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就是强盗,无法开脱——评有关鸦片战争的几种谬论

作者:侯中军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3期 2020-09-11 812

强盗就是强盗,无法开脱

——评有关鸦片战争的几种谬论

侯中军

近代中国的落后决不意味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合理的、正义的。侵略就是侵略、强盗就是强盗;弱小不代表应该被欺凌,弱肉强食不是历史正义!

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对这一影响近代中国如此深远的事件,一些人却恶意传播一些错误观点,对此不可不辨。

有人说,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激怒了英国人,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因为此前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两次来华,未能说服中国打开大门,导致英国逐步走向以武力强迫开埠的道路。然而,问题是,英国要什么样的“开放”?

英国从18 世纪60 年代起开启工业革命进程,用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到18 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了使用蒸汽动力的新式纺织工厂。随后,蒸汽机被应用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进入19 世纪后,英国工业急速发展,开辟新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也就成了英国资本家的强烈愿望,殖民扩张成为潮流。当时英国已基本占领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对中国西南边疆和东南沿海形成包围之势。

此时的中国尚处于康乾盛世,是世界上的富足大国。据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 年》中估计,1820 年中国GDP 约占世界总量的32.9%,即使是在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 年,中国GDP 在世界总量中仍占20% 以上。然而,当时中国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已远远落后于欧洲。若清政府对英国完全开放中国市场,就意味着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先进工业技术将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传统农业技术。此种前提下的完全开放,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只会沦为被掠夺的对象。因此,清政府选择一口通商,某种程度上是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自然反应,这一点无可厚非,难道要变成殖民地、对英国听之任之才能避免战争吗?

还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 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其实,鸦片贸易只是一个导火线。从长时段来考察,英国发动战争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

1637 年,英国商船到达广州,开启了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18 世纪以后,中英两国贸易主要在广州进行。在这一时期,英国一直处于严重的逆差。1775——1795 年,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入货物总值为3150万两白银,从中国输出的货物总值为5660 万两白银,逆差达2510 万两白银。当以经济、外交手段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失败后,英国开始以鸦片贸易为手段。到鸦片战争前,英国通过鸦片贸易不但实现了贸易平衡,而且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在1837——1838 年的中英贸易中,中方逆差达到249 万英镑。

强盗就是强盗,无法开脱——评有关鸦片战争的几种谬论

晚清,鸦片泛滥成灾,烟馆林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吸食鸦片。图为英国画家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于1843 年出版的版画《鸦片烟鬼》 鸦片战争博物馆/ 供图

鸦片贸易虽然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但仅通过鸦片贸易无法打开广大的中国市场,也无法满足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根本需求。随着产能的扩大,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需要向中国倾销棉毛纺织品。1834年后,英国政府派出驻华商务监督管理在华英商,英国资本家及相关利益集团不断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一劳永逸地解决对华贸易问题。对华发动战争的舆论逐步形成。由于英商刻意违反中方禁令,林则徐羁押不服从禁令的商人,扣押英方代表,厉行禁烟。消息传回英国后,对华发动战争论者认为,可以借机堂而皇之地采取军事行动,迫使清政府开放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鸦片战争以前的百余年里,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打开中国市场,具体要求是打破广州一口通商制度及行商垄断贸易体制。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1843 年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及领事裁判权等。1845 年中英订立《上海租地章程》,英国取得了在租地内建造房屋、经营贸易等特权。1854 年订立《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英法美三国取得租界的行政管理权。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步沦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得益于欧风美雨。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引进确实始于1842 年以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但以后的历史证明,中国并未因此走上富强的道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本国商品倾销地和资源掠夺地,而非发展中国经济。

强盗就是强盗,无法开脱——评有关鸦片战争的几种谬论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向道光帝奏报销烟过程,道光帝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图为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39 年7 月5 日)“林则徐等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丧失去了独立自主,外国人在华经商、游历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享有优惠税率,而且是片面的协定关税,中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由列强操控。因此,进口商品得以在中国倾销,而中国商品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价格竞争力,这一恶性循环造成中国日益贫弱。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是,中国海关也被外国人掌控。1854 年,英、美、法三国夺取了江海关行政管理权,英国人赫德更是出任海关总税务司一职长达半个世纪。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是以国家日益贫弱为代价的,中国综合国力与列强的实际差距日益扩大。某一种工业产品或门类的兴起,并不能扭转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趋势,单个或几个口岸的畸形兴盛,也无法改变整体没落的大势。这种局部、相对的发展背后,是整体、绝对实力的日益萎缩,这也正是列强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真正目的所在。究其根本,列强是为了掠夺中国的经济和资源而来,只是在这种掠夺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部分工业技术的发展。比如,为了将中国各地的原料运到港口而铺设铁路,为了及时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市场信息而建设邮电系统,等等。铁路的铺设及电线的架设固然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表现,但其背景及效用却是需要人们辨明和反思的。

概言之,近代中国的落后决不意味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合理的、正义的。侵略就是侵略、强盗就是强盗;弱小不代表应该被欺凌,弱肉强食不是历史正义!

(作者:侯中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2
7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