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彦:“风景独好”的潢涌

作者:王留彦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7-12-24 2694

“风景独好”的潢涌

王留彦

王留彦:“风景独好”的潢涌

潢涌村名片

潢涌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位于东莞最北部的东江南岸,现辖地约7平方公里,由4个自然村组成,分27个村民小组,农村户籍人口9600多人,常住人口2.5万人。改革开放后,潢涌村没有像东莞其他村一样发展“三来一补”的“租赁经济”,而是独辟蹊径发展集体工业,成为目前东莞唯一不依靠租赁经济、集体经济完全靠自办企业的村庄,村集体经济连续10多年名列东莞三甲。目前,潢涌村以集体造纸业为主导,产业涵盖造纸、热电、电子和酒店服务等,同时还拥有4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30多家民营企业和680多家个体工商户,形成了“以集体自办工业为主、外源型经济为带动、民营经济为有益补充”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2015年,潢涌村组两级净资产达到22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成为东莞赫赫有名的富裕村。潢涌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广东省三级联创五好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名村等荣誉称号。

 

东莞,这个位于珠江口东岸、历史上因盛产“莞草”而得名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前的1000多年里一直默默无闻。

1978915日,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虎门诞生。19794月,中国农村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龙眼发具厂在几公里外的虎门龙眼村成立。以这两家企业为标志,“三来一补”企业很快在东莞各村镇遍地开花,使东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县城,一跃成为闻名国际的“世界工厂”。

“三来一补”企业的兴起让东莞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也让东莞的村镇经济得到十足的发展。在东莞,有一种说法是,“东莞之富在镇街,镇街之富在村社”。发达的村社经济成为东莞最耀眼的名片。据有关部门统计,鼎盛时期,东莞的村社集体经济总资产高达1200多亿元,相当于全国农村集体总资产的十分之一。其中,东莞净资产达到2亿元的村,竟然有130多个,其中东莞十强村年集体纯收入均在1亿元以上。

人所共知的是,东莞这些“富可敌县”的“土豪”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展“租赁经济”。即依托“三来一补”企业,沿袭“卖地—建厂—收租”模式,一步步发展壮大。但是,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东莞曾经引以为傲的“租赁经济”风光不再,全市近6成村集体收不抵支,举步维艰。

在东莞,唯一不依靠“租赁经济”、直到今天集体经济依然风生水起的,是东莞市中堂镇的潢涌村。

独辟蹊径实业富村

中堂镇潢涌村历史悠久,是东莞市四大名乡之首。村内青砖石墙、小桥流水、古香古色,颇具岭南水乡风情。但是,在三四十年前,潢涌由于地处东莞最北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称“三尾”(路尾、水尾、电尾)之地,经济落后,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改革开放后,东莞各村镇招商引资,借助“三来一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靠近深圳的村庄,寸土寸金,连祠堂、饭堂、会堂都被利用起来,办起了港资、台资企业。

潢涌村当然也不甘落后,时任潢涌村党支部书记黎树根想尽了一切办法招商引资。但是,虽然坐拥平坦广阔的土地,落后的条件让众多客商望而却步。

看到别的村红红火火的发展局面, 黎树根没有气馁,他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创办企业。

潢涌地处东江南岸,东江支流潢涌河绕村而过,水运发达,土地资源丰富。黎树根率领支部一班人认真分析形势,并亲自带队到外地进行市场调查,作出了利用本地丰富的泥土资源和水运交通便利的条件,兴办红砖厂。经营一年后,第一轮窑厂净赚了30万元。从1978年到1982年,潢涌先后开设了5家轮窑红砖厂,年产红砖量最高时可达1亿块。该村生产的优质红砖通过潢涌河和东江北干流走向珠三角各地。

由于制砖业竞争激烈,加上本地可利用的制砖原材料减少,进入上世纪80年代,黎树根带领潢涌人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关停砖厂,开办水泥厂。1982年,年产2万吨的水泥厂在潢涌村正式投产。1987年,潢涌村又增建一条年产18万吨的生产线,使潢涌年产水泥达到20万吨。几年间,砖厂和水泥厂给潢涌村集体带来数百万元纯利润。

