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屏创建模范抗日根据地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0-02-09 361

 

周建屏创建模范抗日根据地

周建屏(1892-1938),原名宗尧,字兴唐、兴堂,曾用名子炎,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1927年8月1日,周建屏率部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被派往闽浙赣苏区担任军事指挥,与方志敏、邵式平等合作,打下景德镇等多处要地,屡次击败国民党军。1930年9月,周建屏所部被扩编为红十军,周任军长。1933年初,红十军被调往中央苏区,整编成为红十一军,周建屏继续担任军长。10月,红军整编后,周建屏担任红十九师师长,后又调任独立红二十四师师长,长征开始后,率部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1935年,周建屏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抢救,次年伤愈后赴延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建屏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率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役。11月,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他和政委刘道生到滹沱河两岸开辟晋察冀的平山、盂县地区。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周建屏带来了一个教导营,开进平山县的洪子店。在这里,教导营组成若干个工作队,深入敌后各个村庄去发动、组织群众。周建屏亲自带一个工作队,自称“班长”,配合地方领导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

周建屏采取了许多措施支持群众的斗争,使全区的减租减息工作顺利进行。四分区彻底改造了原有的村、乡政权,选举成立了村公所和各级政权机构,军队一面用战斗保卫民主政权,一面帮助人民实行换工互助,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群众参军。

晋察冀军区的成立,形成了对侵占平汉、平绥、同蒲、正太铁路和北平、天津、张家口、太原、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日军的严重威胁。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为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集中2万余人,从1937年11月24日开始,由平汉、平绥、同蒲、正太铁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分八路围攻晋察冀边区,并逐步向腹地推进,企图歼灭或驱逐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部队。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决定采取以游击队袭扰、疲惫和消耗敌人,主力机动歼敌的方针,展开反围攻作战。在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下,周建屏率领第四军分区军民,与其他部队密切配合,利用日军兵力不足、对地形生疏、不敢贸然深入腹地等弱点,采取军民结合、新老部队结合、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结合,以袭击、阻击、伏击等战术手段积极打击进犯日军。主力则避免正面对抗,寻机歼敌一路;游击队则袭击日军后方据点和交通线。12月,第四军分区配合三四四旅部队在清城镇设伏,歼敌300余人。1938年1月22日,周建屏指挥晋察冀军区四军分区部队,汇合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六八九团,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凉山脚下的辛庄至南红岸寨之间地域伏击战中,与井陉、平山来犯日军数千人进行了激烈战斗。战斗持续时间5个多小时,打死打伤日军近1000人,对遏制日军进攻势头,保护和巩固晋察冀军区南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分区军民的抗日热情。作战期间,周建屏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了团结友军抗日,决定调出自己所率部队的粮食、冬衣支援友军;还先后数次派出部队阻击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撤退。

由于周建屏等人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敌人不断“蚕食”“扫荡”的极端困难条件下,滹沱河两岸稻谷丰收,人民得以温饱,因此群众抗日的热情十分高涨,根据地迅速扩大到包括平山、井陉、获鹿、正定、平定、阳泉、寿阳等滹沱河流域十余县。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加八路军,军分区部队迅速壮大,很快就成立起3个区队,各县均组建了游击队,各村的自卫队、儿童团也纷纷组织起来,总兵力达到数万之众,游击战争蓬勃发展。四分区很快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根据地。

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这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八路军优秀将领,终因旧伤复发不治去世。他留下的最后遗言是:“要抗日到底!”(贾晓明)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