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作者:去伪求真 来源:察网 2018-11-15 156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去伪求真

前段时间到河南许昌会友,返回途中顺道专程去了趟南街村,通过自由参观和参团导游,用大半天时间先后参观了南街村的文化园、工业区、教育区、居民区、文化娱乐区、珍奇植物园区、革命传统教育区和高新农业园区八大观光旅游景区,虽然只能算走马观花,但通过近距离接触和导游介绍,对南街村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收获很大,感悟颇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建在村中心的东方红广场和毛泽东汉白玉雕像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全村现有回、汉两个民族,1030户,3700多口人,5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进入南街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街道、林立整洁的建筑、设计别致的公园、赏心悦目的环境。统览南街村,文化区、工业区、农业区、生活区、教育区分布有序、错落有致,花园式的企业、花园式的住宅、花园式的校园,使南街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轻松愉快、幸福无忧。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防盗门窗,没有毒赌黄骗,治安秩序稳定,精神生活充实,物质保障丰富,社会风气文明,被誉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和第一雷锋村等。二十多年来,先后有3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200多位将军到南街村视察,包括小岗村在内的数十个村镇组织到南街村学习取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和美、英、法、德、日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家新闻媒体都先后到南街村作过实地采访和大量报道,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成为驰名中外的一颗社会主义灿烂明珠。

南街村只所以成为中外闻名的明星村,不仅仅在于他的富裕,更主要体现在他的社会主义坚守和共产主义要素,这也正是南街村与其他村的巨大区别之所在。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民公社被解体时,南街村也走了几年弯路,但他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实践探索,很快又重新回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并坚定地高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建在革命传统教育区红色标语墙

据介绍,南街村党委现有书记1人、副书记6人,下设24个党支部,700多名党员。在村党委坚强领导下,在以党委书记王宏斌为代表的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下,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上下同心,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率先实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迈向“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农业农村发展之路。

在政治思想上,南街村三十年如一日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育人,用共产主义道德改造人,用雷锋精神鼓舞人,用革命歌曲激励人,用破私立公纯洁人,勇于探索真理修正错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注重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通过每年一次的“揭、批、查”和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无所作为、铺张浪费的“五反”活动,清除了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自私小农意识和各种思潮,强化了村民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全体干群凝聚力,营造出了人人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的集体主义氛围。在这个大集体里,没有精神堕落,没有两极分化,全村党员干部、村民职工发扬“二百五”的“傻子”精神,以村为家、大公无私、齐心协力、爱岗敬业,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在文化建设上,南街村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3年投资100万元在村中心建起了占地近万平方米的东方红广场,毛泽东汉白玉雕像和马、恩、列、斯巨幅画像高高矗立,40面红旗迎风飘扬,红色标语、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在居民区,投资300多万元建起的幸福长廊(上下两层)挂满了记录中国革命史、南街村史和访客留言的牌匾。为丰富村民文娱生活,村里先后成立了艺术学校、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办起了村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建起了文化园、图书馆、档案馆、医院、康寿乐园等。同时,大办免费教育,投巨资建起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奋斗目标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挂在幸福长廊的访客留言

在生产关系上,南街村全部实现了公有化,除中外合资企业外不存在家庭经营、个体私营,全村500亩耕地由20名村民机械化耕种,其余劳动力全部参加村办企业的生产。全村大到土地、厂房、劳动工具、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根铁丝、一颗螺丝钉等一切生产资料都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真正体现了村民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和公共财富的共同占有者,完全摆脱了单干小农经济的束缚,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体村民迅速由贫困迈入小康,从而极大调动了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有效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奋斗目标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

