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作者:全根先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9-02-10 2088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全 根 先

 

“中流砥柱”作用是谁首先提出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作用的客观评价,又是中华民族十四年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的真实写照。然而,以“中流砥柱”一词来概括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究竟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呢?

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941年5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对党内指示即《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文)中,分析当时极其险恶的国际国内形势,并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应当指出,主席提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形势极其困难、异常严峻之时。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不顾民族大义、抗日大局,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等高级将领壮烈牺牲,奉命北移的新四军由出发时的九千余人,经过七昼夜的奋战,锐减至两千余人。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1941年5月,国民党军队中条山战役惨败,从而给华北抗战造成极为严峻的不利局面。中条山战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对中国抗战形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美国为了尽量避免或推迟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遏制日本侵华同时,亦对日本采取绥靖、妥协政策,1941年初开始与日本进行秘密谈判4月两国达成《日美谅解案》,在日本承认“中国独立”和“从中国领土撤退”等条件下,美国“承认满洲国”,并愿意“据此劝告蒋政权媾和”“与汪政府合并”。1941年4月13日,苏联政府为避免两面受敌,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宣告“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由此可见,毛主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正是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形势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之时。毛主席的指示,既是战斗的号角,又是前进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一,也是领导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一大“法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的最终形成。面对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及无数次的军事围剿,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竭力促成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的形成与巩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民族担当与战略眼光。

 1931 年,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不久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等,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政治立场。在中共满州省委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率先形成。在东满,当王德林的救国军举起抗日旗帜后,党立即派李延禄、周保中等同志加入救国军;杨靖宇、金伯阳等一方面组织南满游击队,一面动员群众帮助当地民众自卫军和义勇军部队;赵尚志来到哈东地区的孙朝阳部义勇军部队开展工作;李兆麟(张寿)曾被派往辽宁义勇军耿继周部队开展活动。

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主要有:第一,党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缔造者,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权;第二,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用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形式联合一切反抗日本侵略者;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武装队伍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又有抗日救国军、义勇军,还有反日山林队、原伪军中的成员等。当然,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斗争中,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随着东北沦陷、华北形势告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不断号召全中国人民紧密团结,以共御外侮。1933年,中国共产党与原西北军领导人冯玉祥合作,建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同年,还与奉命开往福建“剿共”的第十九路军合作抗日反蒋。19358月,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提出要以反日为号召,同一切反日力量实行联合,包括国民党在内。1935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的决议。1936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力争以和平解决,国共两党最终结束十年内战,共赴抗日战场。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服从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领导,放弃自己的苏维埃及其革命标志,把蒋介石看成是民族领袖,并穿上过去敌人的服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并践行中华民族的政治传统,即“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建立的,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7929日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迫切任务》一文中所说:“两党的统一战线宣告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坚决履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中与阎锡山集团在山西结成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一省范围内的率先实现。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华北抗日战场乃至整个中国抗日战场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通过与阎锡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山西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以山西为依托,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为日后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政治路线、军事战略的制定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日双方在军事力量上巨大差距,制定什么样的政治路线、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战略,会直接影响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以至最后的成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表面上实现了政治统一,但是,派系林立,暗流涌动。以蒋介石为首的及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排斥异己,另一方面对日本侵略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不抵抗政策,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根据地的进攻与围剿上。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国民党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则是片面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竭力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与独裁统治。如19384月通过的《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对于发动群众、开展民众运动共同抗日进行了诸多限制。对于中国共产党,则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反动政策,发动皖南事变,不断制造摩擦,直接威胁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续。 

相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所谓全面抗战,就是不仅是政府,不仅是军队,不仅是执政党,而是要举一国之力,举全体中华民族之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投入到捍卫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抗日战争滚滚历史洪流之中。在19378月举行的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总体思路,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向全国人民宣告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方针和政策。193710月,毛泽东在接受英国记者贝特兰采访时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抗日口号是全面的、全民族的对日抗战路线。在这一政治路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抗战爆发的时候起,就将目光投向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将日本侵略者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事实证明,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符合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客观形势,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有力保证。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针对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烧杀抢掠,特别是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内部悲观主义盛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则投敌卖国。在李宗仁所部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之后,在国民党内部甚至在共产党内也出现“速胜论”思想。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l9385月,毛泽东同志对外公开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重要文献。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他明确提出抗日战争将会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一军事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

有人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作战,组织了淞沪、忻口、南京、徐州、武汉等二十余次大的会战,牺牲的人数和高级将领较多,其贡献要远远大于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与新四军。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对于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否认过,相反,一直给予客观肯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蒋介石先生七月十七日在庐山关于抗日的谈话,和他在国防上的许多措施,是值得赞许的。 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2页。)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电影《血战台儿庄》、电视剧《亮剑》等,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对于国民党军队浴血抗战的事迹均有记载和宣传。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抗战,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即已开始,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等优秀党员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或为日寇被捕后英雄就义。其中杨靖宇所领导的抗联部队在完全断绝食物的情况下,仍坚持抗战一年之多,使数十万日军不能顺利入关。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国各地英勇杀敌,所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从日军战斗力配置来看,日军一开始对于装备落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并不放在眼里,按1:10进行战斗配置,在遭屡败绩后改为1:5配置,再改为1:3 ,最后甚至改为1:配置;而日军对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其战斗力配置则是1:10,即以一个连建制的中队或加强中队打会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团,而且鲜遇挫折。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由抗战开始时的5万多人,已发展至50万人;除陕甘宁边区外,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建立了16块抗日根据地,拥有近一亿人口,敌后战场已成日军心腹之患,以至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莅原幸雄在193912月情报主任会议上说:“中国共产党及中共军队是今后华北治安之癌”。(日本防卫厅战史部编:《战史丛书》十八《北支的治安战》(即华北治安战)一,朝云新闻社,1968年版。)

抗日战争后期,尽管日本侵略军战斗力已每况愈下,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仍是不堪一击。如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在美国空军保障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依然被日军打得丢盔弃甲,望风而逃,这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大部及贵州省一部,共约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六千多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之下。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抗日革命根据地,有些地区已开始转入对日寇的局部反攻。1945年,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大反攻,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二十七万余人,攻克城市两百余座;新四军基本肃清长江以北、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的日、伪军。因此,国民党军实际上已丢掉了原来正面战场抗敌主战场地位,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则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取得的军事胜利,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不容贬低。

 

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个人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历史经验,就是永远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人民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正如毛主席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取得事业的成功,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正确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及其规律,保持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战斗意志,带领各族人民朝着宏伟的理想与目标努力奋斗。

今天,我们仍然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尽管没有战争年代所面临的亡国灭种之忧,我们依然要有清醒的国家安全意识。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仍然在采取各种手段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形势不容过分乐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近代以来,文化侵略总是与军事侵略相伴而行。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殖民教育为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教育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其黑手不仅伸向各级各类学校,甚至染指社会教育的各个领域,藉此麻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据伪奉天省1938 年的一份调查,该省所属的奉天、辽阳、鞍山、营口、抚顺、新民等十八个市县,就有日语学校、日语讲习所四十一所。近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在中国落后挨打的形势面前,提出了“汉字不亡,国家必亡”的偏激观点。今天,中国国家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已经举世瞩目,我们不仅要有文化安全意识,更要确立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在看得见的战场上能克敌制胜,还要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争取占得先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全根先
全根先
2
0
0
1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