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粉末化的精神危机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21-04-08 808

粉末化的精神危机

孙锡良

孙锡良:粉末化的精神危机

  粉末化的精神危机

  掐指一算,笔者在网上已经冲浪了十七年有余,文章篇数不少,但质量不高,早期垃圾较多,后来慢慢有些进步,至今仍在不断学习中。

  撇开部分杂言,大多数是时评或史评,且以内部时事为主。评内部事务,更着重于批评与建议,极少有表扬文章。很多人因此有一种误解,认为我这个人很狭隘,不爱国,负能量。

  朋友们可能不相信,因为挨过几次板子,我的个别同学和个别同事,总以为我这些年一直在干坏事,时刻准备着看我落难时的笑话,心肠好点的人,还时刻准备着到牢房里给我送饭。不过,这辈子能否让他们如愿,我暂时还没有把握。大家不要过高估计“关系”,关系越近的人,可能越是不能接受你的好。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当看到美军舰开到长江口一类的新闻时,我都能表现出自己的微小责任感,某年福建船长被日本掳去,我的一篇檄文就有高达三百万读者响应,一篇反对中日东海共识的文章,竟可以让官文胎死腹中,一篇脱离人民群众风险的预警不是写进九十周年大会报告了吗?

  所以,若要做个总结的话,我虽没有什么真实精神,但也并没有患上精神病。

  前不久,有位红色专家讲,他已总结出咱中国近百年来的各类精神,高达七十多种,还在总结中,最终估计得总结出百种,凑个整数,应年悉心。

  我并不否认历经磨难的近代中国涌现过无数英雄,也不否认近百年来中国人身上凝结了层出不穷的优秀精神。但是,如果要精确地、量体裁衣地考察现实,我感觉,大多数精神只存在于过去,而不是今天,我没有看到太多固化的、可靠的、置于国人灵魂的可贵精神。换句话讲,中国人曾经拥有的大量可贵精神虚化了,粉末化了,缺少了凝聚力和稳固性。

  经常有人问:“如果敌人再次打进中国,汉奸会不会比过去还多?”

  历史,不相信“如果”的假设。未来,同样不赋予“如果”的意义,所有预言家都是算命先生。与其占卜未来,还不如细究当下。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无数人却表现出失望和恐慌,安全感荡然无存,乱象频出,底线下移。为何如此?显然是精神出了问题,中国人的精神被几十年的西风沙化,部分已经被研成了粉末。

  不妨从清华吴某教授的言论说起,他说:“落后不一定挨打,弱小国家,只要选对路,不去找打,国家一样可保百年平安…..”如果说这是一道举证题,只要能举出例子,很容易证明吴某人的正确性。然而,反证错误就更为容易,他自己不会反证自己的错误,作为历史研究者,他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打自己的脸。

  逻辑上可以自证,但从人类生存法则上无法自证。他个人甘愿做一个合格的奴婢,并且呼吁中国永远做一个奴婢国。不找打,就不被打吗?日本抢占东北和华北,日本侵略全中国,难道都是中国人自找打?做了奴隶,教授还能照当吗?未必。日本鬼子进驻北京以后,中小学老师都罢课,不想按日本要求上课,校长们是这么劝说的:“老师们,咱们现在就像是被奸污了的寡妇,为了孩子,得忍辱负重。”国家失败了,自然也是个待奸的寡妇。

  吴教授一个人可怕吗?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这一类人较多,并且都很有文化,茅鱼丝周围就聚集了无数粉丝。这是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所在,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不是我要攀老乡,吴某还确属我的老乡。我老家,以前叫县,现在叫市,也难得出这么一个有北大清华双重光环的学究,如果我没有猜错,他应该是老家父母官的座上宾,再过几十年,他一定能上武穴的《地方志》,不会低于“进士”的待遇,占地决不只是个豆腐块,起码得八百字以上。就这么个奴婢,我后辈武穴人崇拜他的人不会少,崇拜的未必是英雄,有时就是个名头。很多地方不是忙着给大汉奸建陵园吗?名气大的人都是面子。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天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因为那几代人都有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包括牺牲生命。

  这种精神还有那么可靠吗?不打仗,就不全知道。但恐怕不那么可靠了。

  还是那位茅鱼丝,他曾经讲:“美国人最珍惜生命,视生命高于一切,老毛不爱惜生命,打抗美援朝白白牺牲几十万,不值得。”

