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赵立峰 来源:毛泽东研究2018.2 2018-08-02 1956

毛泽东论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赵立峰

毛泽东论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新闻舆论思想,是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的经验总结。今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发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些根本原则和方法,对更好发挥新闻舆论的意识形态阵地作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毛泽东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毛泽东看来,舆论具有强大的力量,特别是报纸等新闻舆论,能够动员革命群众、启发思想觉悟、鼓舞革命斗志,同时又能够起到进行舆论斗争、迷惑阶级敌人、分化敌人力量的作用,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无论在革命还是在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亲自领导并参与新闻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教育、动员、批判和斗争等功能,以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首先,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各项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毛泽东看来,报纸、广播等是党的宣传工具,是党组织、教育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武器。他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延安时期,新闻媒体在推动革命发展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除了一些日常性的指示外,党中央对各地工作的领导指示和大政方针都是通过新华社和《解放日报》来进行传达的。毛泽东在1948年《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无论在革命战争还是国内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政策、群众的利益和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任务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中新闻媒体起到了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而高度重视并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工作中形成的一项优良传统。

其次,新闻舆论战线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942年5月,他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还要有文化的队伍,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毛泽东给予文化战线、文化队伍充分肯定和重要地位,这个战线和队伍当然包括新闻战线和新闻工作者在内。在他看来,开展革命和夺取政权首先要进行“舆论动员”“制造舆论”,这是革命胜利的必要和先行条件,也是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实践证明,利用新闻舆论开展思想教育和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方式。

再次,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是对近代以来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早在幼年时期,毛泽东就深受康有为、梁启超及其他改良派、革命派政治活动家办报的影响,激发了他的革命战争热情。正是受这些影响,毛泽东等党的创始人在党成立之前便积极创办报刊,利用这个武器,宣传革命思想,从事政治斗争。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革命报刊影响下,一大批仁人志士受到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毛泽东等继续加强革命报刊的创办和新闻舆论的引导,通过报刊分析革命形势,引导革命的发展。1925年12月,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政治周报》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出版该报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和生活的幸福。在这里,毛泽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第一次用精粹简练的语言对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阐发。北伐革命的失败使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而首要的在于积极造势、动员人民群众,这是对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

二、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原则和方法的阐释

毛泽东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认识深刻,实践内容丰富,始终贯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性原则,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具有强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概括来讲,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

毛泽东认为,新闻舆论工作不是毫无立场、完全自由的,其最为根本的在于做到增强党性、反映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新闻舆论工作的一条根本原则。增强党性,即党性原则,也就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为党和人民群众工作的立场原则。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其阶级性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反映。

一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首先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针对一些领导机关对报纸等宣传机关放弃领导,造成或听任错误观点广泛流行的现象,毛泽东指出,必须严肃科学地对待党的宣传工作,使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体现党的意志,在政治上与党中央步调一致。为了切实抓好领导人责任,他强调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把报纸看作自己极为重要的武器,利用报纸开展好组织和领导工作,主要领导人要经常抓报刊(通讯社、广播)的领导。他特别要求:“第一书记(其他书记也是一样)要特别注意报纸和刊物,不要躲懒,每人至少要看五份报纸,五份刊物,以资比较,才好改进自己的报纸和刊物。”

二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毛泽东历来反对书生办报,他认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书生。为此,他特别强调:“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新闻工作者要像政治家一样,做到多谋善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要害,并善于运用新闻武器来揭露敌人的阴谋诡计。为了保证新闻报纸的政治方向,他还主张,“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写,或者合作起来做”。在具体实践方面,毛泽东堪称楷模,他不仅善于把握和领导新闻舆论工作,而且还用新华社记者的名义撰写报道、评论,留下了许多新闻宣传的名篇,比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别了,司徒雷登》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爱称毛泽东为“新华社首席记者”,公认他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宣传大师、新闻大家。

三是建设工人阶级又红又专的宣传队伍。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政权巩固和世界形势发展高度提出,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必须要造就一支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宏大新部队,这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伟大任务。他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不仅要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文学家、艺术家,还“要有自己的出色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和记者”。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不能做“传声筒”,而是必须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头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是自由宣传员,而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要学一点。

(二)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党性原则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真话,宣传真理。真实性是新闻舆论的生命,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反映。

