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泉庄:老区新人 再创辉煌

作者:张洪喜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8-04-01 5013

沈泉庄:老区新人 再创辉煌

张洪喜

沈泉庄名片

沈泉庄:老区新人 再创辉煌

沈泉庄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现有609户人家,2018人,总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1989年,村民王廷江致富不忘众乡亲,毅然将自己价值600万元资产的企业捐献给了村里,带领乡亲们一起艰苦创业,把当地一个最穷村变成了一个亿元富村。村属华盛江泉集团已连续10多年跻身全国500强企业之列。2014年,华盛江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上缴税金21.9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沈泉庄村民全部在华盛江泉就业,村民人均收入10万元左右,人均汽车拥有量为1.5辆,并实现了水、电、暖、沼气、医疗、电脑、电话、养老、教育等10项免费福利。沈泉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经济十强村、中国幸福村、全国农村首个低碳国土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人民为共和国的成立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形成了震古烁今的“沂蒙精神”。改革开放后,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农民企业家王廷江捐出自己的全部家当,带领沈泉庄率先脱贫致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沂蒙明珠”,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经济十强村” “中国幸福村”等诸多荣誉称号。王廷江被誉为“新时期农村艰苦创业的带头人”,他的奉献精神被称为现实版的“沂蒙精神”。

 

195110月,王廷江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

小时候家里穷,王廷江没上过学,14岁就到生产队干活,18岁又进入沈泉庄村的拉脚专业队,成了一名车夫。1980年,王廷江用挣来的1000元钱当本,与另外7个同伴承包了村里的一个小代销店,把镇办企业生产的陶瓷拉到临沂城,再从城里拉回小百货。吃苦耐劳的王廷江一车能拉半吨多重,一日三趟,日行120多华里。

王廷江拉着地排车,由山间小路走上了通衢大道。他胆子越来越大,推销陶瓷的地盘也越来越广。近至邻乡毗县,远到苏豫皖,或去送货,或摆地摊儿。为了省钱,他总是自带干粮和萝卜咸菜。两年后,他终于成了万元户。

王廷江没有小富即安。毕竟他走出过沂蒙山,见多识广,他想趁自己年轻力壮,学着山外有眼光的农民的样儿,干出个大名堂。他东借西凑了1万元,买了一辆旧汽车,跑起了运输,继续到外省推销瓷器。他的资产像发了酵的面团一样迅速地膨胀起来。汽车由1部发展到5部,到1986年底,他积攒下30万元家产。

19872月,王廷江拿出压箱底儿的30万元老本,又贷款60万元,开始兴建自己的瓷厂,并招收村里待业的年轻人进厂当工人。王廷江干事干脆麻利,风风火火,瓷厂一破土动工,他就摽在了工地上,仅用172天的时间,就建成了自己的白瓷厂。

他的一批批质优价廉的产品一投放市场,销路出奇的好。198711月,王廷江被市里评为农民企业家,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廷江感到,能称上个什么“家”,就应该很“伟大”,办厂的劲头也更大了。当月,他就又投资240万元,搞了个二期工程。到1989年,王廷江的白瓷厂已拥有固定资产420万元,流动资金180万元,并还清了所有贷款,形成年产日用瓷器千万件的生产能力,每天盈利近万元,成了沂蒙山区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凡是到过沂蒙山区的人,都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那就是这里的人对共产党的感情特别深,党永远是他们心中的丰碑。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发生什么样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人们对党的向往和追求都是那么虔诚,矢志不渝。王廷江当然也不例外。

王廷江心里也很明白,从拉地排车到当厂长,不是他自己的本事有多大,而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因此,他从心眼里感谢党、拥戴党,一心想加入共产党。他下定了决心,做事要做党的事,做人要做党的人。什么时候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成了他人生的最高追求。

王廷江个人是富了,但沈泉庄大多数人依然受穷。几年了,现实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困惑:自己先富了,父老乡亲仍在穷窝里打滚,全村1600口人,年人均收入仅有300元;全村有13个老光棍娶不上媳妇;村东头王自俭一家5口住在一间破土屋里,下雨天,屋里只有锅台那块不漏雨,只好把孩子放在锅台上睡觉……

