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振新:毛泽东逆境崛起的“四线”策略

作者:简振新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2018-12-28 547

简振新:毛泽东逆境崛起的“四线”策略

人在逆境,往往处于人生低潮,对其心理是极大的打击和折磨,对其意志是极大的考验能否正确面对,具有生死荣辱的天地差别。在我党我军历史上,领导人在路线纷争、党内斗争中处于劣势,人生进入全面低谷的情况下,不同的面对,不同的选择,必然带来不同的结局。从实际情况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不甘示弱,另起炉灶;二是走向反面,叛变投敌;三是走向极端,自绝身亡;四是武装对抗,鱼死网破;五是内心不服,表面屈从;六是善于抗争,逆境崛起。

在中央苏区“四年小媳妇日子里”,面对中共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和无情打击,毛泽东身处逆境,面对强势,敢于抗争,善于团结,最终战胜了左倾错误路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毛泽东成功崛起的抗争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线”

第一条,守住底线,敢于坚持原则

不管是面对中央、上级领导、多数班子成员,只要毛泽东认为是正确的方针路线,他都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中央、上级、多数人的错误提出批评意见,从不违心地附和赞成,“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搞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政治品质。比如,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决反对中央要求红军主力攻打大城市(长沙、赣州)的命令;对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认为“中央的政治估量和军事战略是完全错误的”;在遵义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央一把手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总结出的那些原因是不能成立,不是实事求是的,是在替自己的错误作辩护。向中央叫板,直接批评一把手,这是何等的政治勇气。这个勇气来自对党负责、对红军负责,对中国革命事业负责,对广大指战员的生命负责;更是来自他的把握实际、科学分析、正确判断,坚信真理是在自己手里的。他有极强的政治自信。

第二条,不越红线,严守组织纪律

在自己的正确主张没有被中央、上级领导、多数班子成员接受的情况下,在自己被错误地撤职、调整,甚至给予纪律处分的严重情况下,毛泽东仍然遵守组织纪律,做到个性服从党性,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最终服从中央,始终没有违犯任何组织纪律,没有给人抓住任何把柄。三次挨整,从撤消红军总政委,调整去政府工作,到最后靠边站,什么也不让干了,尽管他思想上不能认同,但在行动上都做到了坚决服从,没有犯任何自由主义。比如,在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处于少数,王稼祥在会上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坚决支持毛泽东。但仍然没有得到多数的支持。毛泽东会后对王稼祥说:算了吧,我们是少数,三比六,还是服从多数吧。这是毛泽东很了不起的地方。他对党的纪律十分维护,即使决议对他不利,他也能服从。能等待、能忍耐,是毛泽东的一个突出优点。

第三条,盯住一线,主意高人一筹

即使被撤职,调离红军领导岗位,毛泽东信念坚定,不消极怠工,仍然心系战场,关注军事斗争第一线,分析敌情,思考如何打胜仗,不管受不受命,他都能未雨绸缪。他向负责军事的周恩来表示:前线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因为,战争是那时党的中心工作,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他始终围绕军事斗争这个中心,积极思考,主动谋划,一旦组织需要他参与决策,他都能提出切合实际、能够取胜的作战方针和具体的战术,用军事上的胜利和铁的事实来证明毛泽东的思想正确和高人一筹。比如,毛泽东不同意攻打赣州,结果赣州前线战事失利,红军腹背受敌,前敌指挥员急请毛泽东赶赴前线出谋划策。毛泽东立刻动身,在赶到前线之前,毛泽东提议起用预备队红五军团,以解红三军团之围。当毛泽东赶到前线时,朱德告诉毛泽东:按照你的意见,立竿见影,红三军团已经脱险。彭真同志曾说:“在党的历史上,几次重大关头,毛主席的意见开头多数人不赞成,他是孤立的,但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高明,他站得高、看得远。”

第四条,统一战线,争取多数支持

尽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在处于少数、“连一个鬼也不上门”、受到光荣孤立的情况下,毛泽东却能积极地开展思想说服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中央领导同志转变思想认识,让他们感到毛泽东的主张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最后,在中央领导层形成了拥护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大多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最高层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不负众望,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又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比如,原来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从上海临时中央到中央苏区,开始批判、打击毛泽东正确路线的人,如任弼时、王稼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经过正确与错误、胜利与失败的对比,最后都由反对者转变成支持者,衷心地拥戴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众望所归地、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党最伟大的领袖、全军最伟大的统帅。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3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