过惯穷日子的村民一下子见到如此多的钱,惊喜万分。很多人提出,要像东莞其他村一样,把钱分给各家各户,家家成为“万元户”,也扬眉吐气一番。

黎树根的头脑很清醒,他召集两委干部,就如何把集体经济这个“雪球”滚实、滚大,同时又让村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商讨。经过多轮商讨,村委会决定,村里每年的纯收入30%用作村民的福利,7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这项决策奠定了潢涌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到1989年,潢涌的工业纯利润达到800多万元,步入东莞富裕村落的行列。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黎树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总能未雨绸缪,迅速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上世纪80年代末,水泥业的利润越来越小,黎树根及时调转产业发展方向,涉足造纸业。

东莞的造纸业是随着东莞地区“三来一补”企业的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东莞的造纸业一直在国内造纸业处于“老大”地位,世界知名造纸企业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理文造纸等均在东莞投资建厂。

潢涌村很显然看到了东莞造纸业的先机。1987年,潢涌村第一家大规模的造纸厂——造纸二厂投产运营。为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管理能力,黎树根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外请内派”,专门请来莞城造纸厂的技术人员对村内造纸厂职工进行培训,派出村内学历较高的青年到华南理工大学的造纸专业脱产培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造纸二厂投产当年的年产量达到3.5万吨,利润相当可观。尝到甜头的潢涌村不断扩大再生产,从1987年到2004年,先后建成了银洲纸业有限公司、金洲纸业有限公司、建晖纸业有限公司、建桦造纸有限公司等多家造纸企业,使造纸业成了潢涌的龙头和支柱产业。2004年,潢涌的村一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74亿元,排在东莞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第一名。

让潢涌人引以为傲的是,除了发展集体工业外,潢涌还有中国内地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老书记黎树根的过人之处。

1999年初,东莞台商协会计划在东莞建设中国内地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消息传出后,许多单位竞相前往联系,都希望能把此校建在自家的地头上。可是,东莞台商协会开出了免费提供建校土地和捐赠部分建校资金的条件,许多单位纷纷退而却步。黎树根得到消息后,邀请台商协会到潢涌考察,并答应了他们需要捐赠65亩土地和1000万元建校启动资金的条件。 后来台商协会把捐赠办校的土地提高到130亩,资金提高到2000万元人民币,潢涌村都爽快地答应。

199911月,中国内地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在潢涌村奠基动工。20009月顺利建成开学。1150名来自东莞和全国许多省市的台商子弟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当外人还在讨论潢涌的这笔“赔钱买卖”值不值的时候,潢涌村已经吸引了16家台资企业、30多家外地企业入驻潢涌,仅厂房出租一项,潢涌集体收入突破5000多万元。

目前,潢涌村以集体造纸业为主导,产业涵盖造纸、热电、电子和酒店服务等,同时还拥有4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30多家民营企业和680多家个体工商户,形成了“以集体自办工业为主、外源型经济为带动、民营经济为有益补充”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

2010年开始,潢涌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连年突破3亿元,2015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5亿元,连续10多年集体可支配收入名列东莞三甲。2015年,潢涌村组两级净资产达到2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成为东莞赫赫有名的富裕村。

前赴后继转型强村

20057月,担任村支书整整32年的黎树根退休。2012年,老书记黎树根病逝,享年68岁。这个为潢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东莞“最著名的农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享誉全市的富裕村之一。

接任老书记的,是时任潢涌村党总支副书记黎锡康。

出生于1962年的黎锡康,高中毕业后就进入潢涌水泥厂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工作能力强,很快被提拔为水泥厂主任、厂长。懂技术、会管理的黎锡康后又接连担任潢涌建材公司经理、银州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洲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其间于1997年被推选进入潢涌村支部班子,是老书记重点培养的对象。20057月,众望所归的黎锡康正式接任潢涌村党总支部书记。

黎锡康上任时,正是潢涌村遭遇突发事故的那一年。

200549日凌晨,潢涌村建晖纸厂突发特大火灾。这场大火燃烧了66夜,席卷了建晖纸厂的成品和半成品仓库,约6万吨的纸质成品和半成品在大火中付之一炬,直接“烧掉”约4700万元。作为日产量达1000吨纸成品、灰底白板纸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的行业巨头,建晖纸厂在这场大火中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万幸的是这场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潢涌村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各种质疑、谩骂、幸灾乐祸的声音漫天飞扬,潢涌处在舆论的漩涡中。关心潢涌发展的人更担心灾难过后,潢涌能不能跨过这道坎?