在经济发展上,南街村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依靠当地粮食资源搞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成长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近年来,南街村本着“巩固老产业、丰富新产品、开发新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着力开拓市场,不断取得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目前,南街村拥有面粉、食品、饮料、酒类、调料、包装、印刷、医药、化工、旅游、工艺品等企业26家,其中合资企业5家,部分产品出口销售到蒙古、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南非等国,实现工农业年产值20多亿元。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收入分配上,南街村实行了“工资+供给”分配制度,村民分配比例为工资占30%,供给占70%。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工资250元,意在提醒干部发扬“二百五”精神,甘当人民的公仆;村民根据贡献大小,每月领取1500元到10000元的工资;9000多名外来工工资要比本村职工高出20%~30%,做出较大贡献者,村里授予“名誉村民”并享受村民同等待遇。更主要的是,全体村民普遍免费享受住房、教育(幼儿园到大学)、结婚、医疗、养老、丧葬和中央空调、家具、电器、炊具、水、电、气、米、面、肉、鱼、蛋、禽、蔬菜等几十种食用品以及节假日食品、购物券等各项福利待遇,外来工免费享受食住行等福利。30多栋配备全套家具和电器的花园式公寓整齐排列,村民只需带上换洗衣服就可免费入住,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和谐幸福。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奋斗目标奠定了初步的按需分配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村民住房客厅中免费配备的家具和电器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南街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尝过“私人承包”的辛酸,有过当“先进”的迷惘,更有遭非议的痛楚。80年代初,南街村像其他村子一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原队办企业也承包给了个人经营。由于人多地少,一家老少辛苦一年,条件好的村民仅仅解决温饱问题,而大多数条件差的村民生活仍然没有保证。受发家致富的诱惑,一些村民弃农经商,种田的积极性没了,原有的机井和水利设施荒废了,上好的耕地撂荒了,到1983年,粮食产量从分田前的年均最高亩产千斤下降到500斤,农业陷入了全面萎缩的境地。企业个人承包者偷税赖帐大发横财,而村民为其打工一年工资也难兑现。社会风气也随之恶化,偷鸡摸狗、打爹骂娘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发生,村民间常常为田边地头、鸡毛蒜皮之事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为了挣钱,许多孩子弃学务农或经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一度中断。其结果是村党支部的威信一落千丈,村民们怨声载道,各种告状信送到县委、地委和省委。当时有人总结了这样的顺口溜讽刺当时的支部:“土地进了户,集体塌了棚,群众放了羊,干部歇了工,百姓多少苦?找谁去说清!”面对严峻的现实,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斌带领支部一班人进行了深刻反思,经过组织党员和村民反复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村情民意,走集体经济的共富之路。1984年,村党支部一班人顶住了全国人民公社被解体的压力,开始了逆向的分合改革。那一年,村党支部果断地把个人承包的企业收回,改为集体经营,撂荒的土地由集体统一耕种,各家各户把责任田也先后自愿交还给集体,实行了集体规模经营。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在王宏斌书记的带领下,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南街村集体经济发展战略:一是坚持集体经济不动摇;二是围绕农业办企业,发展企业促农业;三是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共积累,增加公益福利,绝不搞高收入、高分配、分光吃净、挥霍一空的败家之道。正确的思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村办企业产值连年翻番,1996年比1984年增长了2100倍,利税增长2200倍,远远超过深圳发展的速度。农业生产也实现了耕播收打机械化,浇水灌溉自动化,达到了旱涝保收。历史性转折使南街村迅速消除了贫穷,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南街的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广。村民都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相信党,这辈子跟着村党委干定了。”

1997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少数村民对坚持走集体所有制道路产生怀疑,社会上多种谣言泛起,在村民中造成了一些思想混乱。针对这一情况,村党委决定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开展“公有制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动员、两种所有制对比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全村上下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走集体化道路的信心,达成了“万众一心搞集体,同心同德奔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坚定信念建社区”的共识,使南街村的集体经济基础更加牢固。随着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2003年以后银行停止向该村发放贷款,到2008年该村银行负债实际达17亿元人民币,一度传出南街村破产的谣言,而实际当时南街村资产达26亿,远未达到破产的边缘,也比同时期大部分在金融海啸中挣扎的企业强很多。经过2年努力,到2010年,资产已经积累到30亿,负债下降到4亿,重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充分显示了集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强大优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档案馆中展出的魏巍题词

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在村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探索出“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外圆”,就是指对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银行贷款借鸡生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合资办企业,遵循市场法则开展市场竞争,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开放搞活,发展经济。“内方”,就是指对内坚守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虽然南街村于2004年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但集体经济性质没有变,除中外合资企业外,一切生产资料和集体积累都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一切劳动果实实行统一支配村民共享,计划生产、协调发展,增加积累、保障供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南街村,上到党委书记,下至业务员、汽车司机在对外交往中所收回扣款、好处费以及所收的一切礼品全部自觉上交集体,较好地处理了个人与集体、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地干南街事,一尘不染地做南街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团结奋斗、共同富裕,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指明了前进方向。

“南街村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政治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它的成功经验告诉世人:“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资极大丰富”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专利,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但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加多快好省,南街村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才是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1
0
2
1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