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在对敌斗争中,积极宣传胜于雄辩的事实是我们的重要方法。然而,实事求是不是不加修饰地反映、报道,而是要占有事实的总和,“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本来的面貌。毛泽东曾在《怎样办〈时事简报〉》中规定“严禁扯谎”,“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他指出,真正的好记者不能浮在上层领导机关,也不是靠说自己如何重要,而是要深入实际,了解群众需要。1942年3月8日,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的题词中写道,“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脱离群众和实际调查,新闻宣传必然是主观主义的、片面的,不仅不能服务群众,而且会歪曲现实,给人造成误导,给工作造成损失。

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坚持时度效原则。毛泽东认为,要根据形势变化,制定宣传策略,还要把握宣传的火候和尺寸,讲究时度效的原则。解放战争时期,为揭穿和打击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提出要“适时揭露敌人”,“不再是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而是要“强调我军必胜蒋军”,以坚定战胜敌人的信心。解放战争后期掌握城市的管理后,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毛泽东又指出,新闻舆论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新闻宣传要讲时效性,但是也不能没有“旧闻”,甚至还要有“无闻”,这就是追求最佳效果的原则。比如,针对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我们党的报纸上就一字不登,这是“无闻”,是为了杜绝对我们不利和有毒的东西;而《参考消息》则刊登西方官方和报刊骂我们的东西,这就是“种牛痘”,是为了让干部和群众接触“细菌”,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三)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性原则

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就是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性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认识的直接反映,也是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

一是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路线。毛泽东认为,党的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是集体的事业,“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他指出,各个地委、县委,部队的旅、团,都可以办报,把报纸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武器。机关不仅可以办报,还可以办墙报,使办墙报成为组织各机关工作的一种工作方式。据1944年11月间统计,边区的通讯员发展到2000人,其中工农通讯员1100多人,群众性的黑板报运动也开展起来,使办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要有群众观点。

毛泽东指出,做宣传要看对象,要懂得群众的心理,不能无的放矢,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这都是不行的。为了使地方报纸更好地联系群众,毛泽东提出“由近及远”的编排方法,也就是在编排新闻时,应以本地为主,至少占两版多至三版,国内次之,国际又次之,应根据当地人民的需要,否则便是脱离群众,失去地方性的指导意义。此外,报纸还要重视刊登人民来信,给人民来信恰当的处理。

三是强调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

毛泽东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他看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办报,并未真正面向广大工农群众,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分子脱离群众。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办报中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表达群众的意愿和呼声,赞扬群众的历史功绩,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并努力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和语言写作,从而密切党群之间的联系。毛泽东还提倡工农兵写稿,并教育编辑人员不要轻视群众来稿,不要称它们为“豆芽菜”,要帮他们改稿,做工农兵稿件的“理发员”。

(四)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

党的报刊是对干部群众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报刊开展有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内容。“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其一,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批评策略。毛泽东曾指出,在人民内部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人人都有批评的自由和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以理服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但是,针对敌我之间的矛盾,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层面来看,就不可能有“舆论不一律”只能是“舆论一律”,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战斗力量,来揭露和清除各种不良倾向和影响。

其二,要坚持真理,旗帜鲜明,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批评中的党性原则。毛泽东认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的。”如何才能使报纸体现“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提出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即要开展批评,要正确批评,党委要管好批评。在毛泽东看来,开展批评不是压制的、随意的、混乱的,而是有党性、有分寸、有原则、有管理的。此外,毛泽东指出,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要同政治思想上的分歧和错误区别开来,学术问题允许在报纸上进行研究性的讨论。

(五)提倡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风

毛泽东认为文风就是党风、学风,文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党风和学风。他提倡树立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也就是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战斗性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风。

首先,坚决反对并抛弃党八股和教条主义式的文风。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是它们的藏身之地。毛泽东深恶痛绝地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会极大地阻碍革命,要进行彻底的清算。“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种文风的形成,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抽象空洞谈论马克思主义,我们所有工作都要结合中国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同时,他反对写文章时处处引用他本人和别人的话,而应注意搞理论工作,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

其次,好的文章应具有三种性质,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不仅是写作方法问题,更是思想方法和逻辑问题。毛泽东认为,好的文章要有气势,但不是以势吓人,而是靠“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他反对高高在上的做派,主张“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要像鲁迅的作品一样,读来亲切感人,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好的文风要务实,切忌“夸夸其谈”,“禁绝一切空话”,提倡多使用鲜活的话语,“切忌死板、老套”,多报道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事例。

