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专访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方舱一月 “拨乱为治”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应急避难场所谁也没想到能把它用到大型传染病的防治上,全世界都没有,这是中国的首创。”

  紧急运营一月有余,武汉16间方舱医院均已休舱。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表示,方舱超额完成设计之初的目标。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3月20日,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接受专访。中新社记者 孙恒业 摄

  2月初,全国新冠肺炎病患约四成集中在武汉。各家医院一床难求,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大批病人尚在家中。

  王健回忆,3日一早,根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提出,或仿效汶川、玉树地震时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进行外科手术的帐篷车辆,建立临时医院。

  “当时所有救援队车辆展开能有三、四千张床,对于武汉也是杯水车薪。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附议把体育馆、厂房、展览馆改造成大空间、大流量(医院),以快速收治病人。”王健说,指导组决定,把方舱与医院整合起来。

  就在当天,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与王辰、王健等人勘察后确定汉阳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江汉区国际会展中心及武昌区红山体育馆作为首批选址,并邀设计部门和医学专家商讨改建事宜。同日,22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及3辆核酸检测试验车从全国各地向武汉出发。

  “三区两通道怎么设,能装多少病人,水、电如何走,通风、排污怎么办。”方舱方案确定,紧接着便是落实难题迎面而来。三家方舱4日动工、5日夜间开始收病患,前后不超过48小时,紧急程度可想而知。

  5日上午,中央指导组视察,提出要考虑病人隐私。

  “‘封城’以后,建筑材料短缺给这一要求增添了难度。”王健介绍,武昌区区长余松与城建部门当时调来施工使用的围挡做成了简易隔板。“一层板实际解决了很多问题:插线板安装、悬挂输液挂钩、贴上编号帮助医患识别。”

  6日首先开张的洪山体育馆曾发生一段插曲。一些由定点医院病房转至方舱“通铺”的轻症病患,对医院环境、食物供给不满出现了一些状况。相关视频传至网络引起了舆论风波。

  王健记得,转院当晚天气本就寒冷,病患对方舱的陌生,加之医院早期各项工作处于磨合,使得许多人心态出现波动。“其实很能理解在当时那种激荡的情况下,他们有情绪,这是求生欲的本能反应。”

  他进一步指出,彼时不少医生亦对方舱产生了怀疑。“我们只能跟他们说,这是战时状态,救人、阻断传播要紧,不能要求十全十美。与此同时,我们加强管理、防护和疏导。”

  这时,国家卫健委向医护印发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无意间在病患手中流传。患者借此直观了解到什么是方舱,更发现湘雅医院、华山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参与救治,在心态上稳定了不少。之后国家卫健委又印发患者手册,进一步帮助患者认识方舱。

  “8日前后,病患对于方舱的不信任感逐步消失。”王健说,中央提出要求,解决饭菜和室内温度的“两温暖”。为解决供暖,工作人员加买羽绒服、电热毯、暖手宝并改建通风系统;在保证内部空气不流向走廊前提下开放空调暖风。

  经前期适应调整,方舱医院走入正轨并陆续开放至16间。新疆籍护士带领病患跳舞的视频一经传出,外界对其内部氛围有了全新认识。逐渐,每间方舱均推出广播操、八段锦等项目。及至休舱,人们对方舱印象产生了180度改观。

  “方舱是超额完成了我们当初设计时的目标。”2月28日开始,方舱医院出院人数首次超过入院,其他定点医院病床也出现空余。中央指导组决定逐步休舱。

  截至3月10日所有方舱暂休,16间生命之舟累计收治病患11300人、最高峰时8000余人同时在舱,先后有7000多病人达出院标准、3000多位患者转至定点医院;共有75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参与救治。“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治愈零回头得以实现。”

  “一些去到康复驿站单独隔离的患者表示,希望回到方舱过集体生活。”王健认为,方舱医院可为医患关系提供启示。中央近期指示总结方舱建设、管理、使用及文化氛围产生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复盘方舱。今后各地建设大型设施时应考虑适度留有余地,提前布好排污、氧气、水电的通道。要针对方舱医院立国标,就什么是方舱、怎么组成、配备什么设备及何种人员等组织专家深入研讨。

  方舱当前并未完全终结此次疫情中的使命。他透露,所有设备、物资经全面消杀后仍原地不动置于方舱内部。“只要进人,开门、通电,方舱立马就可以恢复。”

  中国以外国家疫情发展迅速,伊朗和意大利等国已建起与方舱相似的临时医院。“应收尽收、实现床等人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他说,中国目前关于方舱医院的全部经验皆可向世界提供,但推广成效如何更多取决于各国自身。



//www.syxtk.com/wzzx/zyxw/gn/2020-03-24/6201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