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外交部:反对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遗

作者:   来源:环球网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15年5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相关内容如下:

20150514055503199.jpg

  问: 伊朗核问题六国及欧盟与伊朗将在维也纳举行新一轮政治总司长级全面协议谈判。能否介绍中方与会情况?对本轮谈判有何期待?

   答:伊朗核问题六国及欧盟与伊朗将在维也纳举行新一轮政治总司长级全面协议谈判。中国驻维也纳代表团成竞业大使将出席。

   目前,伊核全面协议谈判已进入案文谈判阶段。希望各方抓住机遇,保持政治定力,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坚定推进并完成这一历史进程。中方将继续为推动尽早达成公正平衡、互利共赢的全面协议做出建设性努力。

  问: 据报道,“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日前已完成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此进行审议。韩国已表示对此坚决反对,对日本申报遗址在二战期间使用强征劳工有严重关切。中方有何评论?

   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公约》促进和平的宗旨与精神。日方申报的23处工业遗址中,有多处在二战期间使用了中国、朝鲜半 岛和其他亚洲国家被强征的劳工。强征和奴役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时至今日,许多无辜受害者的正当合理诉求仍未得到 日方负责任的回应和解决。现在日方提出把相关工业遗址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却无视其中存在的强征劳工问题,将向国际社会发出什么样的信号,值得深思。

   对于日方该项目申遗,中方同韩方一样有严重关切。中方反对把日方申报的相关工业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并妥善解决有关关切。相信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有关问题。

  问: 我的问题是关于中美关系的 美国海军陆战队 计划 邀请20 个亚太地区国家 的两栖作战部队出席在夏威夷举行的会议, 不会邀请中国 中方是否 了解有关情况?是否 认为 没有得到邀请 是一种侮辱?是否 认为这 会影响中美两军互信?

   答:我是通过你的提问了解到美方拟邀请一些国家军队赴夏威夷参加会议。你刚才说美方邀请了20多个国家却没有邀请中国,中方是否视之为一种侮辱?我觉得你 未免也太低估了中国人的神经了。任何国家都有权邀请其他一些国家参加会议或者搞活动,只要这样的会议或活动是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的。

   关于你提到的会议具体情况,请向国防部了解。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中美两军在各个层级保持着正常的交流与合作,中美两军保持健康稳定关系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益的。

       问: 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销毁处理工作进展滞后。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日遗化武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战争虽然已结束70年,但日遗化武仍在严重威胁和危害着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 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中国政府一直要求日本政府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两国政府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有关备忘录,尽快销毁日本遗弃在华 化学武器。

   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处理日遗化武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中方迄今协助日方在中国各地实施200余次挖掘回收等作业,安全回收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5 万余枚,并先后在南京、石家庄、武汉及吉林省哈尔巴岭等地安全销毁上述已发现回收的化学武器37825枚(件)。尽管如此,上述进展仍明显滞后于双方制定 的销毁计划,中方已多次向日方表示关切和不满。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中日两国政府有关备忘录规定,日方作为遗弃国负责销毁日遗化武,并为此提供一切所需资金、技术、专家、设施及其 他资源。中方提供协助。中方敦促日方切实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在确保人员和中国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销毁工作进程,早日彻底消 除日遗化武对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和危害。

  问: 日本安倍内阁今天 通过 新的安保法案, 扩大日本自卫队 活动范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已多次说过,由于历史原因,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对于日本在安全领域的政策走向高度关注。希望日本能够切实吸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真正为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事。

  问:据 美国媒体报道, 11日, 美国 派海军战舰到南沙岛礁附近海域巡航,被中国导弹护卫舰追踪。请 介绍具体情况 中方的看法。

   答:昨天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有权对有关海空情况进行监控,防止出现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和海空意外事件。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防止发生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和海空意外事件。



//www.syxtk.com/wzzx/zyxw/gj/2015-05-15/3193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