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作者:顽 石 来源:红歌会网 2018-11-28 839

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前些日子,我和一些中学生聊天,问他们知不知道华盛顿的故事,他们都说知道,小学教材上就有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故事。我再问他们,知道新中国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故事吗?他们都说不知道。

  在中国的青少年中,一个编造的华盛顿故事无人不知,而对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雄毛泽东却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面对这样的情形,顽石感到的是锥心的疼痛和难以言说的悲哀!试问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今天,顽石来讲几则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故事,看看少年毛泽东有着怎样的情怀。但愿这样的故事能让更多青少年看到!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反对父亲买田

  毛泽东受母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对穷苦人家充满了同情。

  11岁那年,他父亲要买进堂弟毛菊生赖以活命的7亩田产,毛泽东和他的母亲一致反对这桩买卖,都觉得应该设法周济毛菊生一家渡过难关。可毛泽东的父亲却认为用钱买田天经地义,自己不去买来,别家也会去买的。母子两人劝说无效,最终还是“执政党”父亲说了算。

  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请毛菊生的儿子毛泽连(毛小青的父亲)来北京家中做客,曾几次和毛泽连讲起这件事,他说:“旧社会那种私有制,即使是兄弟间也不顾情面。我父亲和二叔是堂兄弟,到买二叔那7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什么劝说也听不进去。”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读书中的独特发现

  在韶山读私塾的时候,毛泽东除了读四书五经,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他后来在延安对斯诺说:“(少年时代)我读过经书,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造反的故事。”可见,从很小的时候起,如《水浒传》《西游记》一类的书,就潜移默化地让毛泽东产生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思想。

  在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小说之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问题:书中描写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和书生,却从来没有一个种田的农民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他所熟悉的终年辛苦劳作却难以糊口的农民,为什么在文学天地里没有位置?这个问题困扰了少年毛泽东两年。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他问了许多人,有老师、同学、朋友、长者,但他们都回答不上这个问题。经过反复的思索,毛泽东终于找到了答案。他对斯诺说:“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他们全都颂扬武士,颂扬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地的,因为他们拥有土地,并且显然是迫使农民替他们耕作的。”毛泽东由此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看到了阶级压迫,一方面压迫者、剥削者占有土地,高高在上,农民穷困潦倒;另一方面农民的疾苦和低下的地位,只有通过抗争和造反才能获得解脱。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少年毛泽东的思索,第一次由文学的命题走向了社会的命题。他时常对身边的小朋友说:“我长大也要写书,写关于农民的书!”

  毛主席兑现了他的承诺,终其一生都在替农民写书,替受压迫受剥削的底层人写书,让农民、工人成为书中的主角。这也是毛主席不受精英待见的最重要的原因。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饥民暴动的思考

  1910年,湖南发生严重水灾,许多农民颗粒无收,纷纷逃荒,大量饥民涌入长沙城。他们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在死亡线上挣扎。而土豪劣绅、投机商人和外国洋行却趁机大量抢购粮食,囤积居奇,导致长沙、湘潭、衡阳等地米价暴涨。一时间,市场粮食奇缺,饿殍遍野。

  长沙城有一位叫黄贵荪的挑水工,好不容易凑齐了一笔钱,让他的妻子去粮店买米,米店老板以钱中有几枚不通行的货币为由拒不卖米给她,黄贵荪的妻子只好回来向邻居借钱,等再去粮店买米时,米价又上涨了许多。黄贵荪的妻子悲愤至极,想着面黄肌瘦的一家老小还在眼巴巴地盼着她带米回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走投无路之下,她一头跳进了湘江。黄贵荪闻讯,如晴天霹雳,绝望之中,他带着几个瘦弱的孩子,也一起投江自尽。

  惨讯立刻传遍了长沙城,饥民们怒不可遏,他们冲进抬价的粮店,捣毁碓房、米店,要求平价。他们还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去和抚台衙门谈判,要求得到政府的救济。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清政府虽然行将灭亡,但对付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是很有办法,他们迅速调来军队,英、美、日、法、德五国也从厦门、上海、汉口等地调来了十几艘战舰,对饥民进行残暴镇压。长沙城一时血流遍地,被捕饥民不计其数,许多人的头颅被高高地挂在城墙上示众。长沙变成了一座屠城。

  这件事,对少年毛泽东触动非常大,他和同学们议论了好几天。毛主席后来回忆说:“大多数同学都同情‘叛乱分子’,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看问题。他们并不明白这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简单地把它看作一件耸人听闻的事而感到兴趣。我却从此把它记在心上。我觉得跟‘暴民’在一起的也是些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普通人,对于他们受到的冤屈,我深感不平。”  

顽石:少年毛泽东异于常人的悲悯情怀

  几十年后,毛主席总结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饥民事件促使少年毛泽东思考:为什么洋人、地主老财、贪官污吏可以为非作歹?为什么勤劳善良的百姓却饥寒交迫任人宰割?正是这种对劳苦大众的朴素深厚的阶级感情,对残暴的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和憎恨,使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改造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这种饥民反抗的行动,也使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中的伟大作用。毛主席说:“也就在这个时期,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

  2018.11.26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8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