人不能只为钱活着,王廷江想,群众不富,我个人就是富得流油,又有什么意思?他萌生了把白瓷厂献给村集体、自己与大伙一起共同致富的念头,“党的富民政策让俺先富起来了,俺要知党情,报党恩,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俺富了,不能忘了党,忘了生俺养俺的沈泉庄,更不能忘了父老乡亲。”

当王廷江把自己的想法征询亲友的意见时,许多人不理解,有的说他太傻。面对别人的疑问、感慨和不解,这位沂蒙汉子坦然地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图的是让全村老少爷们都富起来,图的是让群众都说共产党好!”“人活着没钱不行,光为钱活着也不行,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1989929日,在村民大会上,当王廷江宣布自愿将420万元固定资产的厂子和180万元流动资金无偿献给村里时,一时间,掌声雷动,村民激动万分。

这是一桩美丽动人的沂蒙新故事。这是一曲高亢的响彻云天的奉献之歌!

19901月,沈泉庄村委会改选,要选出新的村委会主任,村民们把眼光又齐刷刷地投向了王廷江,一致推举他为村委会主任。从此,沈泉庄大踏步走向了富裕。

在村委会主任的就职会上,王廷江即向乡亲们发誓:1990年,沈泉庄产值要拿下4000万元,1991年再打个滚儿,到1992年产值要搞到1亿元,争当江北陶瓷第一村。3年下来,要变全镇倒数第二为正数第一,全村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耕作良种化、住房楼房化,到时完不成任务,自动辞去村委会主任的职务。

他称这为“军令状”。

当时的沈泉庄,1989年产值才91万元,村里的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子,村集体账户上仅有426元现金,还外欠13万元债务,要达到4000万元,谈何容易!但王廷江铁了心,他要创造奇迹!

说干就干。这年大年初六,沈泉庄同时上马了瓷釉厂、氧化锌厂、第二白瓷厂3个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王廷江项目选得准,工程抓得紧,仅用110天的时间,3个项目就全部建成投产。首战告捷,士气大增,紧接着他又一鼓作气,上了釉面砖厂和纸箱厂,到年底也正式拿出了产品。这几个企业从动土兴建到正式投产,没有一个超过120天的,当年即创产值4300万元,利润485万元。1990年底,王廷江党员预备期满,随之被选为沈泉庄村党支部书记。

1992年底,王廷江的3年规划全部实现和落实:沈泉庄围绕陶瓷办起了10个工厂,实现工业产值1.6亿元,利税175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由300元猛增到4500元。村里还建立了农场,买了45台农机具、20台自动喷灌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耕作良种化。每户村里补贴1万元,近300座别墅式楼房拔地而起,村民住房基本实现了住房楼房化。

王廷江一下子名声大噪,成了沂蒙山区传奇式的人物。

1993年初,乡亲们日子好过了,村民们和有些干部想歇口气,王廷江说:“看市场竞争的激烈劲儿,歇就别想再站起来。”他提出办合资企业,“借水行船”,到国际市场上闯一闯,尽快赶上国际陶瓷业的发展潮流,让自己的产品上档次。

沈泉庄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980万美元,建起了沂蒙山区第一家村办中外合资企业临沂东方陶瓷有限公司。19952月,又投资980万美元同意大利一家公司合资兴建了“华唯建陶有限公司”,生产高档内墙彩印砖。华唯公司生产的“天地”牌高档内墙砖达到欧洲标准,产品迅速打入了国际市场。

1995年底,连同王廷江献出的那个白瓷厂,沈泉庄村共发展集体和合资企业20个,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四大生产系列,拥有固定资产4.2亿元。1995年完成产值4.9亿元,实现利税45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全村80%的户住进了楼房。其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他上任前的1989年增长了521倍和434倍。村集体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全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和“全国建材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等桂冠。

昔日默默无闻的沈泉庄一下子蜚声齐鲁大地,一跃成为整个沂蒙山区乃至山东省的“超级大村”。王廷江作为一个百万富翁消失了,代之而起的却是一个亿元富村的崛起。

 

