小区门口协助社区和政府排查外来人员,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流逝的是时间,留下的是军人本色,与一颗永不褪色的赤胆忠心。

人物简介

郭平友,1926年7月出生,祖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1948年8月,郭平友参军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426团,1950年进入朝鲜战场,担任话务兵,于上甘岭战役中荣获三等功。战争结束后,郭平友解甲归田,成为一名农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8
0
0
1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