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为民营企业再夯信心之基
为民营经济再铸动力之源

在冀以“人才九条”广纳贤良
在闽总结提炼“晋江经验”
在浙“和企业家手拉手交朋友”
在沪调研民营企业,强调“两个毫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场场重要会议
一次次基层考察……
长期以来,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民营经济
引领民企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针头线脑到专精特新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
短短数十年
民营企业向“新”而行
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
民营经济向“高”攀登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注入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建设中的深圳经济特区(资料照片)。40多年来,改革开放激活一池春水、催生变革浪潮,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这是1987年在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拍摄的标牌专业市场一角(资料照片)。从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到第一个专业市场,家庭工业加专业市场的“温州模式”成为令人振奋的活力样本,营造了民营经济在温州的繁荣盛景。

20世纪80年代,江苏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发展壮大,形成了民营经济的“苏南模式”。

这是1993年在福建晋江一家鞋业公司拍摄的生产场景(资料照片)。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晋江模式”,为民营经济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产业集群促进了民营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了生产成本。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是1988年在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拍摄的一家公司营业大厅。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发展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开创了改革开放史上的一段传奇。作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关村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转化、资本对接和产业链协同的关键平台,有效激活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助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崛起,成为民营科技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策源地。

在黑龙江飞鹤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属甘南瑞信达原生态牧场,工作人员在检查一辆刚装完鲜奶的全封闭低温安全运输车(2018年10月30日摄)。长期以来,一批民营企业推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这是在浙江省乐清市拍摄的正泰集团8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资料照片)。数据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这是2024年3月21日在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拍摄的自动化生产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处处都能看到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2024年10月27日,两名老人在2024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上了解智慧康养产品。近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聚焦民生重点,以前沿技术和市场化手段提供破题方案,体现出民营经济促创新、惠民生的时代担当。

2024年11月7日在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拍摄的的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近年来,国内民营科技企业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培养跨领域创新人才,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12月24日,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在上海发布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安全底盘。近年来,众多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进一步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摄影:鞠鹏 李学仁 谢环驰 王建威 陈思汗 梁旭 韩栋晖 方喆
制作:毕晓洋 周荻潇 张浩波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