  单拿“生命高于一切”这几个字来看,没什么毛病,它的迷惑性就在于似乎拥有了真理普遍性。然而,如果要做个对比,或者结合具体事件,那就完全不值一驳。

  过去,美国欺骗了很多人,比如说,死个几十人,便来个降半旗致哀,从朝鲜找个几十具尸体回国,也来个降半旗致哀,出个枪击案,也来个降半旗,降半旗成为平常事。不少人因此责备中国政府,说很少看到中国有降半旗的。

  病毒这个东西不好,但又不全坏,它让美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死亡近六十万人,比中国在朝鲜牺牲的人多得多。然而,降几次半旗有啥用?如果真的珍惜生命,那就把疫情控制好点,只死个几万人,比降半旗不是更好吗?

  我们应该看清一个长期的事实——美国最不重视生命。一场疫情,死亡大几十万,这有两个可怕之处:美国很可怕,可怕在几十万人死了,管理者无所谓;美国很可怕,可怕在死了几十万人,美国人无所谓。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中国,美国人可能更不怕死,这能解释为什么美国一直喜欢发动战争。

  如果是美国人更不怕死,那很可能在中美之间,美国主动侵略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中国人的“牺牲精神”被精英异化成了“怕死精神”,两国交战,胜负偏向如何?谁的精神先被瓦解?

  2020年,“芯片”二字就是中国人的最大心病,费尽了力,受够了气,至今还没看到太多光明。有些人就不解,上世纪七十年代,咱就有很先进的光刻机了,为何现在反倒落后更多了?为何不重拾全国一盘棋的大战略?

  全国一盘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呢?难在各粒棋子愿不愿意到一个棋盘上去。过去,为何愿意?那是因为有统率全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今,为何困难?因为各自为政已经成为所有人的私性追求。政府给全国各企业各科研机构的集中攻关经费少吗?不少,用于芯片的资金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集体,集体,是集中力量和智慧,不是集中人头和躯体。每个人,每个小团体,都各怀鬼胎,都盘算自己的利得,怎么可能结出集体果实?

  私有制是不是集体主义精神被粉末化的祸首?看起来是,但又不全是。美、日、德不都是私有制吗?它们为何总是能搞出领先世界的新鲜玩意?私有制下,各国仍然有政府公共支持方向,仍然有公共合作精神。大家今天看到的很多民用科技,很多都是各国军事科技的再延伸,而军事科技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政府,并且,发达国家的军事产品又与民用企业混为一体,各取所需,带有强烈的实质性国家体制,决非“一私了之”的状态。

  集体主义,是一种精神,是个人赋之于所在社会的共存意识,有它,不一定就能造出一流芯片,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好。但凡中国在这方面坚持得很好的领域,都能继续保持独立发展能力,但凡放弃这一精神的领域都走得非常艰难。不要说科技,就连踢个足球都可以体现出来,今日中国足球在亚洲的地位还不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地位,踢个缅甸都尽显脚软,日韩就不必提了。球员的钱拿得很厚实,赢得的荣耀薄得可怜,个人出风头的水平倒是世界一流。网友要求给他们限薪,他们感到很冤屈,说自己的收入跟欧洲球员比不值一提。然而,他们没想想,梅西一年的进球数,中国球员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怎么比?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人能挑出字面上的不是,但也没有谁能准确界定“发展”的内涵,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同步如何保证也缺少规范性约束。经过多年的变异,“发展是硬道理”已经发展成为“赚钱是硬道理”。发展,本应依靠奋斗精神去做支撑,而嫌钱就不一定要求奋斗,偷钱对小偷来讲就是赚钱,卖假货对商人来讲也是赚钱,欺诈对骗子来讲就是赚钱,做坏事,可以赚钱,但促进的并不是发展,是倒退。

  发展是如何异化成为赚钱的呢?这完全得益于精英的不懈努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没有不被标明价格的。人,卖肉是卖肉的价格,卖身是卖身的价格,卖人格又是卖人格的价格,如果你有能力卖国,那价钱又大不一样。人如此,一般商品自不用说。当下中国,没有钱撑不起的事,没有钱压不垮的人,体制内外都一样。钱,在中国,除了无法与死亡直接兑换,其它方面都可以兑换。它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生活必需,而在于灵魂支配,这是其最可怕之处。

  发展理念的异化还将进一步摧毁国人的精神和品行,直到新的大灾难降临。

  有同事转了篇文章,哀叹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守不住底线。我就在思考,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底线,如何个坚守法?钱被拉成了标准线,守住了钱,不就是守住了底线吗?