建晖纸厂是由香港建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潢涌造纸实业集团、东莞建桦造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村里仅占23.2%股份。建晖纸厂在多家保险公司都投了保,大火带来的损失已通过保险公司理赔来弥补。所以,火灾并未拖垮潢涌村集体经济。

4个月后,建晖纸厂全面恢复生产。在黎锡康等领导的主持下,纸厂投入1000万元用于喷淋、消防栓、消防管道等设施的改造,购买了一辆价值88万元的消防车。同时,企业还建立预警机制,招聘退役军人成立火灾消防专职队,其中有9名专职消防员,实行三班倒值班。另外还有10名保安作为辅助消防员,每天24个小时对纸厂进行值班巡逻,一旦发现火情,将第一时间及时上报。

火灾事故不仅给潢涌人敲响了警钟,也让长期在生产一线的黎锡康认识到,经过20多年粗放式的发展,潢涌村的造纸产业出现了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效能不高、增产困难、超额排放等问题,同时,潢涌产业过于单一,难以抵抗突如其来的各类风险。潢涌要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潢涌村党总支提出“生态环境建村、科技人才兴村、产业升级强村”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纸品产业“经营理念、生产能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五大升级,以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和拆旧建新等为手段,加强产品研发,努力培育自有品牌,持续推进纸品产业转型升级。

潢涌纸业开始转型升级从2005年开始。由于当时金洲、银洲等纸厂效益都很好,这个时候进行拆旧建新、升级改造,反对、怀疑声音一大片。

面对反对和怀疑,黎锡康及其班子选择了耐心细致地做村民工作,说明利害关系,如果潢涌纸业不升级不转型肯定会被市场淘汰。同时,黎锡康还组织大家到国外调研,请国内的专家进行论证,意见统一后才拍板上马升级改造项目。

2007年开始,潢涌拉开了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序幕。近10年来,潢涌村累计已投入约20亿元,造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产能从10多年前的125万吨,达到现在的300万吨。“金洲”“银洲”“建晖”三大品牌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原来那些持反对、怀疑态度的人无不为黎锡康的胆识和魄力所折服。

同时,潢涌通过持续实施产业升级,该村造纸热电联产产业的集聚、集约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科学发展后劲得到了有效增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奠定了潢涌造纸在广东造纸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抓好村办企业的同时,黎锡康并不满足于原地踏步,又提出潢涌村探索实行“以集体自办工业为主、外源型经济为带动、民营经济为补充”的发展模式,积极招商引资,推进电子科技、热电联产、酒店服务行业发展,加快推进IT产业园建设,集体经济实现了多元、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5年,潢涌村获得“东莞市增收减债单打冠军”,村集体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市第一。潢涌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广东省三级联创五好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名村等多项荣誉。黎锡康也先后获得了东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东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广东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低分红高保障建美好乡村

黎锡康认为,发展再快,发展再好,如果发展成果不能普惠于民,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潢涌村一直把民生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交通落后曾经是潢涌招商引资的“痛”,所以,经济发展起来后,潢涌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升级。于是,一条条河涌路、土泥路,逐渐变成了水泥路,中堂大桥和江南大桥相继建成贯通,潢涌下大桥和涌上大桥也相继竣工通车,潢涌与东莞、深圳、广州等地的连接变得越来越便利,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潢涌村民的福利也越来越多。2013年,潢涌村集体15项福利总支出达到6000多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到6000元的福利。在潢涌,就业率达100%,“只要村民愿意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安排他们工作。”黎锡康说,潢涌全村总共9000多人,符合就业年龄的有4500人。在该村自办企业里就业的村民就有3800人,剩下的几百人在外资企业工作,或自己当老板和当私营个体户。毫不夸张地说,潢涌就业率在东莞是最高的村。

不仅安排就业,潢涌鼓励村里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到大学学习造纸技术。20149月,村里选派一批本地年轻人到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进行1年脱产学习。除全部培训费用由村财政支付外,还向每位学员每月提供500元生活补贴。如今,这些人毕业后已经在村造纸厂各个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潢涌村委会拿出数亿元,从2005年起规划兴建第一期农民公寓。首期工程建设7幢,每幢19层,小区内有办公室、健身室、会议室、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已于2008年交付使用。农民公寓是一项福利的民生工程,建好后都是按成本价优惠卖给村民,村委会一分不赚。第一期以每平方米1550元的价格出售,第二期以2080元的价格出售,而周边的商品房价格已经突破5000多元/平方米。

