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美媒称欧美钢企不敌中国竞争 贸易规则即将改写

作者:朱方雨   来源:参考消息网  

美媒称,钢铁行业处在一个涉及全球经济各领域的重大争议的核心,而全球贸易规则即将发生改变,这个问题可能很快随之愈演愈烈。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5日报道,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和蓝色闪光,在工业城市威尔士加的夫的一座钢铁厂里,电弧炉一次可以融化170吨废铁,然后将它们制成英国各地建设项目所需的钢筋。这座电弧炉拥有各种最新装备,使用当地废钢铁而非进口材料,还有助于降低成本。这是一个综合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整个计划规模达5亿美元。

这座钢铁厂隶属于西班牙私人公司Celsa集团,完全无法与中国对手竞争,因为中国产品的报价比英国当前的市价低20%。Celsa集团估计,在某个时候,该地区销售的某类型钢筋大约一半来自中国公司,而仅仅四年之前它的份额几乎为零。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太阳能组件、轮胎、铝材和鞋等各种领域的生产商正在拼命维持销售,避免裁减人员。放眼全球,很多公司为赢得订单报出最低价格,这样的大幅折扣引发了美国的抵触情绪——总统候选人唐纳德·J·特朗普和伯尼·桑德斯等政界人士大力批驳自由贸易,宣称其中的规则给美国劳动者造成了损失。各国纷纷大呼不公,声称中国正在向国外倾销商品。

情况正在变得愈加复杂。

报道称,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候,在美国和欧洲的坚持下,中国被打上了“非市场经济体”的标签。有了这个技术性的说法,要证明中国向海外市场倾销商品就变得比较容易,于是各国便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计算中国的生产成本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由于中国被WTO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就可以使用一个收入水平相同、但数据更准确的地区作为代理国(比如波兰、泰国和南非)来帮助确定产品的成本。这些代理国的成本常常高于中国,因为中国拥有更大的规模经济。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开展游说活动,希望停止使用代理国的做法,不过规则本身的模糊给中国的努力增添了变数:2001年的WTO协议明确规定,到今年12月底,针对中国使用代理国的做法将到期,但却没有说之后会怎么样。

中国是否真的有资格获得市场经济的地位?欧洲和美国对此表示怀疑。在市场经济体中,供需才是主导力量。

报道称,对于大量的产能过剩,中国的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便国内需求有所减弱,中国钢铁产量仍占全球产量的50%,铝材占55%,水泥占60%。

报道称,在钢铁行业,形势的紧张显露无遗。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钢铁需求疲软、价格猛跌,令Celsa等西方钢铁生产商遭受了重挫。就在行业开始复苏的时候,它们又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日益加剧的竞争威胁。过去三年,中国钢材出口量急剧增加,钢价急剧下跌,其结果就是钢铁行业的重组。Celsa已经七年没有盈利,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安赛乐米塔尔今年2月宣布去年亏损近80亿美元,并将其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自去年年初以来,美国钢铁公司削减了5000个岗位,并警告还有数以千计的人面临裁员危险。

中国自己也在承受煎熬。成百上千的钢铁生产商正在艰难地维持经营,沉重的债务和疲软的价格令它们举步维艰。

同时,全球经济下行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今年2月,数以千计的钢铁工人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游行,要求获得保护,免受中国产品的冲击。这个问题后来又再次爆发:塔塔钢铁公司宣布计划出售或关停在英国的亏本生意,以致有人呼吁英国议会就此召开紧急会议。塔塔的部分工厂找到了买家,但英国仍有约1.1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报道称,政治上的困境可能会造成围绕WTO规则的僵局,因为这是该行业主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奥巴马政府一直在向中国施压,要其兑现自己有关市场化改革的承诺,帮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是否废除针对中国的代理国程序并没有公开表态。欧洲则刚开始考虑这一问题,着眼于达成妥协,方式是强化针对中国的处罚,同时仍然赋予该国市场经济地位。

报道称,正是这种双向关系使这些贸易规则变得非常复杂。如果中国不能如愿,一些参与方可能会担心自己不得不接受当地工厂生产的数量不足且价格高昂的产品。“我们不希望本地企业破产,但我们希望能实现自由和公平贸易,”国际钢铁贸易协会主席杰弗里·卡贝尔表示,消费者的一大担心是,他们“不再有权选择购买什么”。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economic/info_10798.html



//www.syxtk.com/wzzx/zyxw/gj/2016-05-09/3768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