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作者:李克勤 来源:济学 2019-01-20 641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李克勤

原子弹用导弹打出去,导弹首次成为原子弹的枪,这便是两弹结合试验。相对于单独原子弹爆炸,单独导弹射出而言,这是道器变通之变。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发射了东风二号甲中程弹道导弹,它携带着真实的原子弹弹头飞行900公里,直达目标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为了安全进行两弹结合实验,兰新铁路停运,导弹飞行沿线河西走廊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而酒泉发射中心的发射阵地上也只剩下7个人。

10月27日上午9时导弹成功发射,经过9分多种的飞行,原子弹弹头准确在靶标上空爆炸。

两弹结合试验,比起单独的原子弹,或者导弹试验,其复杂性和风险性,不知要大多少倍。

然而当时的最高决策者,毛主席却表现得挥洒自如,给其他同志不可估量的信心。

毛主席简简单单几句话,道出了两弹结合试验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风险与收获的辩证关系。

他的话,别人一下就懂了,就通了。

这是毛主席道器变通的又一次杰作。

科学实验不能没有风险,从主观愿望上讲,人们都希望万无一失。如何处理冒险与可靠的关系呢?毛主席在我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也就是1966年原子弹导弹结合试验前的谈话,给我们极大启示。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里有这样的镜头: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千万不要小看这这简单的一段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光有主观愿望——万无一失,不准备付出代价,那只能导致裹足不前。因为不冒风险的科学探索,根本就不存在,除非什么都不干。

毛主席举了当年转战陕北的例子。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

临行前,毛主席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以及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并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56天,一个新的全国战略部署在这里酝酿形成。

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万余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兵团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8月,西北野战军连续作战5个月,转战陕北战役结束,胜利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

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

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在陕北的冒险行动,它的意义简直无法估量。

毛主席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的妙论

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许多多的战例和故事,都是我们后来搞建设,如今研究管理的活教材。

我一直特别关注毛主席“勇气文化”的研究,老人家一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而且引领了新中国的探索实践的风气,这是一种文化氛围。

“两弹一星”工程,核潜艇的研制,工农业生产,教育,最后就是“四个现代化”事业,都离不开毛主席的“勇气文化”,这是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格格不入的,更是与官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腐朽思维对立的。

毛主席的勇气文化,将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有机结合,如果说革命精神——“大胆干下去”意味着阳,那么科学态度——“把工作做细了”就是阴,这一阴一阳谓之道。

注意,“大胆干下去”在前,没有这个,就谈不上工作,也就无所谓“把工作做细了”,正如马克思所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两弹是道的器化物,两弹结合试验,就是道器变通之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