有房还有车。据统计,全村9000多人,已拥有2500辆小轿车,平均每4人拥有一辆,汽车拥有率在全东莞960多个行政村是最高的一个。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潢涌村建有多次举行过CBA联赛的大型体育馆,设施齐全的影剧院和图书馆。特别是投巨资改造的滨江公园,长约3.6公里,环境幽美,功能齐备,成为村民每天晨练、散步、跳舞、健身的绝佳去处。

“现在我们村民实现了‘五个保证’:保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位在滨江公园健身的村民黎阿姨幸福地说。

作为东莞出了名的富裕村,潢涌村的集体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在3亿元以上,2015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5亿元,可谓是“财大气粗”。但全村人均分红只有5000多元,这与东莞其他村相比,分红不高。但黎锡康认为,高分红不如高保障。过度分红制约集体经济发展,分红多了,容易让人养成惰性。潢涌村有意识地将部分利润通过工资发放,潢涌村九成以上村民都在村里做事。村委要求村里的劳动力必须就业,到企业上班可以拿工资,自己赚的钱会格外珍惜,另外在企业就业,受到企业制度的管理约束、可以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

在潢涌村,实行的是“适度分红、高保障、普惠型”的保障体系。2015年,潢涌村集体15项福利总支出达到6000多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到6000元的福利。而对于困难、弱势群体,潢涌村则给予重点照顾。例如潢涌村的残疾人,每月不仅获得市里所发的200元补助,村里也每月补助200元。脑瘫的则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补助资金接近70万元。

尽管有如此庞大的经济存量作支撑,为了能让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黎锡康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他的蓝图中,将把潢涌打造成一个具有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最美乡村。

未雨绸缪打造最美乡村

东莞造纸业规模高居广东省第一名,是我国高档环保包装纸、生活用纸、纸板和特种纸生产基地。东莞的造纸业主要集中在水乡片区,其中以潢涌所在的中堂镇为最。中堂造纸业鼎盛时期,造纸企业一度达到100多家。

造纸是重污染型行业,毋庸置疑,把造纸作为支柱产业的潢涌,环保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

与国内其他地方造纸的生产工艺不同,潢涌村所有的造纸厂都采用废纸造纸,不制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污染。以潢涌村金洲纸业有限公司为例,就是以废纸为原料的包装纸及纸板生产企业。近年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不仅提高了产能,每吨纸的耗水量也下降到7~8吨,比起国家标准,节水近80%。同时,传统造纸理论上生产一吨纸大概需要3.4立方木材,而潢涌利用大量的废纸来造纸,本身是一个循环经济,也节约了大量的森林资源。

2014年,东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污染宣战,一批批规模、环保不达标的纸企相继被关停,曾经红火一片的造纸业只存留下来23家工厂。尽管潢涌村的金洲、银洲、建晖位列23家之中,但是由于潢涌地处东莞水乡,根据东莞打造水乡特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造纸业是属于逐步转移和淘汰的产业。

黎锡康很清醒。他认为,未来将着眼于引领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推进造纸产业“经营理念、生产能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五大升级,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造纸产业体系。同时,坚持工贸并举,以工业发展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商业繁荣。

让黎锡康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是《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研究发掘水乡特色旅游优势,开发一批以休闲度假、水乡体验为主题,以岭南水乡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这为潢涌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黎锡康表示,在持续发展好造纸产业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岭南水乡的特色风情、潢涌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生态农业及名村建设效应等有利条件,充分挖掘、梳理旅游文化资源,突出打造好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休闲娱乐型”观光旅游文化品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最美乡村,将崭露在美丽的岭南水乡。

 

黎锡康治村名言

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当家人”,首先要把这个“家”经营好,经济发展不起来,基础没有的话,说什么都是一句空话。所以,对潢涌的发展,产业怎么做,一定要有点担当精神,有点责任意识是关键。

“为民服务”不是口中说说的空头支票,而是凡事要以民为本,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高分红不如高保障。过度分红制约集体经济发展,分红多了,容易让人养成惰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