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作者:清 平 来源:察网 2018-04-22 5103

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或许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不同,《白毛女》引入中学教学主要并不是在新中国前期,恰恰是在80年代以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50到70年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汉语言为主,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学习的内容仅分为诗歌和散文两类,并没有剧本的内容。所以这一时期尽管很重视红色经典的教育——不仅选入了大量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作品,而且像那些著名的红色经典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延安》等等长期以来都是教材选用的篇目——但是绝大多数版本教材中都没有选入《白毛女》。

  在这一时期,《白毛女》被引入中学课本只存在于1956年至1958年模仿苏联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比较重视文学教育那两年。当时,在初三年级的《文学》课本当中专门设置了两个剧本单元,选用了五个剧本,其中第一个就是《白毛女》,其也是初中戏剧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因此,这一时期绝大多数中学语文教材当中没有选用《白毛女》并非不重视这部歌剧的艺术价值,而是由于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育的总体设置所决定的。事实上,这一时期高校语文类专业教学和各版本的现代文学史当中,始终都把《白毛女》放在戏剧类作品首屈一指的位置上。

  歌剧《白毛女》正式成为较稳定的中学语文教材“经典老课文”是在1982年。这一年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当中,初三年级下册设了一个戏剧单元,选取了两个剧本。其中一个必讲的就是《白毛女》,另一个选讲的是老舍的《龙须沟》。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白毛女》是初中语文戏剧类教学当中唯一的必讲篇目: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1993年,初中语文进行了一次教材改革,戏剧教育有所加强。初三的戏剧单元由两个剧本增加到三个,其中必讲的两篇,一篇还是《白毛女》,另一篇则是沙叶新的《陈毅市长》。另外还设了一篇选讲的课文,就是著名的传统京剧《打渔杀家》。三者当中,《白毛女》仍然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上: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第一次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01年的所谓新世纪教学改革当中,这一年人教社推出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大大强化了戏剧类文学的教学,选取的剧本一下从三篇增加到了五篇。其中必讲的三篇,放在首位的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然后是传统京剧《打渔杀家》,最后是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选讲的两篇,一篇是《白毛女》,另一篇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剧本《泰坦尼克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戏剧类教学中第一次不再把《白毛女》作为教学重点: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更为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07年的教材改版当中,这一年的中学语文课本戏剧单元的课文从五篇缩减到四篇,除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变,剩下的三篇分别为必讲的川剧剧本《变脸》,选讲的戏剧小品《枣儿》,和好莱坞电影剧本《音乐之声》。这是《白毛女》25年来第一次退出中学语文课本: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此后2013年初中语文课本虽又进行了改动,但是初三的戏剧类单元并没有变化,所以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之所以会出现《白毛女》退出中学语文课本的情况也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正如《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一针见血的指出的,现在的作家们喜欢黄世仁式的“霸道总裁”,敌视《白毛女》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本质上体现的是这些人对于现实社会当中资本势力的崇拜:

  【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在中篇小说《何处是我家园》中就写了一位不傻的“白毛女”秋月不是嫁给黄世仁,而是甘心情愿地接受比黄世仁还要坏的地头蛇查老爷的玩弄。这位秋月和她的伙伴凤儿忍受不了贫穷的煎熬,自甘堕落。……秋月不是没有意识到她在受欺骗和被玩弄。但是,秋月却没有多少反抗和抵触,甚至越来越有点自得其乐了。当代中国作家这种“对着写”不是为了揭露现实生活中的溃烂一面并进行坚决的批判,而是肯定了秋月的这种生存哲学。与现代中国作家贺敬之等相比,当代中国作家的这种价值取向恐怕很难能说是进步的。……当代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包括作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处在比较有利的位置,比较容易跻身既得利益集团中。这些年来,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已是较为获利的群体,他们不但不反对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反而鼓励白毛女纷纷嫁给黄世仁。这就催生了当代中国社会最聪明的高中生纷纷舍弃真理和智慧而选择财富和权力的价值观的现象。

  《白毛女能否嫁给黄世仁?》,熊元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3/2013-02-11/154137.html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虽然2016年以来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仅仅出到了初二,初三年级的课本尚未正式出版,但是在最初公布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目录当中戏剧类篇目仅仅是以郭沫若的《屈原》替代了魏明伦的《变脸》(这当然也是一个进步,不过在旧课本当中诗歌类也选取了《屈原》当中的《雷电颂》,因此这只是把一些经典篇目的教学顺序作调整,并不能算是本质性的变化。),红色经典《白毛女》却仍然被排斥在中学课本之外: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需要指出的是,或许是由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中学文科教材的思想导向方面比较重视,同时爱国网友反应也比较强烈,所以2016年开始陆续出版的统编教材在出版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当下的版本已经比最初的设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比如说,最初公布的统编语文教材目录当中选取了大量逃台反共文人的作品。仅仅以七年级上册第三至第六单元为例,第三单元中有一课是逃台反共文人林海音的《窃读记》,第六单元中也有台湾反共文人吴望尧的一首诗《太阳船》,第五单元中更是选取了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后来逃往台湾的反共文人梁实秋的《鸟》作为重点学习的课文之一。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在2016年正式出版的时候,也和最初公布的这个目录是完全一致的: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但是到了2017年,由于各方面的努力,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便作出了重要改动,删去了这三篇逃台反共文人的文章: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再比如说,最初公布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目录当中,仅仅第一单元就有两篇逃台反共文人的文章,从延安到新中国的红色经典完全是空白: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但是在今年正式出版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当中,把这两篇逃台反共文人的文章都删去了,换成了吴伯萧和贺敬之这两位著名的红色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回延安》还作为教学的重点,可以说思想导向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清平:应该让《白毛女》回归语文课本

  在这里附带说一下,《回延安》这篇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自从1956年写成之后,当年就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而且以后的几十年当中一直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其也和《白毛女》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淡化到淡出的过程。2001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将两者一起从必修改为选修,2007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则将两者一起删去了。此后,2013年的修订本和2016年最初公布的统编教材目录当中的情况也仍然是大同小异。今年正式出版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新世纪课改以来第一次将其作为教学重点。

  所以,当前公布的初中语文教材目录并不等于最后出版的版本,个人建议,在明年正式出版的初三语文教材当中,戏剧类单元应该恢复《白毛女》。具体说来,个人建议这一单元外国作品有一篇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够了,应该把好莱坞电影剧本删去。另外三篇当中一篇应该是《白毛女》,另外还应该有一篇传统戏剧篇目《打渔杀家》。最后一篇可以选一篇新时期的剧本(如《枣儿》),把郭沫若的《屈原》放在高中学习。因为郭沫若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平语),如果仅仅在初中学习,在高中语文当中完全没有似乎也不合适。

  2017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而近些年来,中央与教育部在教材改进这一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显著并引起了舆论的好评,其成果之一,便是2017年新版教材中,胡适、梁实秋等人的文章被从语文课本里删去了。

  最后,再让我们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这段铿锵有力的讲话: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