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守护精神家园 讴歌伟大时代——读忽培元先生新作《乡村第一书记》有感

作者:全根先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9-01-31 1440

守护精神家园 讴歌伟大时代

——读忽培元先生新作《乡村第一书记》有感

全根先

农耕文明曾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早在先秦时期,民间流传的《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庄子·让王》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先民田间劳作、悠闲自得、安居乐业的一番景象。而《诗经·大雅·民劳》所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则表达了我们的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渴望。

然而,千百年来,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尽管一直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日落而未得息的生活方式,却始终未能真正摆脱贫困、实现“小康”。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产生活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向贫困发起了“总攻”,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减少贫困、摆脱贫困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近日,作家出版家出版的忽培元先生所著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正是这样一部反映当今农村巨变、讴歌伟大时代的扛鼎之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与农村工作,关心亿万农民的生活状况改善。2013年,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和正式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思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总书记又作出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同年2月21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结了脱贫攻坚的“五点经验”,提出了“七个强化”,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正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大批的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到贫困地区的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忽培元先生所著《乡村第一书记》,讲述了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带领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曲折故事,描绘了文化复兴与经济繁荣的农村新面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又感人至深、发人深醒,谱写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妙华章。书中塑造的主人公白朗,他所在的山村上牛湾,是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周边有神泉沟、砚台村、铁匠营、磨盘子、下牛湾、朱家寨子、清水湾、簸箕峁等村,交通困难,经济困难,而又有像姜万福那样守候传统的乡贤文人。第一书记白朗个性沉稳,为人谦和,外柔内刚,勤于学习思考,勇于迎难碰硬,带领村民发起了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守护了文化传统。书中塑造的主人公白朗,彰显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营造了新一代的年轻共产党人的形象,堪称高扬理想风帆、鼓舞时代精神的一个英雄。《乡村第一书记》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忽培元先生能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并不是是偶然的。

忽培元,1955年生于延安,祖籍陕西大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等;长篇小说《雪祭》,中篇小说集《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等。小时候,母亲经常给他讲故事,培养了他最初的文学兴趣。他曾是陕西延安川口公社的一名知青,1977年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中一员。他生在延安、长在延安,对延安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因其作品多以延安为创作原型,故有“红色”作家之称。

多年来,忽培元先生响应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深入基层,到农村考察、体验生活,在江苏、安徽、海南、贵州、四川、甘肃、新疆等地,他到过许多的贫穷落后乡村,耳闻目睹大量驻村干部和乡村第一书记的亲切英姿和感人事迹。正如他自己所说:回顾这么多年,几乎跑遍全国各地的农村,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走访了大量贫困村和贫困户,在进茅屋、住窑洞、下地坑、入帐篷的过程中,深切感受贫困与艰辛,也体察了贫困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渴望过上文明富裕生活的迫切愿望。因此,可以说,忽培元先生的这部长篇力作,来自于他丰富的基层生活、工作经历,源于他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感情,以及他矢志不渝的文学热爱。这部作品是他多年来的实践、思索的结晶,体现了一位有良知、有胸怀、有担当的当代作家的一种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我还要说的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浪潮的迅速推进,昔日的村庄正在大量消失,随之而去的还有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份乡愁。我们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农村、关注乡村建设,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成长、成才,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2019年1月30日

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宾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全根先
全根先
6
0
1
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