再次,要下功夫学习语言。“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一要学习人民群众丰富的、表现生活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二要学习外国语言中对我们适用的东西、进步的道理、新鲜用语,但要反对硬搬滥用。三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反对使用已经死亡的词汇和典故。毛泽东是语言艺术的大师,他善用古人的语言说明今天的哲理,善用群众通俗的语言表达艰深的真理,善用日常生活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问题,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高屋建瓴,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比如,他用“天天洗脸,天天扫地”来比喻人们需要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清除脸上的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侵蚀,说得通俗易懂。

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原则和方法的思想十分丰富,还包括开展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等等。我们应该看到,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某些具体做法不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也出现过某些偏向,我们既要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体上去理解它,又要把它放到具体的环境中来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此外,周恩来关于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外宣工作思想、刘少奇关于新闻“十字”方针的思想,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是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价值

毋庸讳言,新闻舆论领域已成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把党的新闻舆论提高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对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进行了深入继承和发展。当前,我们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最根本的是要落脚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一,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原则,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自由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新闻媒体都能够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也有个别新闻媒体对待错误舆论思潮不敢发声、亮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暧昧甚至是非不分。有的热衷于宣扬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鼓噪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宣扬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记者是“无冕之王”,不受任何约束。对待这些错误思想认识,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亮剑,予以清除。

一方面,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上,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坚持新闻舆论的党性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二者辩证统一,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好党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性;只有坚持好人民性,才能更好地贯彻党性。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既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要在工作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另一方面,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揭露西方新闻自由观的实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站在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上,坚持用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引导人,做到事实的真实、总体的真实、本质的真实的统一。而西方新闻自由观以抽象的“人性”“理性”作为出发点,鼓吹无条件的、绝对的、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事实上,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舆论,意识形态属性是它的重要属性。“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所谓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从根本上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因此,要时刻牢记经常“去教育我们的宣传人员,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第二,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真实性原则,积极应对深化改革中的各种挑战。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舆论、舆情的复杂性和变数在改革进程中增加有其必然性。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部分公众价值观迷茫混沌;否定和质疑改革开放的舆论有所发生;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暗流涌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舆论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对其管理还不够有序,等等。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下,应始终坚持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真实性原则的思想。一是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新闻舆论工作者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坚持将真实性作为新闻舆论的生命,将反映事实作为自身基本的职业道德,用客观事实的总和来说明问题,解决人们心中的疑惑,用正面的舆论宣传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二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弘扬主旋律,打好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的主动仗,树立舆论导向人人有责的意识,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不断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人们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三是敢于与错误的舆论进行斗争。新闻舆论应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敢于亮剑,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第三,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增强新闻舆论宣传的时度效。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话语权越来越强。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他们以社交媒体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途径,“这种渗透的特点是无孔不入、无声无息、无远弗届”。这需要我们注重宣传策略,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一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在网络自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可以说每个人手里都握有“麦克风”,都可以发布各种“声音”,甚至成为舆论的发起者。在这种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积极应对、主动出击,进一步把握新闻舆论传播和引导的规律,既要坚持传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又要善于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积极占领新的舆论阵地。二要把握好新闻舆论宣传的时度效原则。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环境下,特别要注意新闻舆论宣传的时度效原则,把握好新闻舆论的时机、火候和效果,发挥好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时度效原则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要将三者综合起来考虑并付诸实施,做到把握时机、掌握分寸、追求效果三者的统一,追求新闻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三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随着中国的发展,其他国家对我国制度和建设的认同越来越重要。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发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可见,毛泽东特别强调国际话语权的建设,利用新闻舆论对我国进行正面宣传,积极应对各种错误舆论对我国的抹黑和攻击,切实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模式”“中国方案”。

第四,建设又红又专新闻宣传队伍,增强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有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对舆论引导工作重视不够,在处理社会舆论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本领恐慌”“能力短板”问题;一些新闻舆论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牢,忽视对科学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甚至存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扎实、违反新闻宣传纪律等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方面,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勤于学习、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积极应对网络自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挑战,利用好传统媒体和网络官方主流媒体,有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积极掌握新闻舆论的传播和引导规律,直接参与到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中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实行意识形态问责机制,增强把握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是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赋予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思想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