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辞旧迎新 习近平从这三方面鼓舞奋进中国

作者:   来源:央视网  

  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凝聚共识;

  一种梦想,承载期盼,辉映未来;

  一种力量,改变历史,谱写华章。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

  温暖坚定的声音,敞开心扉的话语,肯定了成绩背后每个人的辛勤付出,也鼓舞了我们奋进向前的勇气和信心。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对“今天的中国”和“明天的中国”也作出了高度凝练和清晰阐发。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

  ——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指出,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在2023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

  历史实践证明,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力量。

  新的一年,再提中华民族精神,意味深长。

  习近平主席感慨,“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话语简短,却饱含笃定信念。

  时间拉回到2019年。

  4月30日上午10时30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壮的歌声把青春的畅想带入历史的浩荡,“起来”二字,沉重却又气势恢宏。

  面对主席台下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总书记饱含深情,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大开幕。

  团结来自共识的凝聚,共识激发爱国的精神和力量。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精辟论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早在先秦时期,《战国策》就提出“爱国”一词,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已有“爱国如家”的说法,这种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不竭源泉。

  历史深刻表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鸦片战争以来,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演绎了“东方巨人”的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东方醒狮”以豪迈的气概,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精神越茁壮,中国人民的信念就会越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就会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是对应然之事的承诺。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道出了在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中国梦由远及近的生动图景。

  多年前,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钱学森发问,“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刘长春单身赴奥运,“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袁隆平立志“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彼时,中国人有太多的梦想,渴望实现。

  …………

  十年前,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圆梦的坚定决心,开启了一场实现中国梦、夺取新胜利的伟大进军。

  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社会乃至世界广泛共鸣。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有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梦就是每个人人生的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

  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说:中国梦不是政治口号,它勾画出了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愿景,很值得非洲学习。

  有哲人曾指出,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就是她的国民开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怀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通过接续奋斗,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国家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走进我们的生活;“北斗”指路、“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浩瀚宇宙见证了“中国神话”;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全球首架国产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北京成为全球唯一“双奥之城”;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今天,中国人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一变成现实。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四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

  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昭示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确立了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调。

  《尚书》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团结奋斗”之于未来中国的重要意义。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是一个高频关键词,从题目到内容、从开头到结尾,贯穿始终。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

  当年,孙中山先生绘制中国铁路梦想,盼之念之。一名外国记者看到中国修建高原铁路的构想,他摇头,说这是一个“连牦牛都上不去的地方”。

  在中国人民一次次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中,如今,“复兴号”已开上世界屋脊,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

  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我们实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跨越;面对世界级难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没有气馁、齐心协力,最终实现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执着奋斗,久久为功。

  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

  …………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22年12月3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团结奋斗的号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回溯千年,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回首百年,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旗帜高扬,大道向前。

  信任与信心,凝结为共同的意志。

  新的一年,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让我们赓续中华民族精神,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



//www.syxtk.com/wzzx/zyxw/gn/2023-01-04/7950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