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照搬苏联”?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作者:秦 明 来源:子夜呐喊 2021-02-04 4279

毛主席“照搬苏联”?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秦  明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人以“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给毛泽东时代盖棺定论,“照搬苏联模式”后来便被各路精英时常祭出来否定毛泽东时代。

  事实真的如此吗?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毛泽东时代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的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毛主席“照搬苏联”?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毛主席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全文公开刊印于毛主席逝世后的1976年12月26日,后来又收录到1977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90年代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论十大关系》全文约一万两千字,其中竟有18处(以下用序号数字+#标注)提到了苏联。我们就从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文本出发,看看毛泽东时代是怎么“照搬苏联”的?

  (注:以下红色字体为《论十大关系》原文,灰色字体为笔者的读后感,本文前年曾发于别的公众号,现将修订版发于此)

  1#: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读后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是全新的挑战;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有了32年的发展历史,苏联经验对我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开辟出了经济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光辉道路,解决了前进道路上一系列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列宁五条”:

  第一,不要放过夺取政权的有利条件,无产阶级应该夺取政权,不要等待到资本主义使千百万小个体生产者居民破产的时候;

  第二,剥夺工业中的生产资料,并把它们转归全民所有;

  第三,至于中小个体生产者,那就要逐渐地把他们联合到生产合作社中,即联合到大规模的农业企业、集体农庄中;

  第四,以一切方法发展工业,为集体农庄建立大规模生产的现代技术基础,并且不要剥夺集体农庄,相反地,要加紧供给它们头等拖拉机和其他机器;

  第五,为了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通过买卖的交换)这个为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与城市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并且要以全力展开苏维埃贸易,即国营贸易和合作社—集体农庄贸易,把所有一切资本家从商品流通中排挤出去。

  “列宁五条”提出了不发达国家搞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些正确的经验要不要学习?当然要积极学习!不学习苏联搞社会主义,难道还要去学习美国搞资本主义?

  毛主席后来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一书中说到,列宁提出的五条我们都做了,并且还有所发展。

  况且,学习并不等于照搬!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开篇就提出“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可见,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正是在尊重苏联搞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总结苏联的“缺点和错误”,避免走弯路。

  2#3#: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读后感: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是系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光辉思想,我们单纯提毛泽东时代水利建设、种子改良,都不足以概括毛泽东时代的农业发展战略。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在人口翻一番的背景下,靠着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我们的人均粮食产量从208公斤增长到340公斤。

  80年代,中苏关系改善,苏联访华团来中国必不可少的做法就是大量购买中国的轻工产品,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的轻工业布局,可能在几年间提供丰富的轻工业产品吗?广交会从1958年开始召开,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为新中国提供了400吨的黄金储备。

  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时代避免了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弯路。

  4#: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张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读后感: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可是毛泽东时代我们同时面对两大帝国主义的威胁和扼杀,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强大的国防建设,怎么可能为毛泽东时代以及后毛泽东时代提供和平建设的空间?

  二战之前,苏联的国防建设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致于让德国法西斯长驱直入,初期吃了大亏;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将九成的工业产能投入到军工领域,才迅速扭转了颓势。毛泽东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正是从苏联身上汲取到了反面教训。

  5#: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读后感:苏联的官僚体制下,普通工农阶层过的比较苦,这话不用多举例子,右翼精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据此攻击毛泽东时代就是罔顾事实了。

  关于集体与个人的兼顾、公私兼顾,我们应当注意,直到文革时期,农民仍有保留有自留地,城市有许多集贸市场,以此弥补计划经济的不足,改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毛泽东时代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要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行“高积累”的发展模式,但并不意味毛泽东时代不重视群众生活的改善,恰恰相反,毛泽东时代花了很大的气力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教育、医疗需求。

  住房:在城市地区,1949年-1979年30年间,全民所有制职工从800万增长到7693万,增长了近10倍。新建职工住宅面积以万平方米计:1950年为251,1979年为6256,是1949 年的25倍,即使国民经济最困难的1960年,新建职工住宅面积也达2978,可以说,前三十年房子盖得并不少。在农村地区,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都是生产队帮助农民翻建住房。

  医疗:毛泽东时代在帝国主义长期封锁经济、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坚决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全国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干部、职工实行公费医疗;工厂职工家属“半公费医疗”;农村人民公社有卫生院,大队有卫生室;全国“赤脚医生”和卫生员500万。当时中国用不到世界上1%的医疗资源解决了近四分之一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崇为世界的典范。