王廷江深刻地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为此,他相继投入近亿元资金引进世界最新生产设备和技术,并不惜日薪300美元聘请意大利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所有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增加了产品科技含量。其日用陶瓷、建筑陶瓷产品先后取得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书,不仅深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大量出口到澳大利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率分别由以前的8%6%提高到90%40%

为拓展经济发展新路,王廷江又瞄准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自1994年开始,王廷江就曾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了养殖场、饲料厂、肉联厂和肉制品加工厂。其中养殖场被山东省畜牧局命名为山东省一级原种猪场和“三零工程示范基地”。江泉肉制品有限公司也被评为“临沂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2年他又投资3000多万元在沂水县兴建了饲料厂和养殖场,不仅安置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从而也进一步完善了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加工的一体化格局,真正实现了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农业。

2012年,集团建设了江泉农牧循环产业园,这一项目总占地1万亩。主要规划建设有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肉食深加工、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总投资39亿元,实现满负荷运行后仅生猪出栏每年就可达到100万头,相当于一个县的生猪出栏量。截至2013年,一期工程已建成4栋现代化的猪舍及饲料加工、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等配套工程。

1999年,王廷江看到临沂木业市场方兴未艾,临沂城以西的327国道沿线木材加工企业多达上千家,年加工木材300多万立方米,形成全国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王廷江便迅速引进木制品加工生产线,新上了胶合板项目,生产普通胶合板和高档装饰贴面板。为解决原材料问题,他一年内三进非洲,实地考察森林资源,与加蓬和赤道几内亚两国签订了5万公顷森林的伐木权,使沈泉庄成为亚洲最大的非洲原木进口商。沈泉庄的木业公司也达到了年加工各类木材30万立方米的能力,产品不仅在国内十分畅销,而且远销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出口率达100%,迅速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为全方位发展经济,199911月,王廷江又投资45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三星级涉外宾馆江泉大酒店。同时投资4000万元,按照欧洲建筑风格,建成了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罗庄欧洲商业街。华灯初上之时,欧洲商业街上便会人流如织,霓虹闪烁,成为罗庄区“改革开放一日游”的十大景点之一。

20028月,沈泉庄村办企业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免冠行政区划的国家级集团——华盛江泉集团。此时的华盛江泉集团已拥有加工企业28家、员工2万人、固定资产30亿元,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创利税2.52亿元,不仅跨入了全国500强企业之列,而且成为罗庄区乃至临沂市的经济“领头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发展无止境,不进则退。沈泉庄在飞速发展,王廷江也感到责任越来越大。为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和企业负责人:全国第一村华西在发展,山东第一村南山在发展,我们要是不抓紧时间赶上去,就会被他们越落越远。

沈泉庄工业企业规模逐年壮大,生产所需电量也越来越多,每年达10亿多度,企业每年都要支付巨额的电费,电成了制约华盛江泉集团飞速发展的瓶颈。

20021月,华盛江泉集团投资15亿元开工兴建华盛热电厂,建设3×135MW燃煤供热式发电机组和2台燃气供热式机组,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供汽量250万吨。华盛热电厂200312月底投产发电,年增加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2.6亿元,不仅满足了自身企业用电需要,还为罗庄区内企事业单位、居民提供了集中供热,并代替了100多台燃煤小锅炉。

电厂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华盛江泉集团先后投资9000万元,修建了长13公里的华盛铁路专用线。200210月,火车正式开进了沈泉庄,这在全国农村是绝无仅有的。据测算,铁路专用线投入运营后,年降低运输成本超过50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在1亿元以上。

随着热电厂上马建设,王廷江经过详细的市场分析,决定围绕着电力这个新产业,实施能源平衡、综合利用,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拉长完善产业链条。

200211月,华盛江泉集团与香港拜臣有限公司合资新成立江泰铝业有限公司,下设电解铝厂、碳素厂和铝型材厂。一期电解铝项目于200312月底投产运营,年产普通铝锭10万吨,铝合金棒5万吨,铝型材5.6万吨,预焙阳极碳块6万吨,年产值达25亿元。随着电解铝等项目的建设,王廷江紧跟时代潮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华盛江泉集团为依托开始全力打造江泉工业园。目前,江泉工业园形成了煤—电—铝、煤—电—铁、煤—焦—气、电—热—大豆加工、电—热—酒店服务和煤—气—建材等5条高附加值新生产业链。