  最近,美国海军在南海扣押了中国渔船,并且还抢走了中国渔船的渔获,理由是中国渔船非法捕捞。笑话么?西太平洋何时轮到美国来执法?海盗敢这样公开行动,憋气不?

  若是当年,我仍会写篇让几百万人看的文章,但现在写不出来了,写作标准变了,我的爱国主义精神至少要打个五折,明白无误的语言需要花大价钱去购买,购不来,一旦写出去,我可能就此搁笔了。

  恨国主义呢?不是打折,是盈余了。作家不圆,不但可以随便写,还可以随便拿到国际上去卖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反差?赋值不同。

  爱国主义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压价,已经慢慢向愚昧主义靠拢,在越有知识的场合,它被嘲讽的力度越大,越是国际化的精英,越积极于标榜自己的恨国,这可能会让他们在国内的普通人中间减少赋值,但他们能得到国际化的最大赋值。这就是为什么大量公知无比坚定地鄙视纯朴爱国者的原因所在。

  有人也曾质问我:“方某再不好,也还给慈善机构捐了120万元,你捐了吗?”

  挺有力度的,还是钱嘛!挺契合“钱就是硬道理”。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那120万也就是一条消息,顶多也就在陈某甲的帐上洗了个澡,然后又不知道去向,真正喂出去没有尚无定论。

  就算这120万真的喂出去了,我也并不感到底气不足。于中国而言,120万算什么?拿它就可以买回国家形象?一个拿灾难为自己提高国际赋值的文人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她对中国形象的破坏,就是拿120个亿都买不回来。她本是个小人物,但借助一次病毒大响声,把自己卖成了国际大人物,未来的名利空间岂只是那点所谓的捐款可比?

  我特别讨厌网友把她定义为“敢怼官方”和“为底层人讲话”的代表。她敢怼官方?退休前,她敢吗?她当代表的那些年,谁看见她有这样的“表现”?保姆因疫情上不了门,自家的狗身上就长满了虱子,没有底层人为她服务,她能过上伸手靠人的生活?这样的人会为底层人讲话?她只希望永远有大量底层人做基石,决不想“打土豪,分田地”的时代再现。在她的内心世界,中国的两极分化越厉害,对她就越有利,决不是相反。

  实话实说吧!大部分人的精神世界都碎了,都怕巨变,都怕战争。我倒是不怕,从不在乎特朗普的胡作非为,希望世界能大变一下。对抗,斗争,战争,都没有什么好怕的,一场大战,就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扫除,有些东西,平时不好清除的,在大扫除中才有决心扔掉。

  知识多好不好?有好的一面,但也不全好。知识往往成为个人的情感障碍,更是勇气障碍,越有知识的人越是前怕狼后怕虎,越是把自己看得太重,知识不多的一般人反倒是容易有更深厚的情感和决断的勇气。

  中华民族许多很好的精神已经被精神粉碎机给粉末化了,我只是从中抽取出几个来描述一下,在现有基础上,聚粉成塔可能只是奢望,真要有类似日本侵华一样的大灾难来临,除了死亡人数会更多,汉奸人数绝对会成几何级数上升。我在前面说过,未来是没有“如果”的,今日的精神愈碎化,未来的灾难便愈深重。

  最后,我还是想从历史的悲剧中寻找同胞的共鸣。日本鬼子进驻北京以后,经常搞亲日人士聚会,有一次搞滑冰比赛,评奖不是按水平高低,而是按日本人所好。参赛时,给评委送点小礼物的人得三等奖,比赛时,手握一面日本小国旗的人得二等奖,比赛时,高唱大东亚共荣圈的人得一等奖,其他人,都没有奖。

  为了生存,为了得奖,你,我,他,会做什么?是什么精神在驱动?

  叙利亚这样的寡妇,谁能体会到它的艰难?

  如果不想成为候补寡妇,是不是该搞大扫除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9
0
0
5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