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到拉美,双边到多边,过去一周多时间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外访之行引发国际关注。盘点他今年以来的外交行程,多边外交应是浓墨重彩一笔。从以东道主身份亮相今年中国的四大主场外交,到外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再到此次赴阿根廷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习近平多边外交脚步频密。
在国际多边场合发表演讲,是中国领导人系统阐释中方主张、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理念和回应外界关切的重要渠道。在今年一系列多边场合演讲中,习近平除了从正面阐释中国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办,亦用不少篇幅讲述了中方的“不会做、不赞成和不认同”。这些表述“点穴式”回应热点和关切,向外界清楚地表明中国“有所不为”,提供了了解中国与中国外交的一种“解释性”视角。
回应关切,以“六个不会”说明“中国路径”
针对重大涉华关切阐释中国的“有所不为”,习近平推动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2018年外界一直高度关注中国的道路选择和角色定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习近平以“三个不会”——“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回应了外界的这种关切,也以一种更强有力的叙事方式重申了中国始终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承诺。
在全球化受阻的国际背景之下,面对“开放还是封闭”的“重大抉择”,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他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进一步提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习近平用“三个不会”再次宣示中国支持自由开放贸易、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不会有任何动摇,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全球性视野。
通过回应外界对中国道路的关切,习近平在讲清楚中方考量的同时,也是在宣告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互动。
回应热点,以三个“不搞”表达“中国态度”
针对国际热点问题阐释中国的“有所不为”,习近平向国际社会表达中国观点和期待。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多边合作正遭遇逆风。针对多边合作,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提出“不搞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搞以邻为壑、恃强凌弱的强权霸道”;在今年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时旗帜鲜明地表示,“贸易战不可取,因为不会有赢家。经济霸权主义更要不得,因为这将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最终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他强调“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
针对世贸组织改革,习近平在此次G20阿根廷峰会上强调,要坚持各方广泛协商,循序推进,不搞“一言堂”。
通过“不搞”“不可取”“要不得”等表述传递中方观点,习近平为国际热点问题点出了“病灶”所在,亦清晰表明中国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的态度,以及中国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以规则为基础加强全球治理的努力方向。
回应疑虑,以“六不”解释“中国实践”
针对一些疑虑和误读阐释中国的“有所不为”,习近平以一种更清晰明确的方式为外界释疑解惑。
针对外界关于中国贸易政策的误读,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明确表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他并拿出了扩大进口的实际举措。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他指出,“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这些反复阐释,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了更多确定性。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已有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如何看待中国向世界提供的这个公共产品,避免曲解或误读?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明言“三不”——“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在巴新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他再提“三不”——“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不会关起门来搞小圈子,不是有人说的这样那样的所谓‘陷阱’”。在向外界持续释放这一倡议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信号的同时,习近平以此“六不”单刀直入解释中方立场,为倡议划出了清晰的“行为边界”,有利于消除关心“一带一路”建设的人士对倡议的疑虑,凝聚更多共识。
回应关切、回应热点、回应疑虑,习近平在多边外交场合以一种清晰思路、确切表达划出中国“有所不为”的界线。从中方角度来说,这让中国态度和中国声音都更明确,可以让外交资源得到最大限度使用、最小程度折损,推动中国外交行稳致远;从外界视角看,也有助于世界更到位地理解中国的理念和作为,降低因误解误判产生的分歧成本,注入更多确定性,带来更多合作成果。