目前,华盛江泉集团公司共有员工3万多名,占地面积800万平方米,总资产260亿元。集团拥有年发电量48亿千瓦时、年产钢铁500万吨、铝锭20万吨、建筑陶瓷3500万平方米、木材进口及胶合板加工100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年进出口贸易额达21亿美元。集团拥有一条铁路、6艘轮船、两个山东名牌产品、三个山东省著名商标、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国家免检产品、30余项国家专利产品,3支股票在境内外上市。2014年,沈泉庄华盛江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上缴税金21.9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沈泉庄集体企业的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达到42%,已累计为国家缴纳税金接近130亿元。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这是王廷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廷江把环境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来抓,增加环保投入,加大治污力度。特别是自20152月开始,罗庄区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措施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在这场战役中,华盛江泉集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关停、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累计投资4.8亿元对所属各产业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企业各项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并顺利通过了环保部门验收。

为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2016年,华盛江泉集团启动“改革攻坚年”活动,在坚决推进园区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华盛江泉集团大刀阔斧,对六大产业板块进行整合重组,对商业模式大胆创新,针对集团实际,制定了村企分离、校企分离、小企业剥离、重点企业资产整合方案,对没有大的发展空间的企业实行改制、租赁、承包、拍卖。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举措,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今的华盛江泉集团经济运行情况已实现“探底回升”,正迈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十几年来,华盛江泉集团先后荣获 “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山东省社会信誉评价“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山东省纳税先进企业”“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和“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荣誉称号。2014年,公司连续13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随着沈泉庄发生的巨变,王廷江也从一个普通的村民,成长为一名掌管上百亿资产、年销售收入几百亿元的集团公司董事长,成为一名全国知名的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五大代表及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9年把价值600万元的白瓷厂无偿捐献给村集体的那一刻起,王廷江就把村民的福祉作为自己终生最大的追求。

作为在集体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盛江泉集团,其中村集体的股份占到83%,每年集团都要拿出相当的利润作为村里的公共积累投入到沈泉庄的公共事业。

为改善沈泉庄的人居环境,建设花园式村庄,沈泉庄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居工程改造。经过1990年、2002年、20113次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别墅区、公寓区、教育区、老年区、广场区和经济区6大区域。为反哺村民,村里对所有村民建楼房额外补助1万至10万元不等,从1990年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全村建起300多套别墅,高层单元楼房460套,村民住宅楼房化达到100%2005年以来,沈泉庄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硬化了“四横五纵”工业园大道,建成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0米长的宣传画廊,广场内竹园、凉亭、喷泉、雕塑、超市等应有尽有,村庄绿化面积达到98%以上,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

同时,村里投资近2亿建设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华盛实验学校,使村民的孩子足不出村,就可从入托上至中专,实现了“一条龙教育”,本村村民和厂级以上干部的子女还实行免费入托政策。1999年,村里又投资建起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人全部搬进新居,每位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零花钱,每年发两套新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沈泉庄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目前,沈泉庄村民全部在华盛江泉就业,村民人均收入10万元左右,人均汽车拥有量为1.5辆,并实现了水、电、暖、沼气、医疗、电脑、电话、养老、教育等10项免费福利,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沈泉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经济十强村”“中国幸福村”“全国农村首个低碳国土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2014年,为了推动沈泉庄、华盛江泉集团更好更快发展,王廷江激流勇退,主动让贤,先后辞去沈泉庄村(社区)主任、党委书记和华盛江泉集团董事长职务,仅担任华盛江泉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但是,他没有离开沈泉庄,他的心永远与沈泉庄的老百姓在一起,他一直行走在沈泉庄美好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王廷江治村名言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不能只为钱而活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俺认为,为了报答党组织多年来对俺的关心,俺只有不停步、不歇脚,不断确定新的目标、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4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