  教育:新中国的文盲率高达八成以上,到80年代初文盲率已经降低到三成,文革时期的中小学数量甚至是高于其后的40年,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都是免费提供给人民群众的。

  这样的结果,自然落脚到人民的幸福、健康、长寿。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仅仅35岁(世界平均47岁);到1978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到68岁(世界平均60岁)。

  6#7#8#: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工农业品的交换,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但是就是这样,如果粗心大意,也还是会犯这种或那种错误。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读后感:苏俄和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个国家都是农业国,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比苏联更薄弱,接近于空白。按照列宁五条的原则,迅速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抵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初期“以工养农”几乎成了必要的选择。

  与苏联长期维持工农业剪刀差截然不同的是,毛泽东时代在工业化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缩小这个剪刀差,在工业基础建立起来之后,又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毛主席提倡要组织农民“发展农业和副业相结合的互助”,要帮助农民成立“各种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大办“社队企业”——这成为8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关于这段历史,笔者在《消逝在历史记忆中的毛泽东伟大构想》一文中有详细论述,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百度这个标题阅读。

  毛主席讲“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毛主席一直极力在中国避免这样的状况。梁漱溟在新中国成立初抨击说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笔者在《被误解的毛主席,被误读梁漱溟的晚年谈话》进行了辨析,限于篇幅,这里不详细展开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网络搜索阅读。

  9#: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10#: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读后感:苏联解体后来出现那种分崩离析的局面,解体之后的各国矛盾不断加剧,跟苏联的民族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普京曾经因此将苏联解体的责任归咎于列宁的民族政策,认为列宁对少数民族太放任了,可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大俄罗斯族主义”才是埋下民族矛盾的祸根。反观新中国的毛泽东时代,少数民族的农奴翻身得解放,我们争取到了少数民族占数量绝对多数的底层群众的支持,各民族之间一直处在相互融合的过程。

  今天,西藏、新疆局势虽然有变,但大多数普通藏族群众和维族群众家里还挂着毛主席像。至于后来民族矛盾的变化恰恰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个锅不应该毛泽东时代来背。

  11#:在我们国内,在抗日反蒋斗争中形成的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的许多民主党派,现在还继续存在。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

  读后感:尽管有后来的反右斗争,但民主党派即使文革时期仍然在参政;民主人士中的很多人在文革受到了冲击,但他们的基本待遇都一直在保留,上面提到了梁漱溟就是例证之一。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民主党派的很多人士到今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对立面的。

  12#13#14#: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过去我们一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处也去学,当着学到以为了不起的时候,人家那里已经不要了,结果栽了个斤斗,像孙悟空一样,翻过来了。比如,过去有人因为苏联是设电影部、文化局,我们是设文化部、电影局,就说我们犯了原则错误。他们没有料到,苏联不久也改设文化部,和我们一样。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他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他又是北风派。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读后感:毛主席举到的这个例子恰恰生动地说明,毛泽东时代并不是“照搬苏联”,苏联反过来还要学我们啊。

  15#: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O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

  读后感:毛主席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出台以后,坚决肯定斯大林的成绩和历史地位,这是对斯大林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方面的肯定,更是对真理的坚持;但毛主席在公开场合也并不讳言斯大林的错误,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毛泽东时代并没有神话斯大林、神话苏联模式。某些人虽然也对毛主席三七开,但事实上却走了赫鲁晓夫的路,对毛主席正确的核心思想也基本上全盘否定了。

  16#17#18#:第一,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第二,我们的革命是后进的。虽然辛亥革命打倒皇帝比俄国早,但是那时没有共产党,那次革命也失败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一九四九年,比苏联的十月革命晚了三十几年。在这点上,也轮不到我们来骄傲。苏联和我们不同,一、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二、后来又有了一个十月革命。所以许多苏联人很骄傲,尾巴翘得很高。我们这两条缺点,也是优点。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

  读后感:这一段是对中苏两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先天条件极富辩证法的分析,并未因为中国的落后而妄自菲薄。“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画”,充分体现了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信。

  说“毛泽东时代照搬苏联模式”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不懂辩证法,没有毛主席的眼界和视野,罔顾人家发展两百年我们才发展了三十年的事实,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现,而污蔑毛泽东时代“照搬苏联”其实是为“跟着美国”造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8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