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严昭柱美学专著《自然之美》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本会通讯员   来源:红色文化网  

 

  本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严昭柱

  美学专著《自然之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科学把握自然美、发挥自然美美育功能,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应对生态危机挑战的时代课题是一个重要的认识维度。9月14日,以“树立核心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严昭柱美学专著《自然之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研讨会由太湖文化论坛、作家出版社主办,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等近30位专家参与研讨。研讨会由太湖文化论坛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主持。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会上指出,《自然之美》显示出了一个学者的治学精神和社会抱负。严昭柱同志凭借着一种攀登人文高峰的勇气和精神,严谨扎实、笃学尚行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这反映了一个学者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思和觉悟,彰显了为人类文明献身的传统和社会担当。

  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提出,最近国务院发布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严昭柱同志在内的许多专家学仁,通过理论、专著、文章等大力宣传正确的自然观,宣传生态文明思想,营造全民共同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意义非常重大。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普遍患有自然缺失综合症,如何真正让自然之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这是昭柱同志这本书给人的启发。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从《自然之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义谈到毛泽东有关保护、改善和美化自然环境的论述,他说:“从毛泽东提出‘美化全中国’,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表明我党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一脉相承。毛泽东的‘美化’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为解决革命和建设年代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党今天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比那时的理解丰富和具体许多,但是‘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指出,《自然之美》一书中提出了审美教育问题,审美教育从自然美着手,我感觉非常切合。自然美作为美的基本出发点,若从其入手,对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很有帮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哲学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学文说:“美学研究应注意与时代发展潮流相一致,应勇于应答人类面临的时代课题和时代挑战,《自然之美》一书正是出于这种努力,才使它走到了美学探讨的前沿。”

  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研究处处长、研究员马建辉说:“生态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在美学上的反映就是唯心主义自然美论。《自然之美》对唯心主义自然美观点提出了批评,强调自然事物的美根源于自然事物本身,使读者认识到真正的自然美审美是与生态文明意识高度统一的。”

  中国美术协会《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说:“要想改变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从长远的角度、教化的角度来看,美学家和艺术家的作用不容忽视。前苏联作家列昂诺夫、普利什文、巴乌斯托夫斯基等一批专写生态保护的作家培养了整整几代苏联人对祖国大自然的深厚爱心,严昭柱《自然之美》一书也有类似作用。”

  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原所长涂武生说:“《自然之美》大量吸收了我们中华民族关于自然美的优秀文化资源,它的结构、它的论证、它的着力点都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美学之上,不是照抄照搬西方美学,带有强烈的民族性。”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刘润为说:“严昭柱同志《自然之美》以科学的方法、顽强的事实和严密的论证,揭示了自然美的本质及其普遍联系,堪称当代的一部美学力作。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联,特别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的物质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养育作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文化上的自觉。”

  严昭柱同志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现任太湖文化论坛主席,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内多家报刊上发表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文艺评论及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各类文章200多篇,对我国文学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自然之美》一书对人类面临的生态文明课题、生态危机挑战做出了及时应答,在生态文明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建设意义。

 



//www.syxtk.com/wzzx/hyzx/2013-09-16/2294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