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作者:佚名 来源:政说心语 2023-07-29 881

浅谈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说起三农问题,不得不又想到毛主席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伟大探索。想到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素称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可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文明史,除了极少数风调雨顺的年份和政治清明的短暂阶段,基本是一部饥饿史。古诗词中描述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农民辛酸历史。

新中国刚建立,面对蒋介石留下的哀鸿遍地,白骨露野的烂摊子,如何尽快消除中国的饥饿,解决中国的温饱,并尽快让中国人民包括中国农民尽快地共同富裕起来。成了毛主席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早在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奋斗,而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奋斗。并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一、毛主席的农治思想

那么,如何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毛主席的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革命加生产。这就是毛主席农治思想的基本点。

农业方面的革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制度革命,二是农业技术革命。

农业制度革命,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彻底改变历史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从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到建立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组织。把农村人民公社建设成为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和政权建设的主要阵地和基本平台。

农业技术革命,就是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毛主席的生产,是指农业、农村工业和国家工业化的生产。在毛主席看来,农业,不仅是单纯的农业生产,还应包括农村工业以及与国家工业化的紧密联系。就农业生产来说,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这样简单周而复始的过程。

而是如何扬长避短,尽力克服恶劣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并逐步满足甚至超过人们生活及工业需要的科学生产过程。而要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就必须锲而不舍、持续不断地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和进行农业技术革命。

浅谈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毛主席的农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以农业为基础,所谓基础,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离开了农业这个根本,人们的生活就不会得到基本保障。如何抓好农业这个基础,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八字宪法》。也就是说,农业一定要做好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篇文章。要做好这八篇文章,如果仅靠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做到的。

比如土地改良,农田水利建设等,是根本就做不到的。要适应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不对原来的小块农田进行改造,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这些方面,以毛主席建立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尤其是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组织为主要阵地和基本平台,在短短的20几年里,做了中国农业上下五千年,改革开放40多年,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想都不敢想,想做做不到的事。

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的力量,20多年新开垦耕地近4亿亩。大量的低产田被改造成中、高产田。人民公社时期修建容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8.33万座。彻底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状况。这就是农业制度革命产生的优势。

单从农业生产来说,农业八字宪法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法宝。土壤改造、合理施肥、水利建设、种子革命、合理密植、科学管理等等都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保证。

毛主席的农治思想,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生产一个方面,还包括农村治理、农业与工业的协同发展等方面。

在农村治理方面,建立健全农村机制体制。比如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以及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等等。只有强化农村治理,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上,也是毛主席农治思想的一个不可小视的重要方面。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就是把农业放在全国一盘棋的纬度来考虑。工业为主导,就是在全国一盘棋上,国家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在国家工业原始积累不够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人民公社可以给予大力支持。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全国一盘棋。人民公社集体化时期为国家完成了8000多亿元的工业化原始积累。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实现。

工业为主导,还体现在农村建设上。以城市工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这是毛主席农治的核心思想。人民公社时期,在完成农田基本建设任务以后,农村工业开始了新的起步,即大力发展社队企业。从1971年新建社队企业53100多个,年产值39.1亿元,到1978底,全国约各类社队企业发展到152.4万多家,社队企业收入达431.4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收入的29.7%。社队企业迅猛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的全面发展,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手工业的全面发展,再到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比如现在的南街村、周家庄人民公社就是对毛主席农治思想的践行。

这就体现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治思想。组织起来的农村人民公社大集体,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到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全面解决农村农民的衣食住行的各方面的问题。

二、毛主席的农业发展战略

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毛主席在总结历史和当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形成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我们回顾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毛主席的农业发展战略的规律性和长远战略眼光,归纳起来,大致为几大方面:1、组织起来。2、水利建设。3、农业机械化。4、全面发展。5、农业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6、农业与工业化相适应

中国历史以来都是一盘散沙,人心涣散。农村都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模式的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差。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为了让农民摆脱贫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把农民组织起来,就成了毛主席农治战略的首要任务。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毛主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需要,也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就需要组织起来的发展不仅要必须与社会主义进程相适应,也要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相适应。组织起来的农村就能筑牢社会主义的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正是组织起来的农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比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总和还要多的成就,并且为国家工业化的原始积累的巨大贡献就是有力的证明。

浅谈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浅谈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完成,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毛主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农村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以后,必然会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就可以利用多余的劳动力发展社队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南街村和周家庄人民公社正是实践毛主席农业发展战略成功的典范。他们在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同时,发展集体企业,不仅为国家贡献巨额的税收,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南街村、周家庄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那里的农民不知新三座大山为何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南街村、周家庄相反的小岗村,解散了集体经济组织,虽然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援助和国家的财政支持,每年国家要给予数额巨大的拨款,但小岗村的人均年收入仍然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22年,小岗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3万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3.61万元。这就是说不同的农业发展战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人说毛主席的农业发展战略是乌托邦,我们从南街村、周家庄的实践看到了农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完全可以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改变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打破农村、农业、农民三位一体的自然经济,拓宽农民就业的门路,提高农民的生活收入。现实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证明了毛主席农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独创。正如有人说的,这种独创,不亚于张仲景研究伤寒论,伽利略研究太空,瓦特研究蒸汽机,爱迪生研究电话电气一样。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大胆而积极的探索。他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不仅为现代农业乃至工业奠定了农业生产力的坚实的基础,而且为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农业乃至工业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谈毛主席的农治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3
0
2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