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新时代宝贵精神坐标

作者:田鹏颖 来源:辽宁日报 2019-03-16 1074

雷锋精神——新时代宝贵精神坐标

田鹏颖

  “精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雷锋精神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但其时代价值却不限于伦理道德,而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要时代课题,这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充分展现资本逻辑“非常革命”的作用,又致力于消解资本逻辑的种种弊端,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时代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精神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律令”,而是标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宝贵精神坐标。  

雷锋精神——新时代宝贵精神坐标  

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里程碑”之所以巍然矗立,凭借的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接续的奋斗,不是内心的激动,而是理性的选择,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真理的信仰,不是物质的刺激,而是精神的支撑。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生产所编织的“小小寰球”上一条永不褪色的红色飘带,浇铸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大厦,构建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家园,焕发的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磅礴精神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伟大时代既是过去创造积累的成果,又是当前事业建设的基本前提,更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现实过程,因而必然无时不在呼唤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始终闪耀着崇高理想的光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种格局、视野、境界,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精神品格,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底色。

  雷锋精神涵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之源。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与雷锋精神高度契合。特别是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精神、敢于探索的钉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以及永远牢记使命的激情、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伟大改革开放的志向,作为雷锋精神的当代转化形态,无不彰显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抒发着“敢为砥柱立中流”的壮阔,预设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愿景。

  雷锋精神展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之魂。马克思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视野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等,都不是他已经设计和规划好的社会图景,而是“那些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又是追求崇高社会理想的精神表达。雷锋精神作为共产主义精神的“缩略语”,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交织,携手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渐次接近,是超越资本现代性、致力规避资本逻辑弊端的精神选择。

  雷锋精神蕴含人类大爱的精神之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类具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共同责任,因而必然具有共同命运。雷锋精神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时代的精神标识,雷锋精神以无与伦比的历史张力,闪烁着人间大德大爱的精神光芒,饱含着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中国人民正在以这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穿越历史、穿越国度、穿越民族,直面人类生生不息的终极关怀,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雷锋精神——新时代宝贵精神坐标  

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 

  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宝贵精神坐标,因而具有永恒的时代魅力。但社会上仍有少数人对雷锋精神产生怀疑和责难,导致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奇谈怪论。

  雷锋精神“过时论”曲解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有人认为雷锋精神是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精神产物,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个政治偶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已经时过境迁。这种将两种经济体制下的雷锋精神相对立、相割裂的观点和做法,在逻辑上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简单地曲解或硬读为经济体制决定上层建筑,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性矛盾,简单地曲解或硬读为线性决定关系,从而鼓噪雷锋精神过时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这就深刻阐释了雷锋生命“短暂”与价值“永恒”的辩证关系,是对雷锋精神“过时论”的最有力驳斥。

  雷锋精神“无用论”弱化雷锋精神的道德真谛。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诚然,恩格斯说过,“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固然包含着资本逻辑存在的合理性,但“全部社会体系”却不能为资本所绑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其前提是资本逻辑必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需要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这就需要后我、忘我、无我的精神支撑。千百万“感动中国”式人物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演的一幕幕历史创造(奉献)活剧,充分证明,代代相传是雷锋精神固有的逻辑。

  雷锋精神“特例论”虚化雷锋精神的大众形象。有人认为雷锋精神即“雷锋的精神”,而不是广大劳动群众的共同精神追求,因而没有普遍性。实际上,雷锋精神生成、演进、发展、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雷锋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而不是某个时间节点的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普通劳动者(阶级)的精神,而不是雷锋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扎根于社会主义沃土,源自于广大群众的实践,弘扬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是雷锋精神得以时代化、大众化的最好诠释。  

雷锋精神——新时代宝贵精神坐标  

雷锋精神的现实转化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历史时刻,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没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必须坚持精神和物质的辩证法,推进雷锋精神的现实转化。

  把雷锋精神转化为清醒的文化自觉。真正发挥雷锋精神在消解资本逻辑弊端方面的精神动力作用,关键在于使其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让学习雷锋、效仿雷锋、景仰雷锋、争做雷锋成为生活习惯和常态,让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深沉、最基本、最持久的文化自觉。

  把雷锋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生存方式。真正改变“贴标签”“喊口号”“一阵风”的学习和宣传状态,必须将雷锋精神浸透、融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话语体系,以彻底杜绝出现“说”与“做”两张皮现象。

  把雷锋精神转化为过硬的工作本领。真正实现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变,就必须把工作中的“想法”和“说法”转变成“做法”,将雷锋精神转化为领导的本领、创新的本领、发展的本领、落实的本领,崇尚实干,精准发力,争做决心大、肩膀硬、腰板直、敢担当、肯奉献的时代楷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锋这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昭示我们,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宝贵